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嵇康 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

导语: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情结。他的性格成为中国文人所推崇的精神,他的人格成为后世圣贤效仿的榜样。他的性格暴露而愤世嫉俗,宁死也不安稳;他面对屠刀,从容优雅,边弹钢琴边唱,从容不迫地死去是一种境界。首先,广陵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宏伟是永恒的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嵇康悠闲地坐在都城洛阳东市刑场的地板上,刽子手持刀庄严地站在他的身边,

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情结。他的性格成为中国文人所推崇的精神,他的人格成为后世圣贤效仿的榜样。他的性格暴露而愤世嫉俗,宁死也不安稳;他面对屠刀,从容优雅,边弹钢琴边唱,从容不迫地死去是一种境界。

首先,广陵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宏伟是永恒的

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嵇康悠闲地坐在都城洛阳东市刑场的地板上,刽子手持刀庄严地站在他的身边,监工坐在不远处凉棚下的桌子后面。刑场周围,都是戒备森严的士兵。再远一点,有3000个学生,还有很多人蒙在鼓里。天上没有风,没有鸟叫蝉;刑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站在那里。天地间寂静无声。嵇康抬头望天,离行刑还早。他说:“与其花时间陪我,不如让我弹首歌,带上钢琴。”主管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一把古雅的七弦琴被挪了过去。


这是嵇康的琴,是他变卖家产买来的古琴,是和他共度了无数岁月的知音。嵇康接过琴,凝视良久,想起了博雅时期的故事。钢琴终究会离开我,那就弹最后一首吧。放在膝盖之间,调好弦,放上自己喜欢的“广陵散”。

嵇康左手微扬,右手彷徨,琴声清脆,忽刺空。有时又是飞快,如黄河的波涛,汹涌向前,千言万语,多少怨恨和委屈,化作一股杀气,直冲云霄;时而舒缓,如田园诗般的春天,宁静而美丽,人生无奈,随风飘散。守场的士兵被悠扬的琴声吸引,3000名学生听了都哭了。歌曲结束后,余味从未散尽。嵇康抬起头来,不再有对世界的留恋和关心。他只是觉得上级教他的广陵散会丢。他不禁深深叹了口气:“唉,可惜广陵散从今天就要消失了。”

嵇康在生命的尽头发出了一声具有审美意义的长叹,不是为了他对生活的留恋,不是为了他未完成的事业,不是为了他的家庭和孩子,而是为了一首曲子,让后人再也听不到这么好的曲子。这种状态,这种气度,前所未见。

嵇康被捕入狱后,京师三千学子联名上书,要求释放嵇康,立其为师。也有很多学者把和他一起坐牢当做一件光荣的事情,急着去坐牢,说不放嵇康就不放。但这些行为救不了嵇康。

嵇康被杀,显然是因为卷入了鲁安不孝案,为朋友说了几句好话。此外,钟会在司马昭及时敲鼓,但深层原因是他对司马氏政权的不合作态度。司马师为了控制人的思想,避免人们对政务的批评,主张先以名教孝治天下,而嵇康则主张“名教越多,自然越好”,主张凡事不可违背自然的本性,反对当权者将人的言行限制在儒家各种繁琐礼仪之内的行为;司马师想自立为魏,吹嘘商汤和吴州(因为商汤攻打夏杰建立商朝,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而嵇康“不是唐舞而是瘦的孔伷”,反对司马师篡夺曹魏的企图。大家都喝醉了,我一个人醒来,大家都没有直说,决定了嵇康的悲惨命运。

第二,不奉承权贵,洒脱

嵇康,他很漂亮。《晋书》记载他身高1.88米,潇潇洒洒,举止优雅,无论穿什么衣服,无论打扮与否,都是那么出众,那么引人注目。嵇康的朋友单涛形容他醒着的时候像钟一样松松垮垮地坐着,喝醉了的时候像玉山一样美丽,相貌英俊,气质非凡。

嵇康的诗歌、书法和钢琴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竹林七贤的领袖,自然引起别人的钦佩。所以有些厉害的人会为了附庸风雅而跟他套近乎。虽然他对喜欢的人不喜欢阮籍的眼光,对不喜欢的人不喜欢阮籍的眼光,但他从来不愿意巴结自己。

