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伦敦大轰炸 1940年9月7日:伦敦大轰炸开始

导语:伦敦爆炸案是指二战中纳粹德国对英国首都伦敦的战略轰炸。德国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轰炸英国,覆盖了英国所有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因此伦敦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最严重的三个城市之一。飞弹轴心国的Fi103

伦敦爆炸案是指二战中纳粹德国对英国首都伦敦的战略轰炸。德国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轰炸英国,覆盖了英国所有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因此伦敦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最严重的三个城市之一。

飞弹

轴心国的Fi103,绰号“樱桃核”的Vergeltungswaffe1,是人类战争中使用的第一枚巡航导弹。本文将介绍这种在英国被称为“狮蚁”的武器是如何在二战中大规模攻击伦敦和英国其他地区的。

1944年6月13日3时50分,在法国北部赫斯丁附近,德军第155高炮团准备发射第一枚“飞弹”——V1巡航导弹。这款Fissler Fi103巡航导弹已经加满燃料,所有系统都经过了仔细检查,它静静地躺在高炮基地滑轨上的轮式发射器上,等待着最后的点火发射。一切准备就绪后,指挥官命令除了负责点火的中士之外的所有人都躲到混凝土掩体里。当所有人都安全隐藏起来后,指挥官命令中士开始发射过程。

点火中士轻轻拨动开关后,一股压缩的空气体将含有辛烷的汽油从导弹的燃料箱输送到位于导弹尾部上方的脉冲喷气发动机。然后火花塞开始通电点火,燃油被点燃。发动机发出一声巨大的轰鸣,一道耀眼的光芒从尾部冒出。

导弹点火的同时,压缩空气体将“T燃料”过氧化氢和“Z燃料”高锰酸钾从各自的容器中送入发射轨下方的燃烧室。当两种液体相遇时,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产生蒸汽和氧气的混合物。

导弹的脉冲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需要7秒。同时,在导轨的燃烧室中,水蒸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的压力也迅速上升。燃烧室前端是牵引活塞,由直径约0.6厘米的钢销固定。当导弹发动机的推力和燃烧室内化学反应产生的推力足够大时,可以切断固定销。

固定销一剪断,牵引活塞就拉动飞弹在滑轨上高速向前滑动。导弹在48米长的滑轨上加速,在滑轨末端起飞时,刚好达到了402公里每小时的最低飞行速度。当牵引活塞和发射块脱离发射轨道,散落在发射轨道旁的地面上时,V1导弹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将耀眼的火焰拖离发射基地。发射后的前三分钟,Fi103导弹保持小爬升角,向前飞行,逐渐积累速度。三分钟后,指南针开始控制导弹。考虑到风向对飞行路线的影响并进行修正后,导弹的弹头指向预设的目标路线,瞄准了伦敦泰晤士河上的著名建筑——塔桥。

发射后约6分钟,导弹达到预设巡航高度900米。不久之后,在3点57分,它在伊塔普雷斯附近穿过法国海岸,飞往英国。

4时01分,导弹飞离法国海岸4分钟后,多佛斯威盖特雷达观测站的观测人员发现了这种新型攻击武器,但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巡航导弹,只是以为是速度更快的飞机,随后英国雷达观测人员再次失去了目标。目视观察是在四分钟后,当时皇家海军一艘鱼雷快艇的船员报告说,他们看到“一个明亮的水平火焰”从布洛涅附近向西北移动。

4时07分,肯特郡登楚吉附近的一个观察小组报告说,一个明亮的飞行物体正在向西北海岸飞来。当时,观察小组的报告描述了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很可能是一架“俯冲轰炸机”。当这架“俯冲轰炸机”飞越英国海岸时,几个英国观察站记录了它的飞行轨迹,记录了它的飞行速度在每小时402到434公里之间。由于导弹的脉冲发动机的声音与当时螺旋桨飞机的声音有很大的不同,有观察人士将这种低沉的轰鸣形容为“摩托艇”、“没有消音器的二冲程摩托车”、“爬山时的T型福特车”。

当导弹无情地飞向伦敦时,它的头部有一个由风驱动的叶轮,反过来可以驱动一个计数器,用来计算飞行距离。4点20分,计数器达到预设的航班终止值。一对电子触点闭合,引爆雷管,升降舵和方向舵也锁定在中立位置。同时,导弹尾部的扰流板向下弹起,推动导弹尾部上升,使导弹进入大角度俯冲状态。脉冲发动机关闭了,不久之后,导弹撞上了达特福德附近的一块空地。其848公斤的高爆战斗部被引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弹坑,并点燃了弹坑周围的大片区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弹坑在目标“塔桥”以东24公里处,可以说是严重偏离目标。

导弹发射后不到一小时,另外三枚导弹也飞越了英国海岸。其中两架飞机也坠毁在空地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然而,第三枚落在距离目标点3.2公里的贝斯纳_格林地区,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在6月13日凌晨发射的10枚导弹中,有6枚因在到达英国海岸前提前坠毁而未能发射。

此后,英国情报部门所期待的伦敦“遥控轰炸”正式开始。英国战争内阁估计,这种“远程轰炸”在前期会给英国带来很大的伤害。丘吉尔的科学顾问切尔韦尔男爵甚至评论说:“因为一只老鼠,英国的整个山川都在受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专案组 亲历者:在罗瑞卿专案组的日子下一篇:李四光预言 网络传言“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 是真的准 还是谣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