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中国出兵朝鲜 中情局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评估的重大失误

导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以中央情报局为核心的美国各情报部门对中国是否出兵援助朝鲜进行了评估。不幸的是,美国情报分析家犯了重大错误。面对中国政府的一再公开警告,他们充耳不闻,认为中国不会在军事上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其情报评估的结论影响了华盛顿最高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最终美国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威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特别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以中央情报局为核心的美国各情报部门对中国是否出兵援助朝鲜进行了评估。不幸的是,美国情报分析家犯了重大错误。面对中国政府的一再公开警告,他们充耳不闻,认为中国不会在军事上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其情报评估的结论影响了华盛顿最高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最终美国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激怒了中国领导人。在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出兵朝鲜。美国不得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作战。结果中美关系恶化了20年左右。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评估问题:一、美国如何将中国出兵纳入苏联全球情报评估战略框架;其次,美国如何判断中国参战的意图和能力;第三,美国是如何误解中国政府发布的公开警告的。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分析了美国情报误判的真正原因。

首先,美国评估中国出兵朝鲜的可能性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第一反应是,朝鲜发生的事情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对“自由世界”的挑战,苏联无疑是在冒着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至少是对苏联反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扩张决心”的考验,或者是挑起全面战争的前奏。比如,国务院情报研究室的情报评估小组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就做出了判断,“朝鲜政府完全由克里姆林宫控制,没有莫斯科的指示,朝鲜人是不可能采取行动的。对韩国的攻击必须被视为苏联的行动”。中情局进一步认定,朝鲜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苏联针对美国的行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每日总结》中与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达成一致,即朝鲜的袭击“显然”是苏联对美国的挑战,“一旦这次对朝鲜的侵略成功,它将鼓励苏联在远东其他地区发动类似的冒险”。

鉴于中苏成为盟友,CIA很快开始考虑中国出兵苏联统治下的朝鲜的可能性。6月30日,就在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国驻远东地面部队在朝鲜作战的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交了301号情报备忘录“评估苏联的意图和军事进攻能力”,指出苏联关押了许多中国军队,如果朝鲜战争推迟,苏联可以在必要时将他们投入朝鲜战场,从而使美国人的介入代价高昂,并尽可能损害他们的威望。然后,在7月8日的302号情报备忘录中,中情局再次提出了苏联可能动用中国军队援助朝鲜的观点。它认为,作为苏联行动政策的重要选择,为了使美国长期陷入朝鲜,除了增加对朝鲜的物质援助外,还可能秘密或公开利用中国军队进行干预。

尽管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指出,苏联主导了中国向朝鲜派兵,但7月份,“尚不清楚苏联是否会迫使中国共产党对朝鲜作战行动给予公开的军事支持,或者迫使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其他地方开始采取新的行动”。根据其判断,“北平政权不能主动大量出兵中国境外作战,但几乎肯定会按照苏联的要求采取军事行动”。

到了8月中旬,随着朝鲜战争的发展,中情局认为苏联会尽最大努力阻止美国占领朝鲜,因为它不想看到自己的卫星国家消失在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它将把美国入侵朝鲜视为对其远东战略的威胁。因此,美国中央情报局预测,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将采取两种方式操纵中国军队,造成中美冲突,消耗美国的力量,使美国无暇顾及,进而夺取世界战略主动权。第一种方式是苏联在战争的任何阶段直接将中国军队投入朝鲜战场。朝鲜失败后,就把他们送到了三八线以北。一方面,它希望他们与美国军队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它“寻求新的机会,打破美国与其盟友之间更深的分歧”,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并导致其他联合国会员国放弃对美国政策的支持。第二种方式是苏联期望中国尽快进攻台湾省,以此在军事上分散美军。不管中国赢不赢,中情局都判定苏联希望“美国卷入一场实质上无休止的战争,美国在战争期间在亚洲扮演‘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角色。这样,苏联将从中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

