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担任过红四方面军三个师长的开国少将 担任过红四方面军三个师长的开国少将 夜袭阳明堡炸掉日军24架飞机 爲此还得到蒋介石2万元奖金

导语:担任红四方面军三个师的开国少将,当晚在阳明堡轰炸日军飞机24架,获蒋介石奖金2万元。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本/吴美星汪乃贵,安徽金寨人,红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八路军129师新的第十旅旅长,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贵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奖章、一级独立奖章和一级解放奖章。汪乃贵是红四军三个师的老师。1933年,28岁的他担任红军

担任红四方面军三个师的开国少将,当晚在阳明堡轰炸日军飞机24架,获蒋介石奖金2万元。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本/吴美星

汪乃贵,安徽金寨人,红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八路军129师新的第十旅旅长,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贵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奖章、一级独立奖章和一级解放奖章。

汪乃贵是红四军三个师的老师。1933年,28岁的他担任红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红四军还有两个师:第十一师师长陈再道和第十二师师长张才千。汪乃贵后来担任红30军第90师和第89师师长。

1933年9月,汪乃贵率领红30军第90师在川陕根据地对敌六路的营渠战役中攻打鼎山场。我从侦察连抓到的几条“舌头”得知,敌旅总部位于镇中心,防御重点在前方通道。东西两侧的悬崖防守松散。敌人怕红军夜战,晚上12点前防守严密,很多官兵要在半夜抽重管。据此,汪乃贵决定夜间进攻丁山农场,并命令部队凌晨1点在前方发起佯攻。两个营从两边悬崖上爬下,直奔敌旅长部,活捉了敌旅长。红军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占领了丁山农场,全歼守敌,配合军队解放了英山、渠县。

1935年春,汪乃贵参加四方面军长征,率部攻占苍溪、仪陇、青川、平武,阻敌南下甘肃,阻敌北川谷一个多月,掩护主力西进。长征期间,他三次穿越草原。他第一次穿越草原时,他的部队是先遣师,为主力开路,筹集了大量粮食。过雪山前一天,看到连教导员高也只穿了一件外套,就焦急地对他说:“明天就要过雪山了。怎么穿这么少?”高说:“没有衣服!”二话没说,脱下身上穿的一件黑色大棉袄,给高穿上。后来担任空军政委的高,永远记得长征途中与的战争友谊。他常说:“没有那件棉袄,我过不了雪山!我没问他当时穿什么?”直到1984年在武汉遇到,高终于问出了这个在我心中压了半个世纪的问题。汪乃贵轻描淡写地说:“我会再做一次!”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乃贵被任命为129师385旅769团副团长。1937年10月中旬,第769团作为第129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五台县东野村以北。团团长汪乃贵、陈锡联秘密逼近滹沱河西岸进行侦察,阳明堡机场和对岸日军的部署在他们的望远镜里有所反映。标有太阳的日本飞机像黄蜂一样起飞,机场像马蜂窝。共青团在机场研究打不打的时候,汪乃贵急着说:“把这个马蜂窝砸了!”半夜11点,被称为“绝望的三郎太”的汪乃贵带领三营进入日本机场。二十四个爆破组像下山的老虎一样扑向猎物,砸碎了日本飞机座舱的玻璃,把一捆捆手榴弹塞进飞机的“肚子”里。一架飞机爆炸起火,整个机场陷入火海,24架敌机全部被毁。蒋介石不仅发了表扬令,还发了2万元奖金,奖励参加阳明堡战役的部队。

同年12月,129师师长刘伯承派汪乃贵成立独立支队,向郑泰路以南、平汉路以西转移,扩大抗日根据地。汪乃贵觉得很尴尬:“叫我带兵打仗也行。我有必要撤军,扩大领土。不认识几个人物。记住一份文件是个问题。这担子怎么挑?”刘伯承严肃地说:“第一,我不希望你当山王,第二,我不希望你考秀才。造反,打日本,你是专家。这个指挥官是你的,你要想办法做好人!”12月12日,以769团7个连和以师为骨干的学校8个连组成的独立支队在陕西昔阳成立,汪乃贵任支队司令员,被称为“汪乃贵支队”。在他的领导下,部队滚得像雪球一样,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第48师的“老基础”。

1947年,汪乃贵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5旅旅长。在他的领导下,该旅成为第12师机动作战的最佳力量。1948年淮海战役中,十二纵受命进攻徐州东南机场。纵队司令谢振华将主攻的重任移交给了汪乃贵第35旅。汪乃贵指挥三个团,绕过严密封锁机场的敌军守备部队,夜间触及机场,用迫击炮摧毁了敌人的机场和仓库。几架飞机中弹起火,机场指挥所被炸,守敌逃离。汪乃贵率领他的部队迅速控制了机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谁发个青海藏医药博物馆导游词快点谢谢 谁发个青海藏医药博物馆导游词快点谢谢下一篇:中国人口最多4大姓氏 中国人口最多4大姓氏 姓张的没出一个皇帝 此姓出了92位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