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乙巳条约签订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导语:日本准备好了日俄战争随着日本的胜利而结束。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日本和俄罗斯于1905年9月5日签署了《朴茨茅斯和平条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项和平条约中,俄罗斯承认日本在韩国的政治、

日本准备好了

日俄战争随着日本的胜利而结束。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日本和俄罗斯于1905年9月5日签署了《朴茨茅斯和平条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项和平条约中,俄罗斯承认日本在韩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并不阻止日本“指导、保护和监督”韩国政府必须采取的所有措施。朴茨茅斯和平条约标志着日本消除了将朝鲜变成保护国的最后一个障碍。在此之前,日本也得到了其他相关大国的支持。1905年7月29日,日本首相庆太郎和美国陆军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在东京签署秘密协议,承认对方在韩国和菲律宾的特殊权利。同年8月12日,日英达成第二次英日同盟,英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统治地位。这样,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欧美列强的承认和支持下,自由实施了将朝鲜帝国变为其保护国的措施。

1905年4月8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日韩保护协定草案;10月16日,日本外务大臣小村久太郎、首相圭太郎、大臣林权助在韩国就迫使韩国签署合同的过程举行秘密会议;10月2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关于确立韩国保护权的内阁决定》,规定11月初为签署日韩保护协定的最后期限。日本深知这一条约的强盗性质,确立了武力强行“保护”的政策,即向韩国首都首尔增兵。当韩国政府拒绝缔结条约时,作为“最后手段”,它单方面“向韩国政府宣布保护权已经确立”,同时“向大国解释,帝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这种措施作为最后手段”,并宣布不会“损害”大国在韩国的“工商利益”。就这样,日方做好了准备,开始把韩国的“保护”付诸行动。

韩国没能自救

以高宗·李希为首的朝鲜帝国政府,面对日本侵略的空前民族危机,仍然顽固地拒绝发动群众抗日。相反,它把希望寄托在欧美列强的干涉和“国际担保”上,幻想着自救。他们不知道大国已经承认日本统治朝鲜。日俄战争前,朝鲜帝国大臣李荣一对《朝鲜的悲剧》的作者说:“我们的皇帝已经宣布中立,如果我们的地位被摧毁,大国会自动采取行动保护它。”。在这种幻想的指导下,在《日韩议定书》签署后,韩国政府认为美国会履行1882年朝美《修贸条约》第一款规定的义务,以确保韩国的独立。因此,高宗皇帝通过朝鲜驻美国大使馆顾问李约瑟致函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寻求支持,但无济于事。在《日韩保护协议》签署前夕,高宗闻风后派在韩国政府工作的美国人休伯特给罗斯福总统写信,但罗斯福仍置之不理,眼看着日本把韩国变成保护国。这样,面对日本的施压,韩国统治者只能等死。

条约缔结过程

1905年11月2日,日本政府以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侯爵为特使,以“慰问”韩国王室的名义再次前往首尔。他的真正任务是将日本已经起草的日韩保护协定强加于韩国。他于11月9日抵达韩国,第二天去皇宫见高宗皇帝。他向他递交了一封日本天皇的亲笔信,信中写道:“我派大使去维护东方和平,我希望服从大使的指挥。”后来伊藤博文在首尔和仁川之间来回奔波,频繁参加各种宴会,大力收买“第一次入关大会”等韩国亲日人士,让他们发起日本“自愿”保护的运动。第一协会领导人宋炳秀、李荣九等人奉伊藤之命发表声明,抨击朝鲜人民的抗日情绪是“混淆了一群小间谍的聪明话,耍了花招...问亡国之祸”“叹亡国之祸”“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并称赞:“日本大皇帝陛下的仁德内外皆有”并警告:“已经是错误了,已经太迟了...如果伤害了联盟的信仰,必然是不可预知的,是亡国的祸根。".他们要求同胞“同心同德”,接受日本的“指导和保护”。这个所谓的宣言,会炫耀会议的奴性。

