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治国需要儒家思想吗?

导语:边肖今天带给你的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们初中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内容。从此以后,我们在解释朝代兴亡的时候,会加上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皇帝是否重视儒家思想,重视了就贤明了,国家就富强了,不重视就暴君了,国家就最终灭

边肖今天带给你的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相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们初中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内容。从此以后,我们在解释朝代兴亡的时候,会加上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皇帝是否重视儒家思想,重视了就贤明了,国家就富强了,不重视就暴君了,国家就最终灭亡了。

这种看似合理的逻辑关系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朝代的末年,恰好是儒家思想最繁荣的时期。不说别的,就拿西汉这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朝代来说,那是儒学亡国前的鼎盛时期,王莽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忠君儒者。所以,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不受欢迎,因为它不实用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百家争鸣的各种学说,其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只有一种,但没有被任何一个大国接受,这也被后世视为孔子一生的悲哀,他认为诸侯国不知财,但更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政治权力是枪杆子里出的,孔子的这套不适合统一全国,只适合宣传教育人民听话。

春秋战国时期,真正被重视的是纵横家、军事家、法家。垂直军师相当于今天的军事同盟和战略伙伴关系,而军事军师相当于国防力量的建设。毕竟需要自身的努力打铁,而法家就相当于今天的法治。所以你看,这些想法已经用了几千年了,但是这些理论都很低调,从来没有“喊”过自己的优点。

但是儒家一直以创造中华千年文明为荣,这其实是相当站不住脚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正目的是夺权

再者,汉朝很重视儒家思想,但这句话并不准确。汉朝的官员,前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文治之所以能恢复国力,与道家的无为有很大关系。正是在这种思想中,间接刺激了最早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汉朝国力的恢复。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但此时他只是一个傀儡,掌权的是窦太后,也就是电视剧《美人》中林心如饰演的窦的原型。此时已经是老人的窦太后是黄老理论的忠实粉丝,她所在部门的官员也是黄老理论的死忠粉丝。

后来汉武帝想逐步夺权,但是因为孝顺,不好意思直接认识他奶奶,只好打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旗号。其实秦朝灭六国,楚汉争霸之后,汉朝之后,百家早已凋零,但儒生更多。所以这把“废黜百家”的剑,指的是黄老的学说,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汉武帝逼着满洲大臣改革,想做他奶奶死忠粉的,还是要支持黄老,想归顺自己的,就要改革儒家。

而在此之前,大儒董仲舒就已经提前投靠汉武帝,私下标注自己的忠义,说就算是一个官员不敢辞职,儒家里面能读写的人也不多,一心想着官员的人也不少,可以用来填坑。

所以经过这一仗,汉武帝彻底控制了汉朝的权力,真正做到了言而有信,为后来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要不要用儒家思想治国?韩这一点看得最透彻

到了西汉,无论是信黄老,还是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权力蛋糕的再分配,与老子、孔子完全无关。这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虽然他们的旗帜是复古的,但他们本质上是在进行彻底的改革。

西汉第十任皇帝汉武帝的曾孙韩宣帝看得很透彻。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被身边的儒生愚弄时,他教训说:

汉家有自己的制度,是以霸王杂道为基础的,但纯粹是伦理的,用的是周政

这句话很直白。想治理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只崇尚美德和道德?这样做的前提是做好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务实才能再退,现实与现实结合的和谐效果才能显现。

可惜王子终究充耳不闻。他继位后大撤退,几乎放弃了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失去了汉宣帝留下的所有好家产,也为西汉的衰亡奠定了基础。

由于儒家学者持有大量的历史书,后来的朝代也默认了它

还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有趣故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司马迁:

孔子在位的时候听过这个案子,他的话也和别人分享过,但他是独一无二的。至于《春秋》,笔为笔,伐为伐,夏紫弟子不能褒字。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用《春秋》,犯罪者亦用《春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在修订《吕氏春秋》史书时用了“笔”和“伐”两种方法。“笔”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史书增加内容,“剪”就是删掉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很主观,很大胆,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说不管懂不懂还是吐槽,都要靠春秋。

我们知道,历史学家记录历史最重要的是做到公正客观,不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给后人留下更客观的视角,不误导后人。其实春秋以后很难做到这一点。就连史官的绝唱《史记》也或多或少融入了司马迁个人的主观判断。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就被放入禁军纪实性的记载。

因此,司马迁会有一种很好理解孔子的感觉,并且写了这样一段话:

山停了,风景也停了。虽然不能来,但心里向往。我读了霍尔的书,可以想见他。

无论孔子还是司马迁,在民间都被视为龙凤,但后世记载史书的儒生对自己的要求就有些不那么严格了。以篡改为目的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后人会产生文章开头提到的错觉,不相信儒家是暴君,国家会灭亡,这是相当可悲的!

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儒家成为了最终的赢家。不知道被汉武帝告知是一种什么心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郁垒 民间春节习俗贴门神,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贴门神下一篇:焉支山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失去焉支山匈奴会悲鸣不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