中情局的评估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决策者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无论苏联如何使用中国军队,都表明它打算在朝鲜半岛采取激进的冒险措施。杜鲁门政府9月初发布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1号文件反映了这一观点。该文件指出,“苏联不可能无动于衷地接受朝鲜的全部或大部分已经脱离其控制的事实...在联合国部队到达三八线之前,或者在苏联军队保证承担‘朝鲜人民共和国’的防务之前,苏联可能决定冒重新占领朝鲜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即使苏联把朝鲜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仍有可能利用中共军队夺取朝鲜”。此外,“苏联或中国共产党军队可能会公开召集大量军队参与朝鲜半岛南部的战争。...虽然这将增加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但苏联仍将试图说服CCP参与朝鲜战争,从而达到避免朝鲜军队失败和在美国和CCP之间制造战争的目的。”然而,该文件假定苏联打算冒险,同时考虑到一种可能的理想情况:如果苏联或中国不采取任何行动重新占领朝鲜,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表明它将在联合国部队到达三八线之前占领朝鲜,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已决定实施不干涉政策,即使这样做的代价是失去对朝鲜的控制”。

令美国政策制定者大感意外的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公布后,苏联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在朝鲜采取冒险措施。相反,在美国人看来,苏联在国际上的所作所为似乎表明他们打算在朝鲜实施“不干涉政策”。例如,虽然苏联指控11架美国战斗机9月初在旅顺港附近海域“无炸弹、无鱼雷”袭击并摧毁了一架苏联双引擎轰炸机,但美国人认为苏联的态度是温和的,他们“最担心的是,苏联的行动似乎表明,它无意利用轰炸机的击落引发国际轩然大波”。10月8日,两架美国F-80战斗机袭击了朝鲜边境以北60英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南40英里的一个苏联机场。第二天,苏联政府向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递交了一份抗议照会。当美国大使拒绝接受这一抗议时,苏联人不仅拒绝追究此事,还呼吁美苏恢复战时合作。

也许对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更令人兴奋的是,苏联实际上在10月初邀请了挪威驻联合国代表汉斯。恩格作为苏联和美国政府之间的调解人,以促进双方通过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瓦西里,联合国秘书处苏联人?10月4日,卡塞尼邀请恩根共进午餐。席间,他告诉恩格,“麦克阿瑟应该同意停在三八线。然后,朝鲜人会放下武器,第三,允许联合国委员会进入朝鲜主持大选。”总之,苏联人的一系列活动最终导致中情局在10月初认为,虽然“最近几个月苏联政府在远东等战略地区的军事能力日益增强”,“自冲突开始以来,苏联在其官方声明和宣传中试图给人一种与朝鲜局势无关的印象。而且,苏联并没有直接对朝鲜进行与武装干涉有关的政治或军事行动。”。此外,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得出结论,“在权衡干涉的政治利益和风险的过程中,作为压倒性的考虑,苏联领导人必须认为西方世界的联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的公开干涉将导致苏联与美国军方和其他联合国部队之间的直接冲突。苏联领导人无法保证苏美之间的战斗会被美国限制在朝鲜或远东战场。”特别是全球战争的前景会让“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他们在朝鲜的预期损失不能成为他们直接军事干预和严重战争风险的理由”。在此基础上,中情局得出结论,苏联主导的中国军队不会干涉朝鲜战争。“除非苏联准备发动全球战争,或者出于某种原因,北平的领导人认为,与美国的战争不会因为公开干涉朝鲜而爆发,否则,共产中国不能像苏联一样,公开干涉战争,攻击联合国驻朝鲜部队。”

既然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假设只要苏联或中国不占领朝鲜,就意味着苏联对朝鲜实行“不干涉政策”,而中情局的评估符合文件中假设的条件,那么美国决策者的逻辑推理就是苏联不会干涉朝鲜战争。据此,中国不会出兵朝鲜。毕竟,他们同意中情局局长比德尔·史密斯(Biddle Smith)向白宫提交的报告的结论:“如果苏联决定不发动全球战争,尽管中国共产党全面介入朝鲜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但这样的行动不可能在1950年发生。在此期间,干涉很可能仅限于继续向朝鲜人提供秘密援助。”因此,在苏联对朝鲜“不干涉政策”的支配下,在中国是否出兵朝鲜取决于苏联全球战略的思想下,美军肆无忌惮地入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最北部边境地区推进。战争烧到鸭绿江时,中国被迫出兵。

