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朝的“捐官制度”被后世诟病百年,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评价这项制度的!

导语:清朝的“官捐制度”是怎样的?以下小系列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如果你生活在清朝,家里有很多钱,想当官,那么你可以通过一个“正规”的渠道去当官,这样就可以避免像考清华北大那么难。这个渠道就是“捐官”。李伟是康熙王朝的官方捐赠者捐官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记载“秦得

清朝的“官捐制度”是怎样的?以下小系列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如果你生活在清朝,家里有很多钱,想当官,那么你可以通过一个“正规”的渠道去当官,这样就可以避免像考清华北大那么难。这个渠道就是“捐官”。

李伟是康熙王朝的官方捐赠者

捐官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记载“秦得天下,初民赐粟,赐爵”。汉、金、唐、宋、元、明各朝都有捐赠制度。清朝是官捐制度的巅峰!自清朝入关以来,军事行动过于频繁,招募南明,平戈耳。但战争耗费巨款,军事活动已无法单靠财政收入支撑,于是清朝全面放开了捐官制度。

前朝的官捐制度大多卖的是假工作,但是假工作的吸引力太低,很少有人买。1674年,康熙为了提高俸禄,以4000两的价格,公开出售500个知县名额,开创了出售实权和官职的先例。为什么康熙有那么多贪官微服私访?康熙自己做的!

因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捐官与教育挂钩。清朝规定如果科举失败,可以通过捐赠来弥补。比如捐1200的举人可以当知县,捐1200的进士可以入阁。后来清朝也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优惠政策。比如想当国子监博士,进士只要捐372,没考上的进士捐522,举人捐662。李维、左、、胡林翼过去常常花钱捐,曾国藩过去常常以捐养薪。清政府为了保证这笔钱在实践中得到使用,对捐官所得的钱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账目上没有任何差错。

清朝捐赠者的收藏记录非常严格

但捐官制度过于腐朽,严重违背公平原则,受到世界各国的批评,新中国成立后被废止。

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国官方捐赠制度的先驱

虽然官方捐赠制度在中国屡遭抨击,但却在大洋彼岸的欧洲脱胎换骨。以法国为例。16世纪上半叶,法国在意大利战争中惨败,8000名训练有素的瑞士雇佣兵全军覆没,弗朗索瓦一世国王被俘后获释。回国后,弗朗索瓦一世急需筹集军费再次进入意大利,于是公开出售官职。

但浪漫的法国人和保守温和的中国人明显不同。中国的官捐制度长期以来都是卖假官位,直到清朝才开始大规模卖真官位。法国人懒得管真假工作。有管辖权的法官和有指挥权的军官只要能赚钱就卖!一个昨天跟你吹牛的酒鬼朋友,今天可能会站在法庭上判你死刑。想想就很刺激。

曾经,卖官的收入甚至占到法国财政收入的51%,堪称法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伏尔泰在《巴黎高等法院史》中说“资产阶级崇奉虚荣,买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前法国法官被收买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欧洲学者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全盘否定重复的“官方捐赠制度”,甚至很多人都非常欣赏这一制度!

例如,学者罗伯特·苔丝狄蒙娜认为“公务是公共借贷的一种形式,而不是腐败”。

一个叫托克维尔的人说:“卖官往往是有益的,因为好的司法的第一条件是法官完全独立。”

秀才佩奇甚至认为“卖官制度”很先进,因为“它有利于下层阶级往上爬,有利于领导阶层的新陈代谢,所以资产阶级可以行使公权力,积极支持君主专制”。

大多数欧洲学者的逻辑是,司法机构的职位被出售,于是国王逐渐失去了对司法机构的控制,从而法国司法机构逐渐脱离了封建专制的控制,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发展,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制度”。

中西思维真的有这么大差距吗?也不是!欧洲学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捐赠的观念直到今天还存在于欧洲社会体系中,欧美学术界尤其受到影响。

虽然法国在1789年废除了卖官制度,但欧洲教育系统仍保留了大量捐赠。以大学为例,欧美大学以私立为主,政府一般不拨款支持这些私立大学。因此,欧美学校往往依靠外部捐赠来维持教学和研究,尤其是来自富商的大笔捐赠。

但是为什么富商要白白给你捐钱呢?我们不能让人们白白捐钱。当富商的捐款达到一定数额后,学校会让孩子直接上学,相当于花钱买录取名额。而普通人只能在考场上拼实力,和清朝差不多。

欧美大学鼓励学生毕业时捐赠母校

知名院校接受捐赠越多,对学者的好处越大。相反,没有捐赠,学校就无法运转。而那些欧洲学者是这种现代捐赠制度的受益者,所以欧洲学者往往对捐赠制度的批评要少得多,甚至很多人会尽力解释捐赠制度的好处。毕竟人说话软,手短。

如果非要说欧美教育很先进,我清朝也很先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清小说有哪些 明清时期有哪些文学成就?四大奇书是哪些书?下一篇:索尔图 索额图真的是清朝第一罪人吗?他结局有多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