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元宵节“结羊肠” 元宵节“结羊肠” 看看元朝的小姐姐许下了什么心愿

导语:元宵节“结羊肠”,看元朝妹许了什么愿?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今天的元宵灯会 >元宵之夜,元朝民众大街小巷家家张灯结彩,人们除了赏灯、猜灯谜,还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把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赏灯之余,元朝

元宵节“结羊肠”,看元朝妹许了什么愿?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今天的元宵灯会 >元宵之夜,元朝民众大街小巷家家张灯结彩,人们除了赏灯、猜灯谜,还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把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赏灯之余,元朝民间还有一个另类有趣的风俗,且把镜头拉到苏州药铺的朱家,我们去探知一二。 >苏州药铺的朱家最近特别忙,正在四处购买昂贵的楮木、琉璃、云母石,还有上好的丝绸。不为别的,就为了今年的元宵节。 >朱家老爷专门花巨资请名家设计花灯样式,势必要设计新颖,造型多变,豪华高贵,并且一再叮嘱:“我们朱家药铺,号称天下第一,今年的上元节,我们定要靠着花灯一鸣惊人,花多少钱都无碍。” >随后多日,街坊邻里总能看到一车车的木头被运进朱家后院,好奇之人比比皆是,聚拢在一起纷纷议论,他们在院门前探头探脑,想看个究竟。 >识货之人马上应答:“那还不知道?那是楮木,是用来造纸的木头,知道吗?是专门用来造纸币的木头,是最贵的木头哦!”众人听后一片哗然。 >想来苏家药铺的花灯肯定能大放异彩,吸引众人的目光。 >其实还没有造出来的花灯就已经被“贼人”惦记上,心里正在琢磨法子如何偷来。可偷灯之人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一种风俗,这大伙肯定不知道吧? >如此之外,元宵节挂灯,更是春节期间最隆重的公众活动。南宋时期,挂灯最火爆的是杭州、苏州和温州,“华奢尤甚”。 >元朝大都居民也不甘示弱,从正月十三就开始挂灯,直到正月十六结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宫廷内外、贵族大臣府上、官员家中、普通百姓门口,城里城外都挂满花灯。不论男女老少都出去赏灯,猜谜语,欢声笑语,全家出游,热闹非凡。 >据说在大都丽正门外有一棵树,忽必烈赐名为“独树将军”,元宵节这一天,树上从高到低密密麻麻悬挂各种花灯,远看形状好似一条火龙,活灵活现。树旁还会安排很多人,发放很多好吃的,例如米甜食、枣面糕、蔗饼等,酒肉茶汤一应俱全,容器精美极了,游人到了这里都舍不得离去。切记早到,唯有早到才能得到。 >忽必烈还亲自制作过珍珠垂结灯,国事繁忙的帝王,都会抽出宝贵的时间制作花灯,足见对元宵节的重视,对花灯的喜爱。 >忽必烈 >元武宗曾安排人在大明殿内的延春阁张灯结彩,吸引众多妃子、儿女、侍卫、随从流连忘返。这一日也是比文采的时候,谁猜到的灯谜最多,证明谁最聪明,文采最高,肯定会被旁人刮目相看,得到众多赏赐。 >元武宗 >到了正月十六,元朝的女孩子们还有一个节目,叫做“结羊肠”。“正月十六好风光,京师女儿结羊肠。焚香再拜礼神毕,剪纸九道尺许长。捻成对绾双双结,心有所祈口难说。为轮为镫恒苦多,忽作羊肠心自别。” >“结羊肠”就是拿旧的黄历纸,捻成九条纸绳。大家一边聊天,一边把手里这些纸绳胡乱打结,让它们首尾相接,最后用打结的状况,来占卜一年的顺与不顺。如果两条绳子打成了一对,预示心愿得遂。 什么心愿呢?让自己变漂亮点、让自己嫁给一个如意郎君,让生病的父母早点康复,让离家的丈夫早点回家……无数心思都在绳结上。 元宵节吃元宵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中的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历史中的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下一篇:谁有大型历史话剧《立秋》剧本 谁有大型历史话剧《立秋》剧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