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就干 古代皇帝的权利的很大吗 真的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吗

导语:  皇帝的权利真的很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古代皇帝金口玉言,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

  皇帝的权利真的很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看古装影视作品,往往会觉得古代皇帝金口玉言,皇帝如果心血来潮,或者想办某一件事,就会喝一声:“拟旨!”然后口授一道圣旨。圣旨写出来,马上就是效力至高无上的法律,谁敢有异议,就是“抗旨”的大罪。感觉皇帝权利巨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假如你相信这是真的,那你就被狗血电视剧带进阴沟里了。

  皇帝也有权力直接授意拟旨,但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中书省写出东西,皇帝只是签字盖章意思一下就行了,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的。

  如果圣旨内容大臣们都同意皇帝一个人不同意,那抱歉,大臣们会喋喋不休劝皇帝要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重赶紧给盖章,甚至以罢官,社会舆论、性命相逼,总之你必须签字!

  反过来如果皇帝想颁布圣旨,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该怎么办?这就比较有趣了,历史上就有皇帝偷偷自己颁布圣旨,绕开三省机构,比如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绕过凤阁鸾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但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晓,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

  宋代的皇帝也可以绕过中书舍人草诏、给事中审核等法定程序,也不用宰相副署,直接下诏,这叫做“手诏”、“内降”、“内批”。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批条子,历史上也不少见。然而,这类私旨不具备合法性,所谓“不由凤阁鸾台,盖不谓之诏令”也;政府也完全可以拒不执行,意思就是凡是没有三省机构审核的圣旨就是一张废纸屁用都没有。宋仁宗朝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等攒够十来份了原封不动再送回给皇帝,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这种圣旨一旦出现,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

  结语:

  由此可见在古代,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圣旨也不是随便就能发的,正是由于有这些制衡皇帝权利的机构,所以才能让皇帝兢兢业业上班,不敢有丝毫怠慢。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完善成熟的权力机构,所以万历皇帝将近三十年不理朝政,国家依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在皇帝权利被监管的体制下,文臣的地位逐渐提高。

  到了宋朝文臣地位达到了顶峰,所以有了唐太宗见了魏征就打怵,宋仁宗被气的一边哭,却还一边称赞大臣,包拯可以拦道与皇帝争辩唾沫星子都飞皇帝脸上了!连皇权很集中的明朝,文臣都以怼皇上才能显示自己不畏强权的气节!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但凡皇帝能容忍自己被怼,不会龙颜大怒反而会听进去逆耳忠言,说明就是个心胸开阔的好皇帝!

  皇帝权利处处被限制,那些刚直不阿的大臣和“窝囊”的皇帝较量,留下了很多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李元霸的师傅 李元霸这么的厉害 叫他武功的师傅又是谁呢下一篇:梼杌是什么 梼杌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