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徐向前打破惯例 徐向前打破惯例 所用战术令人拍案叫绝 一战歼敌就达2万余人

导语:许向倩打破常规,他使用的战术令人震惊。一战,两万多人全军覆没。边肖为每个人收集并出版了书面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至川北,开辟了川陕根据地。民国时的四川称得上是个缩微版的「 ”春秋战国”,内部长期征战不休。红军刚入川的时候,以刘湘为首的川军军头认为红军不过是些东流西窜的「 ”残匪”,不足为虑,所以仍在相互火并,这为红军立足川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年,川军内部的火并

许向倩打破常规,他使用的战术令人震惊。一战,两万多人全军覆没。边肖为每个人收集并出版了书面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转战至川北,开辟了川陕根据地。民国时的四川称得上是个缩微版的「 ”春秋战国”,内部长期征战不休。红军刚入川的时候,以刘湘为首的川军军头认为红军不过是些东流西窜的「 ”残匪”,不足为虑,所以仍在相互火并,这为红军立足川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年,川军内部的火并告一段落,他们才顾得上对付红军。1933年2月,川军将领田颂尧集结六万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川陕根据地进行围攻。 田部兵力众多,来势凶猛,对付这样的强敌,红军一般都要集中兵力,徐向前在鄂豫皖时期的历次反「 ”围剿”中,莫不如此用兵。不过正所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着特定环境的变化,真正的善战者也决不能墨守成规。 川陕根据地不大,又是新区,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不便于红军进行大踏步前进和后退,换句话说,要打红军最擅长的运动战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川北的地形、自然条件与鄂豫皖不同,这里山川纵横,险峰交错,路隘林深,许多地方被原始森林覆盖着,树木又高又粗,一两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在徐向前看来,这是一块天然的用兵之地,因为只要用少数兵力往山口一堵,敌人就很难攻进来,如果大部队要进行集结、隐蔽、穿插,也不易被发现。 如此好的条件不利用,岂不是傻?徐向前打破惯例,他决定采用收紧阵地的战术,即首先不集中兵力,形成拳头,而是分兵把口,节节御敌,以便在对敌人进行充分消耗后,待机举行反攻。 这里还有一个阵地收紧到何处为限的问题,川北的作战地势南低北高,愈向根据地后部的大巴山靠近,地形愈险要,徐向前因此把退却终点选在了根据地后部,而不是前部或者中部。 田部一开始的攻势十分凌厉,前沿阵地一片硝烟火海。经过近四个月的相持,方面军总部撤至空山坝,徐向前认为战略退却已到无路可退的终点,阵地也已收到无法再收的地步,遂下令集中在空山坝的主力部队秘密插入敌侧后,实施猛烈反攻。 川军脚板硬,爬山快,冲击力强,但最怕肉搏和包抄,骤遭重击,立刻全线崩溃。红军共歼敌两万四千余人,田颂尧多年惨淡经营起来的实力被搞掉了三分之一。 反三路围攻的胜利震动全川。在此基础上,徐向前又连续发起三次进攻战役,把三个川军军头田颂尧、杨森、刘存厚挨个揍了一顿,川陕根据地就此进入了全盛期。 实体书《大授衔》已出版上市。 大授衔 ¥41.5 购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章—三思而后行决不是瞻前顾后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章—三思而后行决不是瞻前顾后下一篇:雍正是好皇帝吗 雍正是清朝最好的皇帝?为什么很多人这样认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