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为什么说墨家看似正义,实际上却不乏邪恶?

导语:为什么墨家看似正义,实则不缺恶?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读。出版社:没有墨家对秦基层社会的整合,法家是无法施展其弱民之术的,所以墨家其实是法家的帮凶。一直倡导兼爱不侵犯的墨家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角色?事实上,何炳迪已经写了一部专著。本文从思想角

为什么墨家看似正义,实则不缺恶?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读。

出版社:没有墨家对秦基层社会的整合,法家是无法施展其弱民之术的,所以墨家其实是法家的帮凶。一直倡导兼爱不侵犯的墨家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角色?事实上,何炳迪已经写了一部专著。本文从思想角度对墨家埋坑进行探讨,有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墨家。

墨子比孔子晚一点。在孟子时代,墨家影响很大。孟子说当时的情况是:“杨朱、翟墨之言盛行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必归墨。”在韩非时代,韩非看到的是:“天下闻名,儒墨也。”可见当时杨朱学派已经衰落。清代王中也说墨子“九流之内,儒反之,其余诸子不可比。”

正是因为墨子的思想影响很大,墨子明确批判儒家,受到了孟子和荀子的严厉批判。孟子甚至称墨子为“无父无王之兽”。但平心而论,儒家和墨家的区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尤其是孟子,他对墨子的批判显然是太多了。

儒家与墨家的关系可以从墨子的经历来分析。墨子的传承有很多说法。研究墨子的言论,我倾向于在汉代的《淮南子要略》中说:“墨子学儒,受制于孔子之术,以其为礼而烦恼不快。他长期埋藏财富和穷人。所以用夏征而不用周道。”“被孔子教”不一定是亲。“诵周道”是真的,但夏朝去了周太原,“用夏征”只能是一种想象。即便如此,墨子还是尊重孔子的。

简而言之,孔子从世界的角度规划理想国家,墨子从平民,尤其是小生产者的角度规划理想国家。这类似于今天的新左派和自由派的关系。自由派主张自由,新左派则问,你主张谁的自由?是富人的自由吗?新左派声称代表穷人,所以对自由派不满。但如果把孔子和墨家进行虚拟对话,讨论的焦点就不是自由,而是爱。

关于儒墨关系,萧公传先生说得最好,说:“墨子是平民孔子,墨家是平民孔子。两者言行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根本精神是可以相通的。”萧先生注意到了儒墨的相似之处。其实早在唐朝,韩愈就注意到了。韩愈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

儒墨关系是一种同中有异、同中有异、同中有异的关系。所以说墨子需要和儒家比较。

墨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词:一、“兼爱”、“不攻”;二、尚健努力;第三个是“尚同”和“商贤”;第四是“天志”“名贵”。这些关键词可以用“功利主义”这个词来主导。因为墨子的一切思想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一、博爱与不攻的逻辑缺陷

什么是「兼爱」,什么是「不攻」?就像我之前反复说的,孔孟提倡的爱是仁。所谓仁,就是由近而疏,由近而远的平等之爱。墨子提倡“兼爱”,即爱而无分别。这两种爱情的区别,可以从下面两句话的对比中看出:孟子说:“我老了,我也老了。”他提倡的是把别人推给别人。墨子说:“以父待父。”他的意图是把别人当自己人。墨子还说,要“以民国为国,以民家为家,以民身为体。”

墨子为什么提倡兼爱?因为他认为,世界的混乱源于人们失去了相互的爱。“混乱何时开始?不谈恋爱。”这种情况下,如何消除混乱的源头?“你若使天下相恋,国不相攻,族不乱,贼不在,君子皆孝。如果是这样的话,世界将会统治。所以,圣人若以天下之治为事,不能不为恶,劝爱?”

