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人们都是怎么花银子 都跟电视的一样吗

导语:六国统一后,秦始皇将复杂的仿制货币统一为黄金和半方币。在这个阶段,他开始铸造硬币,硬币被广泛普及,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银币的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白银被中国各朝代作为流通货币。直到1935年

六国统一后,秦始皇将复杂的仿制货币统一为黄金和半方币。在这个阶段,他开始铸造硬币,硬币被广泛普及,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银币的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白银被中国各朝代作为流通货币。直到1935年,白银才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废除,成为历史。

我们经常可以在许多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银的身影。比如一个江湖侠客去饭馆吃饭,随手扔了几两银子,然后豪迈地对酒保说,有酒有肉,上来留着剩下的钱,往往给人一种豪爽大度的感觉。但毕竟艺术与现实生活不同,这样的场景在古代的现实日常生活中是不会出现的。那么,在古代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花钱的呢?

虽然白银作为货币在古代流通历史悠久,但大多数时候,人们仍然更多地使用铜币进行贸易。因为作为古代的贵金属和大额支付货币,只有朝廷可以储备大量的白银,但是流向百姓的白银数量非常有限。直到明朝张才实行鞭笞法,即立税、赋役等。用白银支付,这使得白银在民间流行,成为日常人们买卖的主要货币。

至于很多古装剧里出现的银锭,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因为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购买价值较低的小物件,而不是像这样大的银锭,而是用零散的银锭来代替。那么如果生活中有人真的像电视剧里一样把整锭银子拿出来当钱用,难道真的找不到吗?

我想说的是你太担心了,因为古人还有他独特的智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店家会用剪刀剪一小块银子。是的,你没听错。它在切银。因为虽然都是金属,但是银没有铁、铜等金属坚硬,反而非常柔软。可以用剪刀剪完之后称一下银,根据质地和颜色来判断它的价值。

所以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中,完整的银锭其实是很少见的,因为即使有,也是在流通过程中被别人切割破碎的。所以生活中出现的更多的其实是大小形状各异的散银。但即便如此,它的价值还是远远大于普通铜币。哪怕是一块一两银子,也能抵得上几千个硬币。

由于不同朝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地位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同样数量的白银价值也不同。比如唐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000-4000元,北宋约2000元。而如果放在明朝中期,相当于800元左右,到清朝末期,白银的价值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只相当于200元左右。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白银的历史和用途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白银的使用也体现了古人非凡的智慧,一部白银流通史也可以称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缩影和写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纳粹的飞碟 德国纳粹神秘黑科技武器 最后一个或许为外星技术下一篇:朱棣为朱元璋打造的世界第一碑 朱棣为朱元璋打造的世界第一碑 3万多吨 金字塔最大石块仅50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