伊藤博文得到一份员工的工作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于1905年11月15日进宫,迫使天皇同意日韩保护协议。虽然皇帝在早期的议会设置中对伊藤有一些好感,但面对这个大问题,皇帝毕竟不能同意伊藤的要求。他在伊藤面前极其强硬,说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国家”,也不愿同意缔结日韩保护协定。在这四个小时的对话中,高宗说:“如果不保留所谓的外交权力任命,岂不是相当于奥匈帝国的关系,甚至让我们国家感到和非洲等最劣等国家一样的地位?”伊藤威胁说:“这个案子是帝国政府反复考虑过的明确案子,没有灵活性的余地...也是帝国政府不可更改的最终决议。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取决于陛下的决心,您可以随时拒绝您的承诺。如果被否决,帝国政府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决定,后果会在哪里?关于贵国的立场会比缔结这个条约更困难。陛下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更不利的后果。”在没有天皇承诺的情况下,伊藤博文指示日本驻朝鲜特使林权助等人购买并胁迫韩国政府成员。包括李完用和朴季春在内的五位部长成了日本的走狗,并承诺全力协助日本缔结保护协定。只有参政大臣、韩桂琦等三人不同意,其中韩桂琦抵制力度最大。他说:“我已经拿定主意了,不能讨论祸福。”“我可以自杀,但我不能让自己的心弯曲。日韩开始进入决赛。

1905年11月17日晚上11点,林权助部长首先邀请韩国政府部长在日本公使馆举行会议,但到了下午3点,没有任何结果。因此,林权助要求大臣们在宫里召开一次指挥会议,以便他们能迅速就签约事宜做出决定。韩军指挥会议召开时,庆云宫被日军完全包围,首尔各关键点被日本警察宪法覆盖,戒备森严。宫里的人回忆起B没发生时敏菲被杀的情景,都处于恐慌状态。皇帝知道大势已去,也不能说自己病了。下午3时至8时的指挥会议上,在政治部长韩贵建的强烈反对下,所有部长都不赞成承包。被日本收买的李完用不敢贸然批准,于是表示反对承包。于是韩国政府会议否决了日本提出的日韩保护协议。皇帝不同意否决这项决议,但命令大臣们继续与林权助谈判,并采取拖延战术。高宗宫室大臣李在科前往伊藤博文住处,希望暂时推迟谈判。

当林权助看到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他赶紧请伊藤博文出面干预。伊藤博文也认为:“情况越久,干扰越大”。于是,伊藤忍决定“速战速决”,和日军驻韩司令长谷川好道一起率领大批日军进宫,来到召开指挥会议的树轩。伊藤忍首先要求见皇帝,但皇帝仍然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接见他,并要求八名政府部长处理伊藤忍。伊藤和审讯犯人一样,多次威胁韩国部长发表意见,要求他们逐一回答“我可以吗”。政治部长韩桂密坚决反对,激怒了伊藤。结果他被日军强行拖出法庭,关在淑月轩的另一个房间里。此外,法务部部长李夏荣、司支部长闵永奇也表示反对。然而,被日本收买的教育部长李完用、军事部长朴启春、内政部长李根泽、农业、贸易和工业部长说“可以”。当时在条约签字现场的西四大公尧后来记录了当时的过程:“突然,韩哭了起来,他被带到另一个房间。这时,伊藤厚看着他,大声说道:‘你再捣乱,我就杀了你!’进入了签订条约的阶段,但是政治事务部部长还是没有出现。伊藤厚漫不经心地嘀咕道:“死了!在场的内阁大臣中有两三个懂日语。他们听了之后,立刻互相耳语,这件事就传开了。于是签约顺利结束。伊藤宣布,韩国政府以5至3人通过了《日韩保护协议》。

然后伊藤博文下令宫大臣李在科要求皇帝追认条约,派兵严密监视皇帝,却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文件;于是伊藤派了一名日本见习外交官努曼诺和日本宪兵在朝鲜帝国外的官方办公室抢公章。11月18日凌晨1点30分,应李完用的要求对日稿做了一些修改后,由日本驻朝鲜公使林权助和大韩民国外交部长朴启春在庆功宴厅签署。但原条约右端第一行省略了标题,可见签署时是多么仓促。所以日本和韩国对这个条约取了不同的名字,没有统一的名字。日本一般称之为《第二次日韩协定》或《日韩保护协定》,韩国称之为《韩日磋商条约》和《第四条约》。而且因为是在日本人的武力下签订的,所以韩方也称条约为“伊西勒霍”。《第二条约》的签署,标志着韩国终于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也就是事实上的殖民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乙巳条约德缔结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对日本有着什么好处下一篇:他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 他才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 三十六岁就死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