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高校食堂争霸赛: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高校食堂争霸赛: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你吃不到的

导语:大学食堂争霸赛: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下面这些你吃不到的书面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食堂,是学生们「 ”三点一线”式常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一点。 在中国古代,「 ”食堂”多是官员集体用餐的地方。西汉时,皇帝会给亲近的大臣以「 ”烹饪之养”的优待,准许他们前去太官吃饭,但也只是一小部分,且没有成为定制。大约在唐朝才形成一定规模和制度。 近代大学的产生,也有了为学生建造食堂的

大学食堂争霸赛: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下面这些你吃不到的书面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食堂,是学生们「 ”三点一线”式常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一点。 在中国古代,「 ”食堂”多是官员集体用餐的地方。西汉时,皇帝会给亲近的大臣以「 ”烹饪之养”的优待,准许他们前去太官吃饭,但也只是一小部分,且没有成为定制。大约在唐朝才形成一定规模和制度。 近代大学的产生,也有了为学生建造食堂的需要。1911年的清华食堂并不大,饭桌是八人一桌,座位都编有号码和学生对应。每天铃声一响,大家蜂拥而入,埋头苦吃,一定不能说话,否则多讲一句话就很可能少吃三个馒头,这是有事实的,清华学生梁实秋曾成功创下一顿饭吃掉12个馒头和3大碗炸酱面的「 ”大胃纪录”。 在食堂吃饭要会「 ”抢先「 ”,这才是食堂该有的模样。80年代的南开大学食堂很大,能容下几百人。那时吃饭也讲究速度,跑得快就可能多打到几片肉,不过排队靠后的学生也不着急,还会拿着卡片背背单词。最让学生们感到开心的是食堂有「 ”细粮面条”和籼米饭,终于能告别玉米面大饼和玉米面糊糊这些粗粮了。食堂永远是学校最热闹的地方,如果碰到肉包子或红烧肉供应,那就更幸福了。 追求量的年代已经过去,而如今,学生们更想吃得舒服一些。也不知何时在大学校园出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食堂都是别人家的好。 看着人家的食堂总会眼前一亮,看着自家的食堂就黯然失色,学生生涯终极难题逃不过「 ”今天去吃啥?”可是,当时光飞逝,你离开了这个满足自己一日三餐的地方后,说不定哪天就疯狂地想念这里的味道。 前几天,一个即将毕业的女同学晒出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拍过的食堂饭菜,称不上精致,却足够温馨。 图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简单的家常便饭引起网友对学校食堂满满的追忆,许多人都说毕业后再也吃不到食堂的味道了,当然这中间也少不了拿出食堂招牌菜来「 ”炫耀”一番,那可是每个大学的独家滋味。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几所高校食堂,品鉴几款招牌美食,相信在观摩了这场充满烟火气的争霸赛后,你一定能找出心中的冠军。 中国农业大学:自助餐 中国农业大学号称「 ”京城高校第一食堂”,这个美誉不只单靠农大几款自制葡萄酒、几种现烤面包就得到了,还得有一些特别的作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大学生给校长信箱投递信件,说自己想吃松鼠鳜鱼,没想到几天之后松鼠鳜鱼便在学校食堂现身! 一份8元的松鼠鳜鱼 松鼠鳜鱼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清代《调鼎集》记载:「 ”松鼠鱼,取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炸成松鼠式,油、酱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微服至苏州松鹤楼用膳,对这道菜赞不绝口,从此松鼠鳜鱼一炮而红,成为苏帮菜中的经典。 