事实表明,美国把中国出兵放在苏联全球战略框架下进行情报评估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虽然中苏结成同盟,苏联的意见对中国的外交决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中国在战争爆发后不久成立东北边防军直至被迫出兵朝鲜期间所采取的每一项重大措施,都来自于自身的慎重考虑。苏联因素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拉德利将军后来承认,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专家的影响下,美国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将中国视为莫斯科严密控制的卫星国,“红色中国可以或打算独立于莫斯科行事”。错误的情报评估最终让美国人在朝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事实上,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评估中国在苏联统治下出兵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对中国提前出兵的能力和意图进行了单独评估。但这两种评估并不矛盾,往往交织在一起,对中国是否介入朝鲜战争做出更好的判断。但事实证明,其对中国的独立评估也犯了重大错误。

第二,美国评估中国参与战争的意图和能力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两个多月,中情局主要是在评估苏联意图的前提下考虑中国是否出兵朝鲜,并没有单独评估中国的意图。它对中国军事趋势的评估只是中国即将进攻台湾省。例如,1950年7月中下旬,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对世界形势的评论中提到“大量中共军队驻扎在台湾省对面的大陆,也可能对香港发动攻击”;8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进一步判断,“中国似乎正在努力准备进攻台湾省。.....北京政权不顾美国干涉“解放”台湾省的意图,成为中共宣传的最重要主题。虽然中方声明中对何时进攻没有限制,但从军事角度来看,共产党进攻的最有利时机将是1950年9月中旬之前。成功突袭台湾省,将提升苏联和中国在整个远东地区的军事地位,进一步削弱美国遏制共产党扩张的自信心。”此后,随着中情局获得越来越多关于中国加强东北边防的公开或秘密信息,中国是否会主动参与朝鲜战争的考虑开始提上日程。

1950年9月8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交了第324号情报备忘录《中国共产党直接干预朝鲜的可能性》。该文件估计,中国正在增加对朝鲜的有限和秘密援助,包括提供少量士兵。同时,文件还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干预朝鲜还是朝鲜战争”。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满洲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加上该地区现有的军事力量,显然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干预朝鲜”。尽管该文件还提到,中国对美国侵略的谴责“可能为即将到来的公开行动铺平道路”,但它认为,“更有可能发生的是,CCP将以更间接的方式干预朝鲜冲突”。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最后,考虑到中国介入朝鲜冲突可能“破坏苏联对北平和平壤的影响”,苏联将成为阻碍中国介入朝鲜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还是和苏联的影响有关。9月15日,中情局在《每周总结》中继续指出,由于中苏结盟,“中共军队不会直接公开干涉朝鲜”。一方面,苏联希望避免爆发全球战争,而“中国共产党军队对朝鲜的干预将扩大冲突范围,必然增加全面战争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苏联愿意冒更大的全面战争风险,那么中国共产党军队对朝鲜的干预也会给苏联和北平政权带来很多政治。”它会使中苏同盟关系紧张,而不是巩固这样的同盟关系。".

