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人不狠 人不狠 站不稳。从狠人姜维「 ”一计害三贤”说起 谈如何成功

导语:人不站硬。从姜维的“一计害三贤”谈如何成功,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公元263年11月,后主刘禅向魏将邓艾投降。 后主刘禅 而此时的姜维,正面临着人生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姜维本是魏国臣民,他的父亲姜冏还是郡中功曹,在平定羌族、戎族叛乱时战死疆场。于是姜维被曹魏任命为中郎,管理本郡军事。 「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

人不站硬。从姜维的“一计害三贤”谈如何成功,以下文字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

公元263年11月,后主刘禅向魏将邓艾投降。 后主刘禅 而此时的姜维,正面临着人生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抉择。 姜维本是魏国臣民,他的父亲姜冏还是郡中功曹,在平定羌族、戎族叛乱时战死疆场。于是姜维被曹魏任命为中郎,管理本郡军事。 「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他的父亲姜冏「 ”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魏朝体恤先烈,于是「 ”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记载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听闻天水有麒麟儿姜伯约,因考虑一生所学后继无人,就想收其为徒。蜀军攻天水,诸葛孔明设计骗过天水太守马遵,让其以为姜维已经投降。此时姜维正在前线对敌,发现被谋算后直奔天水,结果被太守马遵攻击,无奈向诸葛孔明投降。 魏国灭亡蜀国地图 这是姜维的人生第一次最重要的抉择,而姜维提交的答卷无疑是正确的。 降蜀后的姜维备受丞相的重用,在蜀汉依靠自己的才能与战功实现了封侯拜将的理想。这与姜维在曹魏所受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蜀国对姜维的重视和培养以及魏国队他的排挤与怀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说 「 ”选择大于努力”,要想成功,绝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更重的是选对方向,同时还要有机遇的推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姜维,选择的眼光姜维有,三国互相攻伐的大环境也给姜维创造了非常多的晋升机会。所以说,姜维在蜀汉能取得成功,绝非一种偶然!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后主刘禅降魏,此刻的姜维又面临着第二次的抉择。摆在姜维面前的选项并不多,就那么几条路可走。一是抗拒刘禅的命令,继续对抗北伐。二是投降魏国,做个安乐将军。 选择前者可以成就自己美名,残军尚有一战之力。纵然兵败身死,九泉之下面见诸葛丞相,也可安心。 选择后者,在曹魏也能混个官职,了此残身。生前能尽享荣华富贵,何必管死后骂名滚滚。 但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我全都要。一个人想要优秀,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姜维以生命为饵,为蜀汉末年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精彩。 我全都要 对自己狠的前提是对敌人更狠!在对投降对象的选择上,在曹魏朝廷、邓艾与钟会三者之间,姜维选择了投降钟会。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姜维如此这般选择的目的就是要离间邓艾与钟会。为何邓艾与钟会都没有识破姜维的计策呢?特别是邓艾,一直是姜维的老对手,彼此知根知底。 其实,邓艾与钟会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二人兵分两路灭蜀,如今胜利的果实已经摘下,面对利益两者已经开始了「 ”二士争功「 ”。事实上,无论是邓艾与钟会面对姜维纳上的投降书都只有接受一个选项可以选择!那就是接受! 大家好,我是钟会 为什么投钟会而非邓艾?邓艾是事实上灭亡蜀国的人,对于姜维而言,目前的局面就是邓艾「 ”偷渡阴平,直取蜀汉「 ”造成的。姜维对邓艾恨意十足,自然不可能对邓艾投降。这点可以从刘禅发来降书后姜维手下的士兵的表现看出,知道朝廷已经投降后,士兵们气愤到以剑砍石。士兵尚且如此,身为领兵之将的姜维自然更为气愤。 狠人姜维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死邓艾! 蜀汉投降,刘禅交给邓艾多少东西呢?蜀国「 ”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 面对这样的利益,钟会能不眼红?明明说好了二个人一起攻打蜀国,结果我在剑阁牵制了姜维全部兵力,你邓艾跑到敌后摘果子,这种行为谁能忍得了? 对钟会投降后的姜维果断的利用了这种心理,并且派遣敌后特工队到洛阳去制造谣言。谣言很简单,「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让司马昭疑忌。 很难说邓艾究竟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但姜维一路用计、钟会落井下石、朝廷疑心四起,邓艾之死已经是一个定局了! 狠人姜维的目的,第二步就是要鼓动钟会造反! 对钟会的心思,姜维是熟悉的。钟会担心的是什么?担心的是功高盖主,鸟尽弓藏。 「 ”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钟会期待的是什么呢?司马昭架空曹魏皇帝,成功上位。这样的事情,你司马氏做得,我钟会也做得。 准确的利用钟会的心思,并为钟会准备好后路。姜维对钟会讲道:「 ”事不济,如刘备般割据蜀地”。 于是公元264年的正月十五,钟会抵达城都后,决意谋反。正月十六,以为郭太后致哀为由,将不愿意谋反的手下将领胡烈以及相关官员全部软禁,公然谋反。可惜蜀国刚刚平定,魏军人心思归,无心打仗更无意谋反。加上监军卫灌不支持钟会,到最后仅有百余名士兵的钟会所有人都被杀死。卫灌约束诸将,这场风波才告一段落。 怂恿钟会谋反,乱中取利,是蜀国以及姜维的唯一希望所在。即使不能实现复国,也能让敌人承受相应的苦果。姜维想要的是独赢,那怕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也要复仇,也要敌人没有好果子吃。最终的结果也如姜维所愿,邓艾、钟会生死、司马昭也因这场风波遭受损失。 82年后,一封《秘书通后主》的秘信为我们揭晓了姜维的上述意图。其中有一句「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姜维「 ”一计害三贤「 ”的计谋的前因后果以及过程才能为我们完整的解读。 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姜维这样的人呢? 「 ”人不狠,站不稳”「 ”不疯魔,不能活”通往成功的路上会遇到许多的障碍,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远大目标,一点一点的朝目标努力。要对自己狠一点,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实现梦想 生活中很多人或许没有姜维的天赋与才情,但如果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忘掉舒适区;对自己狠一点,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坚持自己的初心与目标,并且为之奋斗,未尝没有成功的可能。 成功之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定力和远大的抱负,舍得折腾自己,不给自己一丝一毫的喘息,让自己可以集中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我们不鼓励大家像姜维一样,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去为之拼搏。但这个故事是否能给予大家启迪,让大家了解「 ”人不狠,站不稳「 ”的真正含义呢? 全文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朱元璋兵败自刎 朱元璋兵败自刎 大将说:您衣服借我穿下 拯救了一个伟大王朝下一篇:马黎诺里 马黎诺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