无差别的爱怎么可能?墨子说,因为符合天道,所以所谓“天道与世爱之”。墨子为什么会认为「天爱天下」?他的理由是:“天上人间都有吃的,所以我知道爱人间的人也有。”换句话说,通俗点说,“天”既然分担了世界各国的牺牲,就应该“爱”世界。这里的“天”就是人格神。

墨子还说:“遵从天意,互爱互利者,必有所报;违背神旨意的人,不要作恶,必受刑罚。”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神交易,而不是无条件相信神。到现在,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求神拜佛求实惠,比如升官发财,高中。中国甚至有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

显然,墨子的“兼爱”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的。他说:“我想让人们的爱让他们的亲戚受益,但我先做,我得到了。如果我首先去爱别人的亲戚,那么人们会说我爱我,爱我...我必赏桃,就是爱此者见爱,恶人见恶。”这显然是一种纯粹的功利态度。从纯粹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墨子甚至认为“虽有圣贤,不爱不才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用之子。”

孔孟的仁与墨子的“兼爱”相比,范围更窄,但基础更可靠,因为仁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情怀和自然之上的。孔子讲仁,以仁为出发点;孟子说仁,以慈悲为终。墨子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谈“兼爱”,由此引出问题:不同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的利益是一样的吗?如果我帮人得到的好处不如我为他们付出的辛苦,我为什么要帮人?

仁和“兼爱”都是爱,所以墨子虽然攻击儒家,但从来没有攻击过儒家的仁。既然大家都崇尚爱情,当然会反对战争,因为战争会杀人。事实上,鉴于春秋后期诸侯征服的日益频繁,百家大多反对战争,主张“不攻”。但是,虽然很多思想家反对战争,却没有办法阻止。比如孔孟只是唱仁义,无济于事。

墨子主张“不攻”,是因为侵略战争一方面是不正义的,另一方面是无利可图的。他总是对那些试图发动战争的王子们说:你们发动侵略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就算赢了,考虑到战争的代价,也是得不偿失的;况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可以侵略别人,别人也会伺机侵略你。这样,什么时候呢?“计其胜,无所可用。算上收入,还不如输了的人数。”“与死者抗争的人不计其数。”

这一套说辞更切合实际,于是一些准备发动战争的诸侯就偃旗息鼓了,墨子成功地说服了诸侯停止了战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战争对发动方都没有好处,或者说所有的战争都得不偿失。所以从功利主义出发,战争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幸运的是,墨子不仅提倡“不攻”,而且从技术上教给人们自卫和外交睦邻的方法。

墨子思想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节俭、勤劳,包括“省钱”、“不被埋没”、“不快乐”。墨子的节俭思想完全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的,也是针对儒家的。

第二,“储蓄”不利于更好的生活

墨子崇尚“经济”,其标准是“凡足以民用者”。也就是说,只要够用,就不要浪费。问题是墨子对“够”的标准太低了。比如,只要饮食能“充溢空虚,耳目灵动”,“不及五味,香与香之和,不远于国珍奇物”;穿衣方面,只要冬暖夏凉;宫殿建筑,只要能抵御霜雪雨露,干净整洁,留有祭祀场所,足以防止男女之别,等等。可以说墨子把朴素强调到了极致,他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苦行僧。

儒家非常重视礼乐。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墨子必然是“不雅观”、“不快乐”的,因为他认为这些东西对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是有害的而不是有益的。他认为葬礼是为了埋钱,哀悼太久的人不能工作。所谓“民不聊生,民不聊生”,长此以往,“国穷民寡,行政乱”。“非音乐”的目的和这个差不多。墨子认为音乐家不生产,听音乐的人也什么都不做,所以“音乐”也是有害的。

总之,按照墨子的理想,活着是第一位的问题,所以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吃饭,怎么穿保暖的衣服。他说:“人民有三个问题:饿的不能吃,冷的不能穿,劳动者不能休息。三、人民的巨大苦难。”除了基本的生存和精神需求,比如娱乐和享受,他觉得没必要。他说:“仁者天下第一,不在于目之美,耳之乐,口之甜,身之静。”“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

第三,“”是秦制的源头

墨子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但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有不同的理解。我该怎么办?墨子的方法是使“尚同”和“商贤”在政治上统一,在宗教上使“天志”和“明鬼”,相信天能主持正义。

