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羽扇纶巾谈笑间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羽扇纶巾

导语:在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除了机智、才华横溢,善于算计等特点之外,从外观上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就是手中有一把不离手的扇子。在游戏三国杀中,这把扇子还具有功能,算得上一件武器。那大家就会有疑问,诸葛亮这把的扇子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诸葛亮一直拿着它?  羽扇纶巾,很多人认为他的扇子是白鹤羽毛做的,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这把扇子是黄

在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除了机智、才华横溢,善于算计等特点之外,从外观上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就是手中有一把不离手的扇子。在游戏三国杀中,这把扇子还具有功能,算得上一件武器。那大家就会有疑问,诸葛亮这把的扇子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诸葛亮一直拿着它?

  羽扇纶巾,很多人认为他的扇子是白鹤羽毛做的,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这把扇子是黄月英的师傅送给黄月英的,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现在看来这不正好是诸葛亮吗?

  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等人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出山时,黄月英就将这把扇子送给了诸葛亮,算得上离别赠物,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有野史记载说,“扇摇战月三分鼎,石暗阴云八卦阵”,就是诸说葛亮有一次使用扇子天色发生变化,说的十分的悬乎,不过都是也是传闻,真假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另外也有故事说这羽扇不是他妻子给的,而是水镜先生给的。诸葛亮一直带着是因为在遇到难题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轻轻扇两下,让自己定神,戒焦戒燥!扇子在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是用来扇风祛热的,但仔细想来,冬天扇扇子是不是有毛病,扇子似乎不只是用来扇风祛热的,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民间也有传言说诸葛亮手上的扇子,不是用动物身上的毛做的,而是用动物尾巴上的毛做的。这是啥稀罕动物呢?它叫做“麈”诸葛亮的那把扇子,即是用麈的尾巴毛做出来的。早在晋朝期间,就有专家认为诸葛亮手上摇的是麈尾毛做的大毛扇,而不是白色的茸毛做的扇。在古代,茸毛的简称是“羽”,而不是“毛”,只要动物的“毛”做的物品,才会称为毛这毛那。不过,麈的尾巴毛纷歧定都用来做相似布掸子的”麈尾“,有时分也会用来制造成扇型的,也称”麈扇“,即是诸葛亮用的那种扇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形象定位便是“羽扇纶巾”,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泡妞装逼的必品,而诸葛亮一直带着扇子自然有这些原因在里面,而不像民间所传说诸葛亮扇子中有攻城掠地与治国安邦的上策。根据宋代人描述,东汉末年的士人官员都喜欢拿扇子的,其作用类似后来日本战国武将的扇子差不多,就是模仿战国阴阳家的习惯,用做指挥棒或指挥刀的作用!

  只有诸葛亮拿扇子的情况只能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历史上那个时期的人都喜欢拿扇子穿平民服饰!苏东坡的《赤壁赋》不就这样说过吗---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那个时代扇子不是诸葛亮的专利!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羽扇纶巾”按给了周瑜,那么这个“羽扇纶巾”是指的诸葛亮还是周瑜呢?

事实上,没有任何记载能找的出周瑜曾经“羽扇纶巾”的出现在战场,而苏轼之所以这么写,是出于对大都督“儒将”形象的想象,而“羽扇纶巾”更多的的表达一种从容迎敌的洒脱。

而人们所熟知的“羽扇纶巾”,更多的是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形象描述,便是乘战车,披葛巾、执白羽扇指挥三军。那么这个形象是如何来的呢?

《三国演义》的故事取自民间的众多话本,所以与其说罗贯中是作者,不如说是众多故事的整合润色者,而诸葛的这个“羽扇纶巾”的形象,则来自晋人裴启《语林》的记载:

《武纪总要》上也说诸葛亮上战场“不亲戎服”,也就是说就算是再行军打仗,诸葛亮也是一袭文士打扮,镇定自若的指挥三军。

其实最早对诸葛亮的推崇大家一定难以想象,就是西晋的第一位皇帝司马炎。他让陈寿编纂《诸葛亮集》,让属下学习诸葛亮的施政治军方略,成为了诸葛亮的第一批粉丝。从这时开始,诸葛亮的粉丝也越来越多,粉丝们对诸葛亮的思想进行学习,甚至就连他战时的穿着都被人模仿穿戴。

其实,三国时期,“羽扇纶巾”是当时文人们非常流行的穿着打扮,尤其是所谓的名士,只不过这装束诸葛亮喜欢穿,而且还在战场中穿,经过历代诸葛亮粉丝的努力,以至于慢慢的成了诸葛亮的专属衣着。

东汉末年,士人阶层兴起了一种模仿平民的文化风潮。很多士人都抛弃之前代表士人身份的“冠”而改为平民常用的头巾,手里拿起了本是平民使用的小道具。“羽扇纶巾”就是士人这种模仿平民风潮的代表。

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真实历史上的服饰就是“羽扇纶巾”,但“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属。直到北宋,“羽扇纶巾”依然可以代指其他人,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指的就是周瑜。

元末明初,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正式问世。为了塑造《三国演义》第一主角诸葛亮超逸绝伦的人物形象,罗贯中将“羽扇纶巾”描写为诸葛亮的专属服装和道具,塑造其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到了元末明初的时候,“羽扇纶巾”在民间已经极为少见了,大多数老百姓根本不了解这种打扮。于是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老百姓就把“羽扇纶巾”当做诸葛亮的专属服装 和道具,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羽扇纶巾开始并不是不是诸葛亮的专享。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明朝余邵鱼的《春秋列国志传》:子牙纶巾羽扇,升坐中军,诸将参见已毕。....只见齐阵门旗开处,推出一轮逍遥车,【孙膑】纶巾羽扇,在呼:“太子别来无恙乎?”

可见,古人心中羽扇纶巾常常搭配那些有智慧的军事家,提升他们的逼格,达到一种炫酷感。诸葛亮作为一名军事家,这种配置自然是少不了的。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与宣王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为什么后来人们一提到羽扇纶巾,想到的不会是其他人,只会是诸葛亮呢?因为诸葛亮名气太大了。

羽扇纶巾是为了表现人物的飘逸潇洒,其实真正羽扇纶巾的是周瑜

难道你让他穿大裤衩子配坎肩不成

我更觉得是一种智慧的化身,羽扇纶巾谈笑间,千军万马灰飞烟灭,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深谋远虑,料事如神,沉稳执着,忠贞不渝,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诸葛亮是集一切优点的男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不爱说话 一个人不喜欢说话 喜欢自己待着。这是为什么下一篇:纶巾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羽扇纶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