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福芝芳 “渣男”梅兰芳

导语:“渣男”梅兰芳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被视作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位美男子之一。而前些天,是他诞辰125周年的纪念日。​10岁那年,梅兰芳被抱上广和楼剧场舞台,饰演织女,伴随着这第一次登

“渣男”梅兰芳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也被视作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位美男子之一。

而前些天,是他诞辰125周年的纪念日。

10岁那年,梅兰芳被抱上广和楼剧场舞台,饰演织女,伴随着这第一次登台,他便将人生托付给了戏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

一部又一部的经典,让梅兰芳的江湖地位扶摇直上。

民国初代实业家张謇、著名大书画家齐白石是他的铁杆粉丝;文学家泰戈尔、高尔基、萧伯纳,电影明星卓别林是他的良师益友;他还受邀在日本、美国、苏联等地进行全球巡回演出。

一票难求,片酬天价,他堪称国际巨星,碾压当今各式流量艺人。在中国演艺圈,那是一段属于梅兰芳的时代。

除了精湛的演艺技巧和令人钦佩的爱国情怀为后人称赞外,梅兰芳的感情史也同样为大家津津乐道。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美满的婚姻是难得一遇的。

梅兰芳的一生,和这3个女人有着剪不断的爱恨情仇。

王明华,人生就像一出戏

王明华,梅兰芳的结发原配,也是他一生最为愧疚的女子。

十六岁时,梅兰芳遭遇倒仓变嗓期,无法登台表演,而一旦变声失败,他的演员生涯也就此荒废。

于是家里为了“冲喜”,帮梅兰芳说了一门亲事,同为梨园出身的王明华走进了他的生活。她比梅兰芳年长两岁,模样端正水灵,双方父母一拍即合。

新婚的恩爱让梅兰芳顺利渡过了变声期,王明华也成为了梅兰芳口中的“贵人”。

那时,梅兰芳还未大红大紫,梅家也并不富裕,王明华勤俭持家,把梅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她还给梅兰芳生了一儿一女,取名大永和五十。

彼时的王明华不满足于贤妻这一重身份,她还身兼丈夫的“造型师”和“经纪人”,女扮男装出入戏台,帮梅兰芳化妆,设计发型和服装。梅兰芳到外地演出,她也亲自跟随,形影不离。

为了能不因怀胎十月而无法照料梅兰芳,王明华不顾众人劝阻,做出了一个扭转她今后人生的决定:做绝育手术。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荨麻疹,夺走了两个孩子的生命。梅兰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王明华更是一蹶不振。

她想让梅兰芳收养一个儿子,但梅兰芳拒绝了:“我这么年轻,应该有自己的孩子,怎么能收养呢?”

深爱丈夫的王明华含着泪,点头应允丈夫再娶。

生活的这场意外变故让王明华迅速“凋零”,起初她只是偶感胃痛,后来又染上了肺结核,久治不愈。

她担心肺结核传染给一家老小,尤其担心传染给丈夫,影响他的艺术事业,便决意离开,到天津治疗。

三十七岁时,王明华病逝。

她在丈夫事业瓶颈期时,来到他的世界;又在丈夫大红大紫之时黯然离开,最终客死他乡。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出戏,而苦涩却成了王明华一生的基调。

福芝芳,化蛹成蝶

“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

这是梅兰芳对自己第二任夫人的评价。

一次堂会上,他们初次邂逅,梅兰芳记住了这个参演《站蒲关》的小姑娘。

1921年,梅家派人到福芝芳家说媒,在谈妥“绝不做妾”的条件下,她嫁给了梅兰芳。

这一年她初婚16岁,他二婚27岁。

“梅党”要人冯耿光曾这样评价福芝芳:长得不错,唱得不错,能生孩子。

福芝芳也不负梅家所托,婚后十四年间先后生了九个孩子。

母凭子贵,原配王明华差不多已形同虚设,但福芝芳始终保持着对王明华的尊重。

她让人把自己第一个孩子抱到王明华屋内,过继给她。

后来王明华去世,福芝芳又让儿子梅葆琛作为王明华的孝子到天津去接灵柩,尽孝子之礼。

可以说,福芝芳的得体与大方,维持了这段“三人行”婚姻的和谐,也让梅兰芳安心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后来日军侵略,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福芝芳始终如一地站在丈夫的立场上,即使生活陷入困顿,也要坚持民族气节。

1941年,梅兰芳被围困在位于德道8号的私人寓所里,与外界断绝了音讯。

谣言四散,福芝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她依然勉励大家:“知夫莫若妻,谁也没有我福芝芳更懂得梅兰芳。诸位别相信这些吓唬人的鬼话,梅先生肯定会尽快安全回来的!”