“尚同”的逻辑是:在原始社会,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不是自己的,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就像动物一样。要摆脱兽国,“要选天下贤者为天子”,再选贤者为三公、诸侯、正昌,辅助天子治理天下。然后,天子向全世界宣布:“如果你听到的是好的,但不是好的,你就会说出来。世间之事必有万物,错的必无。”官员自上而下站着,“尚同”自下而上执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世界上同样的风。

墨子说:“只有同样的义才能作为政治,然后才能做到。”“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表扬不足以劝善,惩罚不足以陷入暴力。”“考察世界被统治的原因?谁能和世界一样,谁就被世界统治。”需要指出的是,墨子所说的天子不是君主专制下的皇帝,而是封建制度下的共有人,天子之所以能治理天下,是因为他能服从公意和公利。

墨子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与霍布斯相似。两者都认为自然状态是可怕的,所以有必要结束自然状态,构建利维坦。我认为,因为墨子强调公意和公共利益,但实际上人们并不能利用正义,只能把正义交给统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卢梭的思想导师,不一定算是依附。

按照上述逻辑,在“尚同”社会中,各级官员都以“仁者”、“圣贤”为前提,所以墨子“尚贤”。墨子说:“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近,不义不近。”“德列,官服,庙赏,功德分。所以官无常贵,民无涯。”

这些观点与儒家,尤其是后来的荀子,几乎是一样的。那么,儒家和墨家的“尚贤”思想有区别吗?还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孟子还保留了石鲁的“不得罪巨室”,墨子反对鲁管氏和,反对养亲戚,“不为人父,不为人弟,不偏富”,“惩恶扬善,不要有亲戚兄弟”。二、儒家圣贤,以重德为主,墨子的圣贤,重能功利,墨子甚至认为。“虽然人在工农业,但能做就能做。给一个很高的荣誉,还给它,让它发生,打破它。”“圣贤治市,跳蚤出入,种树,多聚叔侄,百姓丰衣足食。”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和墨家虽然都是“尚贤”,但并不相同。

“尚同”从理想到最高阶段是什么状态?那就是“大同”。李云的“大同”被许多人视为儒家思想,但许多学者认为它实际上体现了墨家思想。李云大同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是这样的:“当你在路上旅行时,世界是为公众服务的。选择天赋和能力,谈信仰,培养相互理解。老人不独亲亲人,也不独生子,这样老年就结束了,强壮有用了,年轻强壮了,丧偶孤独生病的人就养了,男人就有分了,女人就回归了。如果货物被遗弃在地上,它们不必藏在自己身上;逼恶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自己。就是因为关了不高兴,偷贼不做,所以叫大同。"

第四,天鬼不能作为真正政治的保障

我前面说过,先秦诸子主要是人文主义者,但墨子很难说是人文主义者。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墨子是唯一一个坚持天理鬼神论的人。孔子既挂鬼神,又讲究祭祀。墨子说:“学祭无鬼,是学客无客,也是学鱼无鱼。”这个论点很有道理。

事实上,墨子是先秦诸子中最能认清主天价值的思想家。墨子说:“敬天,事鬼神,爱人。”他还说:“今天的君子是知小不知大的君子。”“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和天子一样但和天不一样,他们就不会去。今若同甘共苦者,今日罚民之理,与住天庭者不一样。”。

“天子总有天下之义。尚同在天堂。”“顺天何若的意思?他说:热爱世界的人。”墨子通过这两句话打开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如果世界上的“尚同”社会是可取的,墨子为什么要敬天?在我看来,客观上是因为墨子对人没有信心:

首先,对于皇帝和圣人能否“爱”和“尚同”没有信心。所以墨子说“仁者少”,如果君主的父母在法律上不足,只能用法律。“天道之行广而无私,应用厚而不德,明而久之,故为圣王之法”。天道最公平,赏罚分明。“天子好,天庭可享。天道凶暴,天道可以诛。”墨子甚至说他知道天子要向天祈祷,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上天向天子祈祷。其次,我对人民没有信心。“义不从愚贱之人,而从贵知之人。”“哪个贵,哪个已知?他说:天道贵,天道才知。”“我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如果我对人们有规则,我就有建设者的时刻。车轮和匠人坚守自己的规则和时刻来衡量世界,说:中间的也是,错的也不是。”天知道,鬼神比人更公正,更聪明。墨子曰:“鬼神之智,圣人之智,视听之智,耳聋”。他之所以认识鬼,是因为鬼神可以帮助上天奖赏好人,惩罚暴力。