在考虑苏联对中国出兵与否的影响的同时,中央情报局强调,鉴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复杂而严重的国内问题,中国不会卷入朝鲜战争。它认为,这些国内问题包括“土匪猖獗、骚乱蔓延、散兵游勇抵抗、经济停滞、农民心理混乱以及与巩固共产党政治控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中情局才信心十足地得出结论,“毫无疑问,中共担心与美国作战的结果。他们的国内问题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与美国的战争中遭受的压力和物质损失将损害整个国内问题和政权的经济。反共势力肯定会受到鼓励,会危及政权的稳定存在。”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深信“如果中国的干涉失败,北平将公开面对中国人民的怨恨,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在为苏联脱险,扮演被苏联利用来冒险的角色”。对于这一评估,联合国总司令麦克阿瑟持完全类似的观点。后来,在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他指出,在中国出兵之前,他认为这个国家缺乏“现代战争必须具备的工业基础”...人们夸大了中国共产党打现代战争的能力,中国“经济穷”。一旦被破坏,会让大多数人不满,社会也不会稳定,而国内的紧张会帮助破坏她参与战争的潜力...如果这些因素都可以利用,她将国务卿艾奇逊也断定中国参战会削弱政府的统治能力。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前几天,他宣称,“我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干预,那将是纯粹的疯狂。在我看来,他们插手是没有好处的。此外,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评估,美国政策制定者也怀疑中国是否有军事实力对抗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利(Bradley)回忆说,杜鲁门政府高层普遍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在军事上独立干预”,即使中国单独行动,“也不会引起决定性的变化,但实际上可能遭受屈辱性的失败”。据说华盛顿的一位官员也用辛辣的语言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不认为中国人会被剁成肉酱。”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强调,中国糟糕的国内问题对其介入朝鲜的负面影响,似乎反映了美国在军事等方面的主导地位。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决策者对中国与朝鲜战争有关的行为采取了专横的态度,意图一旦中国军队卷入朝鲜战争,美国将对中国军事目标发动大规模攻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7月1日制定的73号文件明确表示,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攻击任何可能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队。8月25日发布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4号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对华军事报复的狂妄想法,提出万一中国在朝鲜公开使用有组织的军队,虽然美国没有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但只要联合国在朝鲜的军事行动有可能取得胜利,这些行动就应该继续并扩大,授权联合国总司令采取适当的海上行动空这两份文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与一贯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的观点是一致的。早在7月,当美军空陆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Hoyt Vandenberg)还在东京的时候,他也考虑过中国的干预。他自信地告诉范登堡:“从满洲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唯一通道充满了隧道和桥梁。我觉得特别适合用原子弹...我的B-29轰炸机部队可以升级了。”他深信,即使不使用原子武器,派遣他的空军队,也足以让中国军队无法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朝鲜。即使中国军队能够设法渡过鸭绿江,中国也无法在朝鲜维持数万军队。麦克阿瑟认为,中国最多可以有几千名志愿者。在看来,美军有绝对优势。“如果共产党人想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他们的军队将损失一半。”。

第三,美国误判了中国的公开警告

正是因为一方面不指望中国出兵,另一方面又有军事上的优越感,所以1950年9月下旬,美军继续向朝鲜北部推进,战场形势对朝鲜越来越不利。如果与台湾省国民党政权同流合污的美国入侵朝鲜,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共中央对此十分关注。中国政府也开始以各种方式向美国政府发出一系列警告。例如,9月25日,代理总参谋长聂·对印度驻华大使潘尼卡尔表示,“中国对美国突破三八线绝不会视而不见”。虽然战争会对中国造成严重损害,但中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制止美国的侵略”。9月30日,在获得准确信息并得知美军即将跨过三八线后,毛泽东亲自决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布,同时向美国政府发出最严厉的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保卫和平,他们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害怕过抵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来侵略,也不能让帝国主义者无视邻国的侵略。"

但根据情报部门事先做出的“中国不干涉”的情报评估,以及在军事等国力上的自信和优越感,美国决策者对中国的严正警告充耳不闻。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麦克阿瑟继续向北推进,只要苏联或中国共产党不大规模进入朝鲜,就将彻底摧毁朝鲜武装力量。与此同时,在,9月30日,中央情报局实际上认为“最近获得的大多数信息表明,CCP决定不公开干预朝鲜”。该报还援引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柯克(Kirk)在当天的《每日总结》(Daily Summary)中的话称,中国军事干预的时机已经过去。因为在柯克看来,“当联合国部队拼命保卫韩国的一个小区域时,大量中国地面部队的涌入将被证明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而那正是共产党干预武装力量的合乎逻辑的时机。”他的声明在美国最高政治和军事人物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他们普遍认为,“当战争可能在美国发生敦刻尔克时,中国人没有进行干预,他们绝不会愚蠢到在这个阶段把军队投入战斗。”此外,柯克还指出,“自仁川登陆以来,CCP通过媒体宣传和与外国外交官的私下接触采取了强硬路线,希望在38日的平行问题上吓唬联合国。”因为中情局认同他的观点,所以对向西方传递中国领导人观点的潘尼卡尔有着强烈的不信任,认为“潘尼卡尔可能是在无意识地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向联合国施压,阻止其向三八线以北推进,迫使其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因此,从那以后,中国政府通过他发出的警告信息没有得到中情局的重视,也没有得到白宫的重视。

