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杜月笙笼络人才 手段比曹操和刘备还高明 但是上不了台面

导语:杜月升比曹操、刘备更善于招贤纳士,但下面这些上不去的文字材料都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吴学华讲历史》,里面有很多好看的文章。 、 进入我的圈子,免费看文章,还有机会赢取红包哦。 杜月笙想着要把那些和他关系不错

杜月升比曹操、刘备更善于招贤纳士,但下面这些上不去的文字材料都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吴学华讲历史》,里面有很多好看的文章。 、 进入我的圈子,免费看文章,还有机会赢取红包哦。 杜月笙想着要把那些和他关系不错的上海军政要员、富商、实业家、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人士,以一种团体的方式联合起来,一旦有事发生,大家便抱成一团,共同对外。而这股势力不同于那些慈善救国性质的团体机构,是属于他个人的势力,在某个程度上,是为他而服务的。 于是,在1933年初,杜月笙成立了「 ”恒社”,恒取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以「 ”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恒社创立之初,就有近两百名军政要员、富商、实业家、知识分子等加入,到抗战爆发,发展到正式会员六百多人。社名则是陈群给起的。另外还制定了一个社徽,中间是一个斜月和一个大笙,四周有十几个繁星环绕,而构成杜月笙不断增长的权势力量。 一看杜月笙成立了恒社,黄金荣不知也起了哪门子风,招呼着他的一些弟子成立了荣社,又名忠义社,荣社的成员大多是一些流氓,也有一些小企业家和富商,但是综合实力,与恒社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恒社作为一个上流人物的组织,其成员的大门并不向杜月笙所有弟子开放,仅限于有社会地位的人。帮会活动的公开化和入帮仪式的简化,使得帮会和社会间开始互相认同。杜月笙那个不争气的大弟子江肇铭,为了加入恒社,不惜跪下来哀求杜月笙。杜月笙耐不住徒弟的纠缠,勉强答应了,这事成为一个笑话,被人戏称「 ”跪着进恒社”。 恒社重要人物陆京士,在恒社3周年纪念会议的演讲中,强调了恒社作为杜月笙私人组织的性质,他说:恒社只有一个领导人、一个中心,那就是杜月笙,所有恒社成员必须为杜先生效犬马之劳。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杜月笙的恒社,因为它和上海资产阶级、国民党政客、政府官员的联系,成了上海青帮中最有势力的私人组织。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与日军合作,逃到香港。恒社在他的暗中指挥下,为中国的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受时局的影响,杜月笙的银行和金融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他迫切需要一个掌舵的人来帮忙,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看中了一个叫徐新六的人。 徐新六是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曾留学英、美,专攻经济获得过博士学位。由于他精明能干善于经营,浙江兴业银行在他的手中得到很大展。国民党政府推行所谓「 ”法币政策”,乘机以官股打入并控制各重要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却挺住了,未让官股取得控制地位,成为当时寥寥无几的以商股为主的银行之一。金融界人士因此对徐新六更加另眼相看。 杜月笙让陆京士出面去请徐新六,开出了几倍的薪水,可是徐新六没有答应。 为了得到徐新六,杜月笙处心积虑地接近徐新六,经过一段时期的了解,他掌握了徐新六私生活的秘密,决定以此诱徐新六就范。 原来徐新六颇重名誉,讲究「 ”绅士风度”,极力给人一种洁身自好、彬彬有礼的印象,在上海滩素以私生活严谨而着名,金融界因此称其为「 ”圣人”。但孰知「 ”圣人”仅在外表,骨子里同样风流,徐新六早已秘密有了偏房,且生有两男一女。这件事徐新六掩藏得很严实,专门为他的偏房在外修造了房子,无论家中太太还是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一无所知。 杜月笙的手下遍布上海滩的每一个角落,自从淞沪抗战以来,他就非常注重情报的收集,所以拿到徐新六的把柄,简直就是小儿科。 可是看着偏房所生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徐新六的烦恼也与日俱增,他担心自己一旦去世,偏房和在秘密状态下生的孩子,得不到社会承认,便无法分享他的财产。因此想找一位有势力的人物,在他死后能出面为他的偏房及孩子作证,从而使他们能取得他的一部分财产。 徐新六的那点心思,当然瞒不过杜月笙。杜月笙找了一个时间,约徐新六去浙江避暑。他和徐新六聊天,从当前的上海滩形势,谈到恒社的发展,还有他个人这么多年来,从一个小瘪三到上海大亨的种种心酸,当然,还有他的一些个人隐私。 杜月笙的这种推心置腹,使徐新六吃惊不已,想不到杜月笙病没有把他当外人,而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杜月笙对徐新六说:「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和侬一样。心里总是有些事情放不下。侬放心,只要侬信得过我,要我办什么事情,尽管开口,我不是不讲信用的人,我对于朋友的嘱托,从来都是鼎力去办的!” 上海滩谁人不知杜先生的「 ”义气”? 徐新六听出了杜月笙的话外之音,但感觉碰到了肝胆相照之人,便把自以为掩藏得严实的秘密如实说了,并就此事写下一封亲笔函件交杜月笙保存,同时说:「 ”杜先生,这事就拜托侬了,至于侬请我过去的事,我实在很为难,也请杜先生谅解,不过,我保证,杜先生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量帮侬的!” 