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他骗过了慈禧太后 他骗过了慈禧太后 骗过了李鸿章 骗过了袁世凯 但骗不过光阴

导语:他骗过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但骗不了时间。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奕匡爱财,袁世凯投其所好,二人互相结纳,各得所需”。一句话说清楚了袁世凯与亦匡之间的关系,他们两人一个送钱,一个收钱,收了钱办事,办了事在收钱,也算的上一对好搭档。那么亦匡真的是如大家眼中的那样,胸无主见,贪财如命。 其实真实的亦匡并非如此不堪,从很多细节你可以看得出来,城府深沉、大智若愚

他骗过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但骗不了时间。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 ”奕匡爱财,袁世凯投其所好,二人互相结纳,各得所需”。一句话说清楚了袁世凯与亦匡之间的关系,他们两人一个送钱,一个收钱,收了钱办事,办了事在收钱,也算的上一对好搭档。那么亦匡真的是如大家眼中的那样,胸无主见,贪财如命。 其实真实的亦匡并非如此不堪,从很多细节你可以看得出来,城府深沉、大智若愚才是他本来的样子。庚辛之初,亦匡与李鸿章负责对外议和,在谈判中他对李鸿章说,谈判以李为主,自己为辅。但是在谈判期间他致电荣禄说,李鸿章不听从他的意见,然后他十分恼火,非常巧妙的将自己与李鸿章意思相左的问题,反馈给了朝廷。 亦匡对权重一时的李鸿章都不放在眼中,更别说对当时还没有那么炙手可热的袁世凯了。他对待袁世凯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顾全大局,并非只是为了贪污纳贿。在武昌起义之后,亦匡在袁世凯复出上作出了很多的奴隶,其目的也不言自明,只可惜形式并未如他所料。 路宝善先生曾这样说,亦匡表面的「 ”愚色”正是他的保护色,便面看起了贪财愚钝,其实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李鸿章他尚且不放在眼里,更别说袁世凯这个晚辈了,岂是他几个铜板,怎会受他摆布。 朝堂之上,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有万劫不复之危,亦匡的「 ”贪财与愚钝”,恰恰是最好的保护色,甚至连慈禧太后都认为他贪财,要知道位高权重本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这种保护色让他避免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境界。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文忠已逝,庆邸继文忠领班,而鹿相国、瞿相国、徐尚书为之辅,枢廷略具规模,然而庆邸已明受馈送矣。”慈禧认为亦匡才华远远不如荣禄,但是亦匡在她可控范围之内,所以贪钱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只要不对她构成威胁。 就是这样一个「 ”愚钝”与「 ”庸碌”的官员,他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政坛中,一步一步的从边缘地带进入权力中心的呢?并且最终走上了为人臣子的巅峰,且面对御史的屡次弹劾、政敌的步步围攻而屹立不倒,从容面对,毫发不损。 如果撇弃一些他个人生活上的小问题,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I联军入侵、如火如荼的宪政改革,亦匡的表现可圈可点、十分难得,他的开明姿态与灵活手段,丝毫不亚于恭亲王奕欣,借助自己的位置给李鸿章与袁世凯保驾护航,英国公使窦纳乐给了他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推动晚清政府政府进步的一个杠杆。 由此可见亦匡其人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他所表现出来的愚钝、贪婪、庸碌,实则是城府深沉、大智若愚、谨小慎微,擅长用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保护自己,并且在大方面善用谋略与智慧,从而对大局进行掌控欲把握。他的「 ”缺点”实则是一把利剑,多少政敌被他一举击垮,他自己也成了晚清政坛真正的「 ”不倒翁”。 所以,不要只相信你看见的与你听见的,还要用心去感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揭秘孙权和周瑜的美人计为何成了千古笑柄 揭秘孙权和周瑜的美人计为何成了千古笑柄下一篇:绍兴的锅历史 绍兴的锅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