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水浒传主张招安 宋江主张招安是处于私心还是大义

导语:宋江是一伙人的救星谢谢邀请!《水浒传》中,宋江也是个仗义疏财的人物。那么有个疑问“他钱从何来?”关于他的家境是这样说的“下有一个兄弟……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似乎看不出他有多家大业大、可供他去挥金如土的做"及时雨"。不过在他出场时倒有个交代,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看得出他运笔如刀、业务精通的职场形象,也

宋江是一伙人的救星

谢谢邀请!

《水浒传》中,宋江也是个仗义疏财的人物。

那么有个疑问“他钱从何来?”

关于他的家境是这样说的“下有一个兄弟……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似乎看不出他有多家大业大、可供他去挥金如土的做"及时雨"。

不过在他出场时倒有个交代,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看得出他运笔如刀、业务精通的职场形象,也暗示这个职场之便会为他财源广进——一如他救了晁盖,后者就派刘唐送一百两黄金酬谢。

也说明混迹官场已久,他深深明白和享受了这个体制的一切弊端和好处。

这其实就是他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投奔朝廷的内在动力了。因为他明白这个体制的强大、个人等轻易是改变不了这个现状的。那既然改变不了,不如混进去——也图个既飞黄腾达又光宗耀祖的安逸。

他明白体制是天、皇帝是天,所以他不反皇帝——甚至连贪官/奸臣也没认真反过!高俅那么符合标准的大奸臣,被擒上山来他都极其礼遇、显示谦卑,他是抱一线希望、力图通过高俅向朝廷输诚。

以宋江的睿智,岂会判别不到高俅非一路人、终究感动不了他?

是那线希望加强了他的侥幸一搏。

就像我们许多人深怀希望时会做的那样。

作为现代人/局外人,你可以批判、甚或鄙视他的造反不彻底——但在封建时代的局中人宋江心中,他是观察清楚造反是有天花板的!他希望通过走“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条道来实现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理想。

这是他给自己设计的一条出路,也是给众兄弟谋的一条光明道。

我们不能撇开古人的环境,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强古人所难。

所以说,他的接受招安,既有私心、也含大义——这是那个时代比较稳妥的一条道儿。

宋江应该不失为一位明智的带头大哥。

只不过“重回体制”后还是被他所遵循的儒家道统束缚了手脚和斗志,结果不但自己成了祭品,还连累一众兄弟跟到遭罪。

所以说宋江又是个逃不出时代局限的失败大哥。

宋江主张诏安是处于私心?还是大义?窃以为,您这个问题提法欠妥,因为《水浒传》中写的宋江和历史上的宋江在接收诏安这一事上,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一为主动,一为被迫。

《水浒传》里描述的是宋江心心念念想诏安,想给梁山好汉们图个好前程,免得后世子孙跟着留下“贼寇”的骂名!是主动的。而历史上的宋江是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是被迫的。

所以,要回答您这个问题,咱们得分从哪个角度去说。

如果从小说的这个角度和脉络去分析,对于宋江主张诏安,本人觉得其两方面的考虑都有,可能出于私心居多一些。

宋江,绰号很多。人称“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原为北宋体制内有职有编的郓城县第一押司。据专家考证,这个职位相当于如今的县府秘书长或第一秘书。是正儿八经的政府公务员,生活起码也是小康水平。只因杀了小妾阎婆惜,后被逼迫上了梁山,且成了首领。若非此故,他将在体制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熬资历,不说再升职了,起码也将可以混到光荣退休,安享晚年的。所以他这个忠君的官本位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被迫为寇,终非出自本愿。他是一心想着重回到体制内,做他认为名正言顺的官,所以觉得宋江主张诏安,偏重于私心。你看他一接替晁盖,坐上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就将原来议事大厅的牌匾,内容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竖起的大旗,上书的也是“替天行道”。可以说,从一开始,他就向朝廷,也向梁山的众兄弟表明了态度。

而历史上的宋江,作为一支颇有影响力的起义军的头领,是因在一次战斗中,中计战败而被迫接收诏安的。据《宋史·张叔夜传》所叙:“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可知,宋江被迫诏安的。也就无所谓“私心”或“大义”了。

然而,不管是小说还是历史记载的,宋江的最后结局都是以悲剧收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现代的战争中用便宜的武器消耗对付高价武器算不算一种胜利下一篇:新搜神记 武则天如果到晚清成为慈禧太后会不会把九龙和新界割让给英国99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