墨子为什么不相信人?因为他认为人性本恶。荀子之后主张人性恶,可能也是受墨子的影响。墨子认为,在古代,“天下人皆水火毒”。人怎么变好?首先,我们必须吃东西,穿暖和的衣服。所谓“年善则仁善,年凶则小气恶”。

总之,墨子构想的人类秩序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神权结构,神高于一切,君主被授予神权,然后君主通过三公、诸侯、正昌来到齐人身边。

以上,我引用墨子的一句话“所以,天下之选者,当视为天子”,来谈谈建立人类政治秩序的路径。很多人认为,这里的“选”是“民选”,完全是幻想。纵观墨子,可以肯定的是,墨子所谓的皇帝、三公、王侯、统治者的“选”,不能“选”,只能“天选”。《墨子·商钟弦》也明确地说:“正是因为有了天有鬼,我们才敬仰它,并使它成为天子,从而为人民的父母服务。所有的人因此被称为神圣的国王。”

易中天先生曾总结说,中国人有三个梦想:一个清醒的梦,一个清官的梦,一个侠义的梦。在我看来,墨家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蓝天之梦”。墨家首先期待公平的天空,然后是君主,然后是官员,最后是侠客。

V.矛盾的墨家乌托邦

墨家本来同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社会组织,历代的秘密社团都信奉墨子的基本教条,所以墨家本来就是一个侠客。如果绝望的普通中国人只能靠侠和侠,墨家比普通人更好的地方在于他们愿意自己成为侠客。所以墨家虽然在墨子死后不再发展甚至消失,但实际上已经潜入了社会底层。每当社会进入暴力动乱时期,墨家的“为天下好”、“兼爱”、讲义气、重诺、称兄道弟、荣辱与共的思想就会和道家一起成为起义军的思想旗帜。终生研究道家的著名学者清溪台先生认为,墨家学说本身就是道家思想的渊源之一。

应该如何评价墨子和墨家思想?在我看来,一句话,纯功利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墨子生而为工匠,却没有完成身份和思想上的突破。他的思想始终是建立在人要吃要穿的前提上,并没有试图超越这个前提。他把“兼爱”当作一种外在的规律,当作一种判断人和事的尺度,只强调“兼爱”的社会效应,所以“兼爱”并不是最高的价值,他无法回答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终极问题。既然一切都是从功利主义出发,这种理论就不能不计得失地去追求和坚持,墨家也就必然衰落。

我们来看看墨子单纯功利主义带来的逻辑矛盾:

墨子提倡“兼爱”,但“兼爱”的理由并不是来自人内心的情感需求,而是“为利益而付出”。因为每个人对利润的理解不同,注定了“兼爱”无法大规模进行。

墨子所提倡的“兼爱”表面上与基督教所提倡的兼爱相似,但两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基督教的兼爱来自于上帝的绝对命令,而这种绝对命令能够引起基督徒内心的认同和共鸣,基督徒可以听从上帝的绝对命令,死后进入天堂;墨子的“兼爱”主要是功利主义的需要。虽然他也高举神的权威,但他实际上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使用神的。他也缺乏死后世界另一面的观念。这样的神怎么才能赢得人们的绝对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墨家不是宗教,墨子也不是领袖。更为矛盾的是,墨子既崇尚“天志”、“知鬼”,又强调“非生”,而他之所以强调“非生”,仍然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用今日执生者之言,不听则治,不搞则治。上上下下听规则很乱,不搞,资金使用不足。”

