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揭秘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导语: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中国农民运动的高潮,伴随着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的湘军通过镇压太平军,维护清朝统治,壮大成为清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时候清政府八旗军战斗力已经很弱,曾国藩就成了晚清的顶梁柱。曾国藩作为朝廷的重要大臣,也掌握着兵权,他的政治家都是学生,控制着半个清政府

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中国农民运动的高潮,伴随着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的湘军通过镇压太平军,维护清朝统治,壮大成为清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时候清政府八旗军战斗力已经很弱,曾国藩就成了晚清的顶梁柱。曾国藩作为朝廷的重要大臣,也掌握着兵权,他的政治家都是学生,控制着半个清政府。

天京失陷后,李秀成被俘,曾国藩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就像三国的曹操,北宋的赵匡胤。在适当的时候,赵匡胤成为一代帝王,名垂青史。为什么和赵匡胤很像的曾国藩不造反?如果他以自己强大的湘军为主力,联合李秀成的太平军对抗清军,成功的几率不小。曾国藩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网络映射

一方面,早在安庆会战后,曾国藩的部将胡林翼、左就已经开始劝说;另一方面,清统治者在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后,违背了“复金陵为王”的诺言,使得曾国荃、彭玉麟、左唐宗、鲍超等再次支持曾国藩站出来反抗清廷。接着,举世闻名的学者王闿运也力劝曾国藩造反。面对这么多人的提议,曾国藩还是拒绝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首先,从曾国藩自身来看,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守德观念根深蒂固,不太可能造反。而且曾国藩熟读史书,深知谋反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清末,中国被列强包围,经不起一点内乱。过度的动乱只会给中国带来亡国的危险。

当时洋务正盛,曾国藩对实业救国抱有一线希望,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洋务上。此外,曾国藩不愿意做赵匡胤也可能与曾国荃有关,他不想重复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故事。曾国荃积极说服了他,甚至比赵光义更有野心。即使曾国藩穿了黄袍,曾国荃螳螂捕蝉,黄雀留在后也难。

其次,实力方面,湘军虽然名义上有30万人,但曾国藩实际能调动的只有10多万人。早在太平天国覆灭之前,李鸿章的淮军就已经独树一帜,左唐宗独树一帜。曾国藩的湘军内部并不团结。而且曾国藩的几个将领都是自成一派,很难不投靠清政府而是在关键时刻应付自己。

网络映射

而且湘军经过多年的战斗已经失去了活力,军纪腐败甚至超过了绿营,战斗力也明显削弱。另外,曾氏集团下属都是遵守封建主义的地主,在李秀成不愿意与太平军合作,因为失去了威信。

第三,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现状,即使我们打败清政府,夺取皇帝的宝座,曾国藩接手的江山早已破碎,更何况列强的侵扰。

第四,对于清政府,曾国藩早有防范。咸丰四年,曾国藩独立征兵数万,攻占武昌,引起清政府的警惕。一个游手好闲的官员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对清政府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感觉像是背上的一根刺。所以,天京失陷后,清政府立即派重兵守天京,实际监视曾国藩。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曾国藩放弃了劝说,转而采取削减兵权兵权的措施,以此来说明清廷的疑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不为人知的秘密下一篇:隐居深山却被称“万圣之祖” 古代第一奇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