翌年端午节后不久,梅兰芳被日本人遣送回上海,望着离别几载的妻子,无限感叹道:“知性者常居,咱俩二十年的伙伴,没有白搭啊!”

1980年,福芝芳因患脑中风,送医院急救不治,她的遗言是:

“梅先生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

福芝芳本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她凭自己的智慧,赢得了婚姻,也赢得了口碑。

孟小冬,梦里不知身是客

如果说,王明华和福芝芳都是梅兰芳背后的女人,那么孟小冬和梅兰芳更像是橡树与木棉,不依附,不卑微,势均力敌。

孟小冬长于梨园世家,7岁开蒙,12岁挂牌公演,16岁即已在上海滩一炮而红,被冠以“梨园冬皇”的美誉。

她长相出众,据说当时的学生,文具盒里贴的都是她的照片。

他们相遇在1925年的一次义演,那天的大轴是梅兰芳的《霸王别姬》,而倒数第三场戏是孟小冬的《上天台》。

演出结束后两人在后台相遇,孟小冬柔声喊了他一声“梅大爷”。

十天后,两人合演《游龙戏凤》,“须生之皇,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赢得满堂彩。”

两人因戏生情,一发不可收拾。

舞台上的孟小冬与梅兰芳

当时20岁的孟小冬,正是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年纪,她决心嫁给这个男人,息声梨园,做他的第三房太太。

结婚当日,没有花轿,没有吹打,没有亲人的祝福,就连婚宴的地点都没有设在梅家,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沉浸在新婚的甜蜜里。

打破这一切的是一个叫李志刚的人,他是孟小冬的戏迷,因嫉恨梅兰芳夺走了偶像,拿着枪来复仇,却打死了梅兰芳的朋友张汉举。

这事之后,梅兰芳悲伤不已,也开始慢慢疏远孟小冬。

如果说这场凶杀案是梅孟婚姻破裂的前奏,那么接下来的这件事,则彻底宣告了两人感情的死刑。

1930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他4岁丧父,由伯父伯母抚养长大,他也将伯母视为亲生母亲。

婆婆去世,孟小冬剪了头发,一身素服,前往梅宅奔丧,却被福芝芳事先安排好的下人拦在了门外,甚至以腹中胎儿相威胁,誓死不让孟小冬踏入梅宅半步。

梅兰芳不知所措,只得劝孟小冬回家,她哭着跑回家,大病一场。

而后孟小冬心灰意冷,撂下一句“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与梅兰芳分道扬镳。

她也很快兑现了这句话:1947年,孟小冬再次出山,出演的《搜孤救孤》票价高过了同期的梅兰芳;1950年,孟小冬与青帮大佬杜月笙在香港九龙饭店举办了婚礼。

梅兰芳给了她爱情,杜月笙则给了她一个家。

1951年,杜月笙去世。孟小冬一人移居台湾,这之后,再未见过梅兰芳。

李煜的一句诗,或许正描绘了梅孟爱情中短暂的绚烂与繁华。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961年,梅兰芳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一代京剧大师的传奇也就此落幕。

那些感情纠葛,也随着时间烟消云散。

其实,无论是王明华,还是福芝芳,抑或是孟小冬,她们都深深爱着梅兰芳,但同时,又在感情里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卑微。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道,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爱着,卑微着,又欢喜着……”

或许,这就是对梅兰芳三段感情的最好诠释。

也是我们初见爱情时的真实模样吧。

两人丈夫梅兰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烧烤牛肉怎么腌制 ?自家烤肉怎样腌制牛肉 ?自家烤牛肉的腌制方法下一篇:中国上将军衔名单 国民党少将名单,国民党上将名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