杜月笙花这么多时间去陪伴徐新六,想掏出的正是这段话,当下便信誓旦旦地表示:「 ”侬放心,我也是讲道理的,我从来不强人所难,侬健在我为侬保密;侬一遇上不测,我一定出面为其偏房及她所生的孩子作证。” 徐新六感恩不尽,当即说:「 ”现在银行业也不好做,如今上海的财政,被七星公司搞得乱七八糟,杜先生,你可不能不管。杜先生没有必要和七星公司对着干,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一些优势,一旦杜先生出面,我们在后面支持,让上海的经济恢复稳定,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以杜先生马首是瞻。” 杜月笙心里明白,「 ”七星公司”的后台老板是姓孔的,因其情报准确、资金雄厚,在上海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赚了很多黑心钱。对这种利用特权获取暴利的作法,民族资本极为反感,市面上一时沸沸扬扬颇多非难。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上海一部分商人达成默契,共同对付「 ”七星公司”。 回到上海后,杜月笙就按着徐新六的指引,和七星公司进行接洽,开始一些小项目的金融合作。没多久,徐新六给了杜月笙一个信息:七星公司要对黄金下手。 「 ”七星公司”自恃财力雄厚,企图造成黄金价格看跌的趋势,逼上海黄金持有者大量抛出黄金,然后由他们吃进,为此他们在黄金交易所不停地抛空黄金价格,每日看跌。 杜月笙暗中让手下将七星公司的计划泄露了出去,于是上海经营黄金生意的商人联合起来,看着黄金价格惨跌就是不肯抛售手中黄金,遇上适宜的机会还吃进一些「 ”七星公司”抛出的黄金。「 ”七星公司”没想到他们影响市场行情的法宝,这一次竟不能奏效,而且亏空太多,结果轮到上海商人向他们讨债。孔祥熙虽为「 ”七星公司”后台,但投机生意失败由他出面公开赖账却也不方便,于是他授意杜月笙干预。 能够替孔家办事,杜月笙当然愿意,他出面将这次黄金交易中成为债主的诸多商人找了去。他对那些人说:「 ”这次生意朋友走油跑马,我不会看冷铺账,不管有多少统统送过来,我准备倾家荡产代赔。” 这些久在上海滩浮沉的商人们,当然懂得杜月笙这番话包含的真实意思。徐新六指使一个叫林如白的大黄金交易商,当着大家的面主动提出这事暂时一笔勾销,但是他还有话说:「 ”这次黄金交易所的抛空风潮,虽然以我们险胜而平安渡过,但「 ”七星公司”如卷土重来,做更大的投机买卖,我们一个个都会倾家荡产。我认为,推举杜先生担任金业交易所理事长,有杜先生在,姓孔的就不会乱来了。” 其他人一听林如白说得有道理,纷纷表示同意。这种想法正合杜月笙的心意,他插手这次风潮,就是为了向当事者双方显示他的实力,一方面抬高自己在四大家族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炫耀与四大家族的特殊关系,以吓唬上海滩的商人。此举果然奏效,在「 ”杜月笙”三个字前面,从此增加了「 ”金业交易所理事长”的头衔。 四大家族当然知道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力,没过多久,在金业交易所之外,杜月笙还通过徐新六的策划,帮助中央银行和宋子文任董事长的中国银行,通过股票的手段,控制了中国通商银行,谋取了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的职位。 中国通商银行由盛宣怀创办于1897年,牌子老、影响大。盛宣怀死后,该行由傅筱庵接管,是受四大家族控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之外的一家重要银行。宋子文、孔祥熙早想染指该行,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在杜月笙的帮助下,上海市政府抓住傅筱庵与北洋军阀有过来往的辫子,加他一顶阴谋祸国的帽子下令通缉查办。傅筱庵惶恐之下,只身逃到了日本人控制的大连躲藏。 傅筱庵一走,中国通商银行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它若破产倒闭,势必造成上海金融市场的波动。宋、孔二人意在控制该行并不想让它倒闭,于是将此事便交给杜月笙去办。 杜月笙以人格做担保,让傅筱庵回来清账,之后中央银行便以「 ”救济”为名,把大量「 ”官股”塞入中国通商银行,并将中央银行业务局长顾诒谷,调去中国通商银行任总经理。杜月笙担任了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从此在金融界的地位当然更非昔日可比。 凭借与官僚资本的特殊关系,杜月笙还相继担任了中国、交通银行董事浦东、国信等银行的董事长以及上海市银行公会理事。虽然银行公会理事长的头衔未归于他,但他在金融界终于也成为一个能兴风作浪的人物了。 这一切的功劳,都归于徐新六。没有徐新六的暗中指点,杜月笙不会玩,也玩不转。 做金融没有实业做基础,是不行的。搞定了金融业,杜月笙将目光盯向了食品行业。经过一番运作,他控制了上海十几家面粉厂,同时坐上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交椅,在面粉业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拿下了面粉业后,杜月笙踌躇满志,又盯上了上海的航运业。他软硬兼施,很快拿下了上海最大的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一工商界的重要头衔。 接着,他又染指布业,成为纱布交易所理事长,取得了在金融工商界具有重要地位的上海市商会的领导权。 杜月笙身兼多职务,成为一个最繁忙的人。他的恒社会员,发展到了近六百人。这个时候,他得到消息,中日关系空前紧张,华北华中两军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书法史概要下一篇:民国四大公子 民国四大公子 个个出身名门望族 张学良学问最少

文章评论

  • 小甜心

    杜月笙的手段虽高明,却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