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坚持到高中搞数学竞赛的人很少了是什么原因 坚持到高中搞数学竞赛的人很少了是什么原因

导语:高中很少有人坚持从事数学竞赛的原因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为什么坚持参加高中数学竞赛的人那么少?原因有很多:初中的知识不一样。高中有几场比赛,初中和高中有很大的飞跃。大部分同学差距大,少数人还能保持这个优势。再说高中比赛基本都是为了高考,参加的人也多。每个学校基本都有设定指标,很难拿到名次。因为有高考,一个是大面积的敲门砖,一个是少数自主招生选择,目的不同,

高中很少有人坚持从事数学竞赛的原因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为什么坚持参加高中数学竞赛的人那么少?原因有很多:

初中的知识不一样。

高中有几场比赛,初中和高中有很大的飞跃。大部分同学差距大,少数人还能保持这个优势。再说高中比赛基本都是为了高考,参加的人也多。每个学校基本都有设定指标,很难拿到名次。

因为有高考,一个是大面积的敲门砖,一个是少数自主招生选择,目的不同,风险不同。

国家高考政策对参加竞赛的考生基本没有优待,所以大部分考生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考上。

毕竟从事纯数学研究的人很少,和数学关系很大的工作也很少。

有些人对高中数学竞赛的获胜者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结论,这些人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胡炳生,“中国数学竞赛的成就、困境与出路”

1.中国数学竞赛史回顾自1956年以来,中国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的历史已经走过了43年。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40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中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初级阶段

从1956年开始,由以华为首的一批著名数学家发起,由中国数学会等省市数学协会组织,中学生数学竞赛首先在京、沪、武等大城市举行,并逐步扩展到省会和部分中等城市。

中国的数学竞赛虽然起步较晚,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出现了“科学春天”,中国数学学会迅速恢复活动。1978年5月,以华为首的中国数学会领导和数学家发起并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高中生数学竞赛,参加者有京、沪、津、陕、皖、川、辽、粤八省市。全国总决赛前,各相关省市都组织了预赛和复赛。在盛典空之前和赛后,华先生亲自讲解了题意,并在各地公布了复赛和全国总决赛。社会反响极其强烈。1979年继续举办全国数学竞赛,参赛省市增至25个。

考虑到少数偏远省区的实际情况,全国数学竞赛从1981年改为“联赛”,由各省区对优胜者进行评定。从此,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被定制并延续至今。

同时,各地也开展了初中生数学竞赛。1985年,在中国数学会和地方教学研究部门的共同组织下,于当年4月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初中数学联赛。

虽然这个阶段是“复苏”,但由于过去的经验和老数学家还活着,比赛从一开始的规模和势头就大大超过了20世纪50年代。但现阶段的数学竞赛活动仍局限于中国,正在积累实力进军IMO。

3.走向辉煌的舞台

1985年派出两名中学生参加第26届IMO作为测试后,于1986年正式组队参加IMO比赛。那一年他们三金一银一铜,小组第四总成绩。从那时到1995年的十年间,中国中学生在IMO领奖台上共获得39枚金牌、17枚银牌和4枚铜牌,5次获得小组第一名,3次获得第二名。它不仅激励了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许多数学教育家来到中国向它学习。邱宗虎教授还因在组织中国数学竞赛中的突出成绩获得了1993年由全国数学竞赛联盟颁发的鄂尔多斯奖。

这一阶段,全国高中联赛、初中联赛逐步规范化,数学冬令营改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参与海事组织成员的选拔和培训已经制度化;数学竞赛已经扩展到初中一、二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从1986年开始,“华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参加者从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此外还有“五羊杯”、“祖冲之杯”、“缙云杯”、“希望杯”等各种级别的数学邀请赛,以及”。

4.冷却和反射阶段

从1996年初开始,中国数学竞赛的温度急剧下降,很多学校退出了各种数学竞赛序列;省市级比赛、邀请赛基本停止;各地的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大部分已经关闭;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难以持续;高中数学联赛参加人数大幅下降。1996年,中国队在IMO中仅获得第六名,在保持冠军和亚军8年后首次跌出前三。