如此大牌的菜品都能在几天之内位列食堂菜谱,农大食堂的实力果然不容小觑,作为农大学子,确实可以为自家食堂骄傲一番。不过他们可能觉得做好一道菜还是太简单了,于是竟然推出了自助餐! 这对其他学校来说或许就是「 ”噩耗”,但也完美诠释了那句话——吃在农大,饕餮就对了。 公主楼二层整个餐厅都是自助空间,一边是开放式自取柜台,一边是现做窗口,炒菜、面饼、烤串、水果、饮料,那是应有尽有。 那边还有烤鸭、牛排、饺子,真是无所不能。 哦天呐,还有十几种点心。 敢问农大的学生不会膨胀吗? 北京语言大学:「 ”世界菜” 「 ”世界菜”是什么?? 因为北京语言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口味差异太大,吃饭非常非常国际化,所以很难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招牌菜。 在宇宙中心五道口最 international 的学校里,有个五层高的清晏楼,它几乎成了校园地标,这里藏着中西各种味道。 三层在烫饭、盖饭、各种面、麻辣烫、麻辣香锅、蒸饺、烧卖等传统中式美食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口味上的改良,有些比较贴近外国人,有些虽然和他们的饮食有距离,却也因一次尝试而疯狂爱上,就比如麻辣烫和麻辣香锅。留学生经常光顾这层,菜名也会配上英文呢。 一层二层虽然也是基本餐,但种类多到看着盘子不仅有选择恐惧症还会有密集恐惧症。5元一根的大鸡腿或大鸭腿,多汁饱满又便宜,风靡全校,总是很快售罄。 不过这些还都不是亮点。在别的学校,如果想吃到中餐以外的美食可能多少有些困难,而且选择范围也不够大。但在北语,韩餐、日料、泰国菜、东南亚餐厅、穆斯林餐厅、咖啡馆等任你挑选。 真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 东尼亚穆斯林餐厅人气很旺,那风味浓郁的手抓饭、大盘鸡、馕炒肉、烤包子、大块羊肉串,叫各国学生都垂涎欲滴,每每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北语食堂的招牌菜是「 ”世界菜”好像也没啥问题吧。 清华大学:自制酸奶配麻辣香锅 和农大、北语的花式不同,清华自有一番格调。 首先学生食堂的名字就颇有吸引力:紫荆园、桃李园、清芬园、丁香园、听涛园、闻馨园、观畴园、近春园、荷园、芝兰园、玉树园…… 咱们中午去清芬园吃饭吧好不好? 晚上约紫荆园怎么样? 听说桃李园又出新品了,去尝尝? 忽然觉得,好像去食堂随意吃个便饭也很有雅兴呢。而且这么多食堂选择也很多样,比如一碗汤鲜馅美的馄饨,皮薄又多,一口一个很不错。 或者吃一份丁香园的河南烩面,羊汤味道浓郁,面也爽滑筋道。 美食虽多,不过呢,在清华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不论是期末考结束,好友相聚,拿到offer,还是爱情走到尽头,都可以来一顿麻辣香锅。如果一顿不够,那就两顿。 可见治愈又开怀的麻辣香锅在清华食堂众多美食中是有特殊意义的那个。 或许,它的百变能符合此时此刻的心情,从而具有食在心间的贴合感。要多少荤,来什么素,微辣,中辣,少麻少辣,多麻多辣,不麻不辣,都可以选择。葱、姜、蒜、花椒、豆瓣……香料那么多,大厨经验足,15块钱就能吃到爽,真的不准你不喜欢。 图源:微博@唱歌的孩子-Alan视频 如果两顿香锅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你忘记了它——清华酸牛奶。 在这里,酸奶才是最佳主角,才是终极解法。 一位今年即将毕业的清华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充满留恋地说: 「 ”一块八的酸奶,一喝就喝了四年,离开之后我会想念它的味道的。” 清华曾经的十五食堂如今是豆制品和乳制品生产车间,酸奶就从这里走向整个校园。清华大学饮食中心2014年的统计显示,自制酸奶的总销量超过食堂各类饮品总销量的70%。印着「 ”产址:清华大学校内”的酸奶,早已成为清华学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为真爱做一组周边真没啥大不了的。 自制酸奶+麻辣香锅=此生难忘 这是每个清华学生才读得懂的公式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季姓是怎么来的 季姓是怎么来的下一篇:历史全国二卷2016 历史全国二卷201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