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导语:刘备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原是指东汉的刘备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心愿,曾经三次造访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后人多以此来指当事人对其所欲造访之人的心之切,意之诚。刘备三顾茅庐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

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原是指东汉的刘备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心愿,曾经三次造访隆中诸葛亮的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后人多以此来指当事人对其所欲造访之人的心之切,意之诚。

刘备三顾茅庐

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的生动形象,一则被作者很好的表现出了刘备仁义之风,二则也高调地显示了诸葛亮的本事之大。起因是曹操刘备之间的官渡之战,刘备被曹军大败。刘备不得已投靠荆州刘表,但是曹操却用计骗走了刘备帐下的军师徐庶。临走前的徐庶告诉了刘备,隆中有一名士诸葛孔明,其才智能力远超过徐庶十倍。于是心动的刘备在徐庶走后的第二天,就携带礼物同两位弟弟一道造访诸葛亮的茅庐。

没想到刘备三人第一次造访,刘备就被告知诸葛亮外出闲游去了,无奈运气不佳的刘备只好铩羽而归。过不多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刘备以为如此雪日定能让诸葛亮感动自己的一片诚心。只是第二次过去,茅庐只有诸葛亮的弟弟,而他被从未出过面的朋友邀走了。无奈,刘备留下书信,以便让诸葛亮知道他刘备是真心的。

第三次,刘备整装待发,但是二弟不高心了,不屑一顾的说道;诸葛亮也许就是徒有虚名而已,大哥没必要还去。三弟也跟着起哄道:大哥二哥不用去,他张飞亲自去把他绑过来。但是刘备呵斥之后,还是去了。这一次,算是不负有心人。虽然诸葛亮还是不忘摆了摆架子,躺在屋里睡大觉,让将来的皇帝在屋外傻傻等候。刘备也给足了诸葛亮面子,直到他出面。老天也没有让刘备白费功夫,诸葛亮一出就给了刘备一个见面礼——隆中对。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清楚地告诉了刘备首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方才可以拿汉中,进中原。刘备听了甚是陶醉,就此一君一臣的优秀搭档诞生了。

三顾茅庐是真的吗

对于很多事我们都感到怀疑,拿《三国演义》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三顾茅庐”来说吧,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在被刘备重用之前只是一个在南阳耕种的学者而已,怎么会受到刘备这样的大人物的三次邀请呢?或许这只是作者在写这篇作品时为了去美化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而编造的故事而已。也有人对这件事的真实感到深信不疑,因为这个故事曾经多次被人们引用而且历史资料中也有所提及。

三顾茅庐图片

关于三顾茅庐最早的记载,诸葛亮在出征之前所写的文章“出师表”,其中详细描述了刘备为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其辅佐天下而三次到他所在的住处讨论此事。其次就是陈寿的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也是对三顾茅庐这一事件持肯定态度,同样认为此事是真的的还有着名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俩均在自己的诗中提及过三顾茅庐这一事件。

但在类似《魏略》、《九州春秋》等类似的史书中又有记载说是诸葛亮是自己推荐自己的,而并非是刘备三顾他于茅庐之中,甚至次数高达三次之多,因为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三次除了单指三次之外还有多次的意思,所以可能还不止三次。关于这一说法有些人确信无疑,他们觉得魏略之类的史书态度更严谨,史料更丰富所以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假问题到现在为止都是文人学士们争论的问题,也将是往后人们研究《三国演义》的重点所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韦应物的诗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诗歌赏析下一篇:汉昭帝的母亲 汉武帝幼子刘弗陵汉昭帝的真实死因揭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