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后,周恩来于10月3日凌晨紧急召见潘尼卡,再次郑重声明中国政府对朝鲜战争的立场:“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如果美军真的这么做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一警告很快由帕尼克卡通知英国外交代表,然后通过英国外交部传播到华盛顿。中情局对“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表示怀疑,因为它认为“CCP可能利用潘尼卡尔传递这一信息,以便它能够试图影响美国和英国的政策。”同时,它指出,中国人“会认为公开干预朝鲜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杜鲁门总统同意中央情报局的意见,不相信帕尼克的信息。在他看来,帕尼克卡过去常常同情中国共产党。“他的话不能被视为一个公正的观察者的话。充其量只是共产党宣传的喉舌罢了。”。

美国高层不仅不信任潘尼卡尔,还对待印度驻美大使——尼赫鲁总理的妹妹潘迪特夫人提供的真实信息。因为她曾经对周恩来说,“每次你和帕尼克大使谈话,我都会得到我们政府的指示,并立即联系美国国务院。我警告美国国务院,如果继续推进,会迫使中国采取行动,然后会后悔。当时美国国务院以为我们东方国家只是说说而已。”

因此,在10月6日的《每周总结》中,中情局仍然认为,中国对朝鲜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性继续降低。而且,它强调,中国之所以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发出威胁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共产党的意图大概是想吓唬联合国不要越过三八线,而不是预先警告它即将干涉”。美国中央情报局10月9日的《每日摘要》继续坚持这一观点,尤其是它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对朝鲜的干涉是不被人们所相信的”。

在中央情报局的影响下,国务卿艾奇逊得出结论,周恩来的信息是苏联和中国迫使联合国撤军的努力的一部分。国务院的其他高级政策制定者也认为,周恩来的声明是虚张声势,是苏联和中国拯救朝鲜政权的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杜鲁门总统指示中央情报局起草一份关于中国对朝鲜和亚洲其他地区意图的详细评估。10月12日,中情局提交了一份得到国务院军事部门和情报机构一致认可的情报评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国中央情报局重申了其最初的评估结论:中国不可能干预,因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干预的坏处似乎远远大于好处。此外,为了进一步向白宫保证中国不会向朝鲜派兵,它在报告中强调,“除了周恩来的声明、向满洲派兵和谴责联合国在宣传中的暴行和侵犯边界行为之外,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打算对朝鲜进行全面干预”。

尽管中央情报局多次自信地表示中国不会向朝鲜派兵,“自周恩来10月3日发出威胁以来,杜鲁门一直深切担心红色中国可能干涉朝鲜。此后不久,他决定与麦克阿瑟举行面对面的会议,讨论这种可能性和所有远东问题。杜鲁门本人在回忆录中表达了这种担忧,并解释说,他采访麦克阿瑟将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从将军那里获得“第一手情报和判断”,从而搞清楚中国是否真的“想干涉朝鲜”。

10月15日在威克岛的会谈中,根据远东司令部情报部门负责人少将·查尔斯·威洛比的判断,中国共产党最近发出的威胁,即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他们将进入朝鲜参加战争,“可能是一种外交讹诈”,除了他们固有的军事优越感之外,麦克阿瑟将军非常自负地告诉杜鲁门,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前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我们不再担心他们的干扰。我们不再胆怯。中国在满洲有30万军队。其中,沿鸭绿江可能部署不到10万到125万人,可能只有5万到6万人穿越鸭绿江。他们没有军队。由于我们在朝鲜有一个空军事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平壤,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屠杀。”据布拉德利称,总统对与麦克阿瑟的会谈非常满意。然而,令杜鲁门绝对惊讶的是,在威克岛会谈后的第二天,麦克阿瑟的一厢情愿的判断被证明是极其错误的。10月13日中共中央最终决定参战后,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第370团在副司令员肖剑飞的带领下,率先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这说明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朝鲜战争意图的评估是完全错误的。