大家都在反思和总结近20年来的数学竞赛,以求找到对策,摆脱中国数学竞赛的困境,争取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有新的局面。

二、近20年来中国数学竞赛的成绩

1.一群数学精英在中学生中成长起来。在国际数学竞赛中,

从1986年到1997年的12年间,他共获得48枚金牌,6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为国家争光。这个辉煌的成绩可以和中国乒乓球、女排相提并论。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身体上的竞争,后者是智力上的竞争。在科技发展越来越依赖人类智力发展的现代,显然后者更有意义。这显示了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预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辉煌前景。

在青年学生中,数学竞赛的广泛开展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般来说,对数学感兴趣并且学得好的学生更容易开始学习其他学科,整体学习成绩也不会差。

3.随着各学校数学竞赛的发展,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近20年来,在数十种中学数学教学杂志中,中学数学教师发表了大量的教学和研究论文,其中许多是关于数学竞赛中的问题。

4.数学竞赛,尤其是国际数学竞赛的优异成绩,向公众宣传了数学

它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意义、价值和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公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回忆一下,“科学之春”前后,数学有两件事的社会影响最大。一个是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是第20期IMO试题。后者因为第三题的错印在国内数学教育上引起了持续半年多的旋风。

三,困境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数学竞赛面临的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外部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内部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找到摆脱困难的方法。

1.数学竞赛缺乏全国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比如“邀请赛”“交流赛”可以由一些部门甚至一些个人来组织。数学竞赛的组织者缺乏自律。数学“奥林匹克学校”随意设立,辅导班随意开设,收费标准随意设定,学生休息时间随意占用。学生越来越年轻,甚至有的小学三年级搞数学竞赛训练;有些学校,学生负担过重,苦不堪言。浑水摸鱼谋取私利的人也很少。后果是:败坏了数学竞赛的名声,引起了一些领导和公众对这项原本有益的活动的诸多误解和指责。

2.对数学竞赛的批评正在社会上流传

其中一个批评是,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只是学生的初步成绩,其“含金量”无法与体育奥林匹克金牌相比,因为体育奥林匹克金牌是最后的成绩,为国家争光。

第二个反对意见:数学竞赛不能培养数学家。很多数学竞赛的获胜者并没有选择数学专业,而是转向了其他专业。

第三点批评:数学竞赛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这些批评大多来自对数学竞赛的误解。虽然有些数学或教育界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及其组织,或者说是有偏见的。

3.题目深且难,脱离中学实际

由于各种数学竞赛缺乏统一领导或集中管理,命题工作缺乏专门研究,自成体系。我国数学竞赛试题水平参差不齐。全国高中联赛和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内容逐年深化,难度逐年增加。有些问题甚至是高等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这不仅挫伤了普通中学生的积极性,也让中学数学教师感到难以干预,不敢干预。

4.资金没有保障。

数学竞赛不如国内任何一项单项体育竞赛和文学竞赛,经费总是少得可怜。因为数学竞赛“不好看”、“不好玩”,所以没有广告效应。即使财政支持很少,有些地方已经完全取消,要“集资”;而且不允许学生收费,否则就是“乱收费”。这让数学竞赛变成了无源之水。现在不管什么比赛,棋类,卡牌,球类,一次有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但是数学比赛不行。我不知道“公平”在哪里。

4.出路在哪里?

1.首先要加强国内数学竞赛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数学会的主要领导人和国内知名数学家,应该向华等老一辈数学家学习,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数学竞赛的指导。他们不仅要亲自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命题、讲座和颁奖,还要动员广大数学协会会员参与这项工作。同时要向各级政府领导和舆论宣传数学竞赛的意义,澄清对数学竞赛的误解和批评,争取他们的支持。

正是由于华等中国数学会老一辈领导人的热情和努力,中国数学竞赛才开始、发展并走向辉煌。同样,如果中国数学学会的当代和未来的领导人的热情和努力,中国数学竞赛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再次走向辉煌。