让我们进一步比较一下墨子的“天”与基督教的神的异同。

基督教的上帝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一切价值观的根源。他既公正又有爱心。墨子的“天”也有这些特点,它们之间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点:一、上面提到的墨子的“天”是人们关心、计算甚至使用和交易的对象,而基督教的神只是人们信任的对象。第二是关于调解人的作用。在基督教中,上帝和人的二重性决定了耶稣基督是最适合人与上帝沟通的中介和调停者,因为他的神性决定了他的无私,他的人性决定了他能理解人。墨子依靠“天子”与“天”沟通,也就是说,“天子”是天人沟通的中介者和仲裁者,但这个“天子”本身就介入了世界的利益,治国才是最大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天子”不能无私而虚假。作为神与人沟通的调解人,如果不能做到无私而虚假,不仅不能起到调解人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虚假的乌托邦。

可惜墨子创造的是一个虚假的乌托邦。再者,一个合格的调解员必须具有神和人的两重性,但在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中,一直缺乏这种性质的调解员。

墨子还在努力,这也是从功利考虑的结果,因为人必须努力才能生存:“与此不同的人也是靠实力而生,实力不差的人不是天生的。”“凡五谷,民之背也,你是养也。所以,人民没有支援,你就没有支援,人民没有粮食,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粮食一定不能做,土地一定不能弱,一定要用。”“君子不足以强听政,即惩政乱。如果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从事它,他就没有足够的财力。”

人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劳动。按照墨子的构想,人是工作的机器,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温饱。过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种说法不是反人类吗?墨子没有看到娱乐也是人的本能需求;更何况,我们没有看到儒家倡导的礼乐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再进一步说,既然墨子对商鞅的主张已经到了自苦的地步,那么墨子为什么还要提倡任用高官厚禄、道德高尚的圣贤呢?圣贤拿这些美德有什么用?

正因如此,庄子批评墨子:“生之勤,死之薄,道之大。让人担心,让人难过,而且很难做到。我怕我当不了圣人。对抗世界之心,世界不堪。墨子虽可独善其身,世间何事?远离世界,就很远。”荀子虽然继承和运用了墨子的许多思想,但他对墨子的批判也是非常有效的。荀子说:“墨子盖在用,不知文。”“墨子天下之大,小国必食恶粗,忧而不乐。不毛之地,不可取,不可取,不获报偿。”更重要的是,荀子提出了财富发展的动态观来批判墨子。荀子曰:“财货浑如泉,似江海...世界怎么了?”“夫盈非天下公虑,特墨子私虑亦过算。”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财富总量不断增加,人们吃穿暖根本不是问题。墨子看不到这一点,必然导致“俭贫,不战而天天战”的结果。

墨子的“尚同”思想中隐藏着人治因素,但由于他不相信人,人治无法实现。而且,由于墨子的节俭思想过于偏激,“兼爱”与节俭相结合,尚同社会一定不是共同富裕的社会,而是共同贫困的社会。

墨子以吃饱穿暖为目标的功利主义从何而来?李泽厚先生认为,墨子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小生产者的理想,墨子思想中的矛盾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小生产者最关心的是利益,最基本的是吃和穿暖。在先秦时期,这种需要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小生产者要想组织发展生产,就需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小生产者当然讨厌战争。小生产者本身不够强大,需要一个君主和一个贤惠的大臣来主持正义。但是现实让他们发现,君主和贤臣是不能见面的,自然就寄希望于神灵。

小生产者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反射到天空,以公平正直的天空支配一切,让人在天空前爬行。但是由于他们的视野狭窄,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基督教的上帝。因为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不能相信命运。由于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小农社会,墨家思想一直隐藏在小农之中。当然,这只是从思想的逻辑来说,并不是说小农读过墨子的书,从书上认可了墨子的思想。

当代中国还有很多小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他们与墨子上述说法的联系,看看其中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最后,我必须声明,我不是看不起农民。农民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尊重。所有职业本身都是平等的。问题不在于职业,而在于分离的,原子的,依附于土地的,缺乏流动性的,与意识形态和现代化不相容的。现代化有很多标准,其中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小农只有成为农业工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公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杭州神秘发光体 杭州神秘发光体 到底是什么东西?下一篇:神秘星球 宇宙中10个神秘星球,目前已知最老的星球PSR1620-26b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