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几卷历史文书带你穿越百年 几卷历史文书带你穿越百年 拾得澳门记忆

导语:几卷历史文献带你穿越百年,拾起澳门记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时值中葡建交40周年、澳门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20周年,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的「 ”汉文文书——东波塔档案中的澳门故事”,共呈现100余份珍贵档案文件,从居澳民蕃、澳门蕃官、清朝官员、西洋教士、欧美商人、英国人与澳门、亚洲各地与澳门等诸多板块,回溯清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情况和对居澳民蕃的全方位管辖,勾勒

几卷历史文献带你穿越百年,拾起澳门记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时值中葡建交40周年、澳门主权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20周年,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的「 ”汉文文书——东波塔档案中的澳门故事”,共呈现100余份珍贵档案文件,从居澳民蕃、澳门蕃官、清朝官员、西洋教士、欧美商人、英国人与澳门、亚洲各地与澳门等诸多板块,回溯清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情况和对居澳民蕃的全方位管辖,勾勒出澳门两百余年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保留下一段鲜活的澳门记忆。 文书有记忆 「 ”汉文文书”主要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其主体是清代中国官员在管治澳门过程中,与澳葡议事会文书往来而形成的档案。据统计,目前存世的中文原件约1500多件,现藏于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2017年,其以「 ”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之名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论语·八佾》有言:「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献即指熟知历史掌故的人以及他述说的掌故,是口头表达,是记忆。众所周知,中国最重要的史书,口述史料是其重要史料来源。司马迁着作《史记》,更是对「 ”遗老”进行了大量访谈,在丰沛等地「 ”问其遗老”,方知垂名汉廷的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皆有「 ”鼓刀屠狗卖缯”之类经历。 香山知县彭昭麟为盗首张保仔投诚事下判事官等谕 掌故和记忆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构成史册,而典籍中的掌故流传在口耳之间,又变回了记忆。比如此次展出的《香山知县彭昭麟为盗首张保仔投诚事下判事官等谕》,不仅记录了大海盗张保仔投诚事件,而且揭秘了其中的细节。原来,在投诚未定之前,香山知县彭昭麟曾通知葡人判事官,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张保仔是真投诚,切勿开炮或者扰动;如果有「 ”返覆”,「 ”立即放炮攻剿”,协助剿捕。这种历史细节,在文书公布之前,恐怕很难为人所知,文书的公布,填充了历史的缝隙,构建了新的记忆。 高丽难民文顺得等为备述在海遭风飘泊事呈清朝官员禀 展览中还有一份《高丽难民文顺得等为备述在海遭风飘泊事呈清朝官员禀》,禀告了文顺得等四人于嘉庆六年三月从家乡开船出发,收买大米,至次年正月十八日在海上遇到大风,飘到琉球国,货物损失,人员罹难。十月被送来中国途中又遇大风浪,飘到吕宋岛国,滞留至嘉庆八年九月,才被送到中国澳门。一纸禀告文书,浓缩了一众人三年半的海上漂泊,更成为典籍中难得的普通人的口述记忆。 管辖有力度 从1573年前后开始,居澳葡人每年向中国地方政府缴纳地租银515两,以换取租地居住的权利,其中地租银500两,火耗银15两,每年冬至之前缴清,此银全数上交布政司,以「 ”解充兵饷”。但是蕃官每年都要拖欠地租银,香山知县每年都要数次催缴,因此汉文文书中含有大量的催缴通知单。 此次展览的汉文文书,包含了一份乾隆五十七年《香山知县许敦元为催纳地租银事行理事官牌》,文中指令澳葡蕃官缴纳地租「 ”难容迟缓”「 ”毋得迟违”「 ”速速”,并限一日内缴清,语气和态度相当坚决,体现了香山地方官员对居澳葡人管辖的力度。 嘉庆七年,香山知县许乃来也多次传谕澳葡蕃官,征缴、催缴地租银:四月十九日「 ”催补缴嘉庆六年濠镜澳地租短少平头银”,十一月十一日征缴嘉庆七年濠镜澳地租银,十二月初五催缴嘉庆七年濠镜澳地租银,十二月十七日催缴嘉庆七年濠镜澳地租银,十二月二十五日催补缴嘉庆七年濠镜澳地租短少平头银,嘉庆八年正月二十五日补缴嘉庆七年濠镜澳地租短少平头银。 许敦元、许乃来、彭昭麟等驻澳官员,年复一年,一份又一份的催缴单据,不容迟违,彰显了驻澳官员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同样是这位许乃来,曾一口气拒绝了居澳葡人在司法、债务等方面的多项非分诉求,理节严整,不辱使命,以「 ”许乃来拒葡案”着称于世。 展览中还有一件《香山知县彭昭麟为奉宪饬查造澳蕃烟户丁口册事下理事官谕》,指定葡人理事官对居澳葡人进行人口普查,「 ”立将澳夷烟户若干、男妇丁口若干逐一查明,限三日内据实禀复……毋得迟违,速速。” 所有资料都要白纸黑字记录,成册上交。对其他国家居澳人员也纳入统计当中,分别记录,听候上级查覆。施政之细腻,法度之严谨,刷新了后人对清代地方官吏的认知。 澳门有故事 梳理《汉文文书:葡萄牙国立东波塔档案馆庋藏澳门及东方档案文献》一书收录的1500多件汉文文书的索引信息,不难发现,汉文文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名有:北京、广州,大西洋,法兰西,英吉利等,突显了澳门当时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枢纽地位,以及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特殊作用。 展览中有相当一部分文书是关于难民救助的,譬如《香山县丞为饬护送四名在澳日本难民上省回国事行理事官谕》,有《理事官为恳准遭风被难越南船户事致广东地方官员函》。还有关于剿捕和惩处海盗的,如《香山官员为将海盗缉捕斩诀,在澳枭示以昭天朝法度事下理事官谕》、《香山知县彭昭麟为盗首张保仔投诚事下判事官等谕》,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澳门地区社会治安的强有力管控。 华工亚腾等致澳门铺户南兄叙述在巴西王家花园种茶情形等 汉文文书也反映出中国人远赴美洲种茶的对外交往活动,有华工亚腾等致澳门铺户南兄的书信,信中叙述他在巴西王家花园种茶的情形,并托带茶种及制茶工具。一封书信,记录了华工群体跨越大洋的谋生之路,寄托着制茶工具背后的浓浓乡情。 渔户姜植兴出海捕鱼执照 尤其让人感慨的是,随着1848葡萄牙人将中国清朝官员逐出澳门,并捣毁清朝海关,清政府对澳葡蕃官的文书几近销声匿迹,但此后仅存的7件文书中,居然有3件是1849至1851年两广盐运使司连续三年颁发给同一户渔民姜植兴的出海捕鱼执照。即便时处丧权之秋,一批地方官员和渔民仍然誓死不弃家国,用一纸捕鱼执照传递着无声抗争。后人已无从知晓更多关于捕鱼执照和那户渔民的故事,但它们无疑承载着最动人的澳门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副刊 作者:谢忠军 编辑:陈涛 杨萌 流程编辑:RB013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哈佛学院”正式成立 “哈佛学院”正式成立下一篇:古今第一墓:为何秦始皇陵可以保存至今 古今第一墓:为何秦始皇陵可以保存至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