2.加强舆论宣传,澄清混乱认识

要利用数学报刊杂志,理直气壮地宣传数学竞赛的意义和正确做法,批判各种似是而非的混淆理解和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澄清各种误解。

比如上面说的金牌含金量,正是因为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得主们在今天展现出了他们最初的成就,更辉煌的科学成就还在后面。他们的金牌更有价值,更值得中国人骄傲。

再比如,数学竞赛不能培养数学家,这是因为不理解数学竞赛的目的。数学竞赛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数学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科学的兴趣。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数学竞赛的获胜者选择了数学作为他们的终身职业,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数学家或数学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国内外都是如此。当代中国很多中青年数学家都在从事各个层次的数学竞赛。

至于数学竞赛缺乏创意和难度,可以改进。高考数学题的创造性不如数学竞赛,所以逐年提高。

3.完善制度,分类指导,保证重点

为了使数学竞赛活动有序、规范,有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调相关各方,完善我国各级数学竞赛制度。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要特别注意高中联赛、初中联赛和“华金杯”青年邀请赛的命题、组织和指导。各地中学生的培养选拔工作应由省、市数学协会牵头管理。至于个别学校和几个学校之间的小数学竞赛,就没必要干涉了。就像某个单位一样。

为了保证中国高水平选手每年都能参加IMO,又不增加大部分在校生的负担,需要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从1985年派出两名球员参加第25届IMO,到1998年组建国家队参加第39届IMO,总共有80名球员入选国家队。这80名学生分布在18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32个省市的三分之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他们来自40所中学,其中北大附中9所,武钢三中8所,黄冈中学6所。

这七所学校有37名学生,几乎占总数的一半。此外,在另外43名学生中,8名来自北大理科实验班,3名来自清华理科实验班。这些学生加起来约占总数的60%。

除了这七所中学,上海向明中学、青岛二中、济南山东实验中学、福建福安一中、沈阳育才中学还培养了两名IMO选手。

当然,这80名学生不一定在这40所中学就读,但根据以上统计,IMO选手的来源相当集中。

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分类指导的依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几所学校,建立几个国家级的数学奥数培训基地。特别是北大和清华的两个理科实验班,要坚持办好。

4.努力建立数学竞赛基金

和各种体育、文学比赛一样,要想长期坚持下去,拿国际金牌,必须有资金保障。竞赛经费的来源无非是政府拨款、参赛单位缴费和社会赞助;以前主要是政府出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政府拨款越来越少,收费有“乱收费”的嫌疑。社会赞助没有打开局面,亟待解决数学竞赛的资金支持问题。另一种方法是设立中国数学竞赛基金。该基金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由中国数学会和地方数学协会收集和管理。“华金杯”青年邀请赛资金支持,在全国名列前茅

除政府拨款外,资金来源主要来自相关大学、奖学金基金会和公众。赞助商可以获得比赛的“冠名权”和基金奖杯的“冠名权”。

只要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好了,建立中国数学竞赛基金的愿望就能实现。

5.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相结合

数学竞赛原本是学校数学教育的辅助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处于“第二课堂”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数学竞赛的辅导培训活动只能在少数数学爱好者中进行,要严格遵守学生自愿的原则。

数学竞赛的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数学竞赛试题应难度适中,充满“新、奇、巧、趣”的创造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全国大赛和中国数学奥考试题当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主要还是要努力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高等数学和复杂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加拿大学习

为保证各级数学竞赛活动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组织部门应研究制定数学竞赛规则和组织者自律准则;专家应组织收集和研究数学竞赛试题,并对优秀试题进行评估。此外,应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来奖励奥运会金牌得主和教练。总之,只要大家努力,中国数学竞赛的前景是光明的,有希望的。以上只是个人对20年来中国数学竞赛的回顾和反思,愿与广大数学协会会员和中学数学教师共同探讨。如果我说错了什么,我希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王莽的头颅现在在哪 王莽的头颅现在在哪 王莽死后 他的头颅为何被收藏了两百七十多年下一篇:中国女排的历史荣誉 中国女排的历史荣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