嵇康早年在曹魏政权当医生,我也娶了曹操的孙女。但后来随着司马氏夺权野心越来越明显,朝中争斗激烈,很多人隐居。他没有辞职,而是去了杨珊(河南修武)隐居。他的趁热打铁很有特色。有生意上门,就不收钱了。如果他带了餐桌,他很乐意一起享用,显然是为了不与朝廷合作。钟会,著名书法家钟佑的儿子,当时是一位著名的公子。他才华出众,受到司马昭的激励和赏识。他一直想和著名学者嵇康交朋友。这一天,钟会骑着一匹有许多随从的大马,大摇大摆、大摇大摆地来了。季康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打铁,汗流浃背,对时钟视而不见,只是像没人看一样锤打。钟会不知道是出于对嵇康的尊重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是个人物了,进门也没表现出什么。当时没有人说第一句话,场面很有趣但很尴尬。钟会耐心等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看到嵇康的回复。他没办法,就悄悄转身离开了。这时,嵇康开口了:“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时钟不会慢慢反应,接口回答:“你闻闻听,你就看看。”说,“别回头看马。这个问答不仅成为文坛名句,也让钟终身记仇。后来,嵇康被捕后,他写信给司马昭:“嵇康,一个不把皇帝当回事的人,也不把群臣当回事。平日里他只是靠天赋和傲气。留着没用,只能添乱。杀人可以教训那些拒绝和我们合作的人。”给嵇康轻轻推上断头台。所以后来的人总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嵇康不吹捧权贵的另一件美事是《与山居元别书》。山居园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单涛,也是嵇康的好朋友。别人都没出来当官的时候,他先去司马家当官,所以嵇康对他总是很动情。当他从吏部郎的位置换到散骑的位置时,他推荐嵇康接替他担任支郎,希望嵇康放弃对抗司马氏的立场。应该说这也是好意,但嵇康断然拒绝,大张旗鼓地写了一封信公开发表,宣布绝不低头妥协。

嵇康在信中说:你提出让我代替你,你就知道你根本不了解我。如果你想让我在朝鲜当官,你就是把我推到沟里逼疯了。如果没有深仇大恨,你不会这么做。但是,我和你没有深仇大恨。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自我表现的同时,嵇康也趁机捅了掌权者一刀,斥责那些依附司马氏的人缺乏气节和投机奴性。这本绝交书是与当权者决裂的宣言,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司马昭看了也很生气,但他怕嵇康的影响,不得不暂时保持沉默。

第三,找到人格独立

嵇康生活在魏晋时期,是典型的乱世。从曹魏元年(240年)到司马燕264年废曹桓,建立金朝20多年,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司马氏胜利,曹氏集团的人几乎被杀。嵇康,举世闻名,曹操的孙女婿,自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司马氏政治集团势力越来越强大后,决定弃官退隐山林,以不合作的态度,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旅行,邀请他过一个名闻天下,在林下好游的人的生活。上山采药,水中垂钓,冬天长发遮脸,夏天编草作衣,“喝一杯浊酒,弹琴对唱”,三五都是好朋友,但也是自由的。

他不想在司马昭手下当官,说了几个不想当官的理由:我喜欢睡懒觉。当官之后,公务繁忙,睡不着懒觉;我喜欢弹钢琴和一个人散步,或者射鸟和鱼。当官后,官员和士兵带着他们,他们不能自由行动;一个官员每天要去衙门坐正,腿不能动,捉虱子也不方便;为官之后,人情世故多了,就要逢场作戏,处处应酬。我不喜欢这些刻板印象。如果你这样做,那是违背我的心意的。如果你不去做,必然会招来怨恨,被诋毁。另外,他还说自己思想上不喜欢那些“圣人”,观点怪异,是主流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不能和别人合作。与其为大家难过,不如不当官。


当然,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理由。他们为世界做出贡献,隐藏在乱世之中。在嵇康,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穷而能济世的传统。他认为,只有让自己的内心自然行动,不做任何违背自己内心的事,这个社会才能美好。既然在这种背信弃义的政治环境下无法做到这一点,那里的每个人都要用虚伪来掩盖。只能是找到自己的人格独立,避免生活在森林下。

在乱世,在每个人都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的环境下,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终日惶恐不安,装糊涂,或者出卖自己,投靠自己,抛开自己的正直与正直。嵇康是唯一一个性格坚强,从不屈服的人。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历史留下了沉重的一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甄嬛传第70集 甄嬛传第70集剧情 腹胎难保生计隐瞒下一篇: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的结果是什么?牛李党争什么时候结束

文章评论

  • 寂若安年

    嵇康是一位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其命运悲惨源于他的才华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