四、美国情报评估失误的内在原因

事实上,早在8月份,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就被告知中国政府向东北边境地区调动和部署军队的细节。例如,查尔斯·威洛比在8月31日向麦克阿瑟和华盛顿报告说,“我们的情报网报告说,从中国中部向满洲转移部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这是进入朝鲜战场之前的部队转移。”他还说,这些部队约有24.6万人,分为37个师和9个军。美国情报机构在8月中旬后开始收到具体报告,称中国领导人正在考虑干预朝鲜,或者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美国人搜集到的这些情报,加上中国政府反复发出的警告信息,应该可以让他们从对情报的评估中得出更为现实的结论。然而,他们的判断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这到底是为什么?除了前面提到的美国总是考虑是否出兵中国和苏联的全球战略,以及麦克阿瑟等高层人物的刚愎自用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如下:

首先,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强烈影响下,美国政策制定者未能从中国政府主要关注国家安全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在东亚国际紧张局势下,美国对朝鲜的军事干预对中国领导人固有安全关切的影响,两大阵营对此持尖锐反对态度。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指出的那样,美国人低估了中国向鸭绿江进军时感受到的威胁程度。虽然美国决策者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认识到中国不会失去朝鲜,就像美国不会失去朝鲜一样,朝鲜的较量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威望,但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新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缺乏了解,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对情报的评价只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假设中国出兵朝鲜的弊远大于利;想必,中国介入朝鲜不仅会对中苏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使本来已经非常困难的中国国内问题更加严重,从而破坏经济建设,危及政治稳定,进而对中国参战能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事实完全出乎美国高层的意料。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一致同意”中国军队“对朝鲜有利,……对中国、朝鲜、东方、世界极其有利”,而中国不出兵,“如果敌人被压到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就会增强,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更加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就会被吸走,南蛮政权就会被控制。.....总之,参战的好处大,不参战的伤害大。”。此外,中国被迫参战,中苏同盟不仅没有“变得紧张”,反而在战争中进一步巩固。中国的经济建设并没有在战争中遭到破坏,而是成功地完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政治秩序非常稳定,新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所有这些反过来强烈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政府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的能力使美国在战场上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却因为情报评估的重大失误而不得不在战争中付出巨大代价。

其次,美国的情报评估没有考虑到中国出兵决定中复杂的意识形态因素。虽然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担忧是中国领导人做出最终出兵决定的决定性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决定的动机还包括中国领导人因台湾省问题引发的对美国的革命热情,以及他们认为根据国际分工,中国应该为东方集团承担国际主义责任和义务。毕竟,一旦朝鲜政权的生存受到威胁,中国袖手旁观,新中国在东方集团中的地位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形象无疑将受到极大损害。显然,中国出兵的决定有复杂的意识形态因素。而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为首的美国情报机构,要么通过分析苏联的全球战略意图来判断中国的出兵意图,要么依靠中国国内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完全放弃对意识形态因素的考虑,以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判断中国是否出兵,来评价中国出兵的动机,自然陷入教条主义。它对情报的评估必然导致重大失误。

最后,美国情报评估缺乏对中国传递信息的准确理解。当美军试图越过三八线时,中国政府不断向美国人发出严厉的警告信息,但被美国情报机构视为勒索或恐吓。他们提交的情报评估误解了中国公开警告传达的真实信息。在双方缺乏直接沟通和基本信任的情况下,中国通过第三方和媒体向美国人传递的信息完全被他们忽视。所以他们不了解中国出兵的底线。底线其实是三八线。因此,美国没有意识到军事向北推进到鸭绿江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这将完全激怒中国领导人。因为美国政府认为它向中国发出了以下信息:美国向北推进对中国无害,不会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杜鲁门甚至在8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宣称,美国海军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离开台湾省。在麦克阿瑟发布仁川登陆“铁血行动”计划的第二天,他还公开谈到从台湾省撤出第七舰队。美国总统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告诉中国人,他们所采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不是针对中国的。然而,中国政府并不知道美国军队向北推进的真正动机。对于美国人发布的一些不会攻击中国的公开信息,中国人认为纯属欺骗性宣传,于是多次向对方发出警告信息。既然美国人认为他们向中国人发出了不会军事入侵中国的信息,那么中国的警告很容易被视为虚张声势或恐吓性的宣传,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对中国传递的信息的忽视和误解,最终导致了美国情报评估的重大失误,中美在朝鲜战场上互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秦国国君 秦国国君列表 秦国历代国君简介及在位年表下一篇:越南女特工 1984年我军俘获越南女特工的经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