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日本正仓院 日本正仓院 竟收藏着近万件珍宝 坐拥真实、完整的唐朝

导语:日本正仓院有近万件珍品,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真实完整的唐代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说起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们往往充满了赞誉和神往。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唐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 然而,由于天灾人祸,历史风尘的洗礼,对于唐朝创造的辉煌成就,我

日本正仓院有近万件珍品,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真实完整的唐代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说起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们往往充满了赞誉和神往。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唐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 然而,由于天灾人祸,历史风尘的洗礼,对于唐朝创造的辉煌成就,我们只能从残存的史料中、从演绎的文艺作品中认知和感受。 然而,世界上有个地方,竟然神奇地保存着唐朝创造的一些辉煌成果。 它,就是位于日本奈良县的东大寺正仓院。 这里收藏着最齐全、最具价值的唐朝艺术品,与一千多年的唐朝风物是同等面貌。看到它们,你就等于穿越时空隧道,梦回盛唐┅┅ 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的发展 唐朝的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并且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日本圣武天皇在位期间,正好是唐朝「 ”开元盛世”时期。他对盛唐文明很崇尚, 是超级粉丝。 他两次派出「 ”遣唐使”,人数最多时达到六百人,到中国学习多个领域的先进经验。这也促进了日本出现了「 ”天平文化”盛景。 圣武天皇也笃信佛教。因而它下令在奈良县兴建东大寺,以迎接唐朝高僧鉴真到日本传教。 发达的海上贸易和「 ”遣唐使”的回归,也为圣武天皇带回了盛唐的种种物件,其中不乏具有皇室品位的典雅精致的艺术品。 圣武天皇去世后,他的夫人光明皇太后将他的遗爱之物分批呈献给奈良县东大寺,收藏在"正仓院"。 当时在日本,中央和地方的官厅及寺院里,都会专门设置一个放置重要物品的仓库,称为"正仓"。几个正仓集中在一起则称为"正仓院"。 东大寺"正仓院"的陈列物也正是以圣武天皇的遗物为基础而构成,于756年开始启用。 这里所收藏的物品的来源有三个: 其一,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华精致物品;其二,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物品;其三,是奈良时代的日本模仿中华物品所制作或创造之物。 其中收藏物品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朝鲜等国,最远来自波斯。 这些收藏品,全面展示了8世纪世界上主要文化圈的特点,即以中华文化为主,以及印度、伊朗甚至希腊、罗马、埃及等国文化。 有一种说法甚至认为,正仓院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因为它见证着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历史。 鸳鸯莲瓣纹金碗 到日本明治时代,东大寺"正仓院"连同收藏之物,脱离东大寺,划归皇室专有,直接由宫内厅管理。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本很多地方的"正仓院"消失,唯有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还基本保留着原貌。 它全部为木构建筑,不用柱子,是将三角形木材搭成"#"形并不断叠加而成。 这里所收藏的物品,很多都标有明确的使用年代和由来,而且多为传世品而不是发掘品,保留着原有的品质和风貌。 紫檀金钿柄香炉 一千多年前的物品何仍保持着良好状态? 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受制度规定限制,藏品不能随意开封,一直处于严密的保护状态。 其二,藏品入库时会有个《献物账》,即入库单。这利于保留藏品的身世来历。 其三,宝库处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地板离地面很高,避免了湿气侵蚀和虫害。这也是其着名的温度调控系统,会将气候和天气转变对藏品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藏品在柜子里,避免了阳光照射和空气污染。 奈良时代·天平胜宝8年《献物账》 东大寺正仓院的藏品及其价值 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的收藏品,数量大,种类多。 目前仅是经过整理的文物就多达9000件,包含生活用品、服饰、家具、书卷、文具、乐器、祭祀用品和武器等。 这里收藏着迄今为止种类最丰富、最全面、最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 其中四百多件物品,几乎都堪称艺术精品。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唐朝器物,详尽展现着唐代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置身其中,恍如隔世,穿越回大唐盛世,过着唐人的日常生活┅┅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唐玄宗、杨贵妃,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浔阳镜头夜送客而作《琵琶行》的白居易。可以是喝茶品茗的文臣武将,也可以是一介平民,自由徜徉在长安街头的元宵灯会┅┅ 尤其是,在这里可以亲眼目睹那些史书记载或传闻中的传奇宝物,如尺八、箜篌、五弦等乐器;以及早已失传的科技工艺,如「 ”金银平脱”、「 ”象牙拨镂”、「 ”夹缬”。 其中有三件,堪称「 ”镇馆之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金银平文琴。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 ”螺”指贝类,「 ”钿”为嵌装。螺钿,是指用贝类磨制雕琢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它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在唐代已进入成熟阶段。如今人们能见到的螺钿制品,最早都是唐代遗物。 一般琵琶是四弦,而这件是传世的唯一「 ”五弦”。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五弦行》中道:「 ”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 五弦琵琶在宋代已失传,连乐谱也未留下。后人只能在敦煌壁画上看到这种乐器。 这件存世的五弦琵琶,通体用紫檀木制成,工艺精细,通身施有螺钿花纹,在琴的腹面杆拨处还贴以玳瑁薄片,其上用螺钿嵌出一骑驼人抚弹琵琶的美丽画面。 螺钿紫檀阮咸 它保留了唐代阮咸的旧制,集结了当时乐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琴体用紫檀木制作,通体嵌以螺钿、玳瑁、琥珀等饰物,背板上为螺钿镶嵌出的一对飞翔的鹦鹉,口中衔着长长的彩色珠链。 紫檀木画槽琵琶 金银平文琴 大部分人认为它是来自唐代的七弦琴,其流传有序,上有「 ”乙亥之年,春季造乍”字样。 它运用了「 ”金银平脱”装饰工艺。这是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器物装饰技法。 有学者曾形容它的地位: 「 ”无论是讲美术史,还是唐代的漆镶嵌工艺、唐代的古琴,无不首先举它为例。” 从正仓院的藏品中,也可以清晰看出唐代与日本的深入交流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 例如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纹饰中绘有一个骑在骆驼上的乐手,周围是一些沙漠植物。有人认为,这展示了"丝绸之路"或中国西北地域风光。 再如横刀。横刀是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刀具。它既是武器,也是宗教仪式用品。 满足你对盛世大唐的一切想象 有人说,现在要看真正的唐朝建筑,必须到日本奈良。 而且,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的很多藏品,在中国国内乃至全世界几乎已无实物留存,对我们而言本应是永远停留在想象的历史遗憾里。 而在这里,我们却得以惊喜地与它们邂逅。 它们与一千多年的唐朝风物是同等面貌。看到它们,你就等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唐朝┅┅ 中国学者傅芸子曾着有《正仓院考古记》,并且赞不绝口: 「 ”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 着名学者王国维曾经在给马衡的信中,特别谈到在《东瀛珠光》中看到的正仓院所收藏的唐尺。 这里保存着8世纪人类文明的光华,被誉为「 ”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堪称一座宝库。它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依据。 因而,它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一部分。 东大寺"正仓院"在日本的地位至高无上,其藏品被认为「 ”无与伦比”。一千多年来,除少数达官贵胄有眼福之外,藏品一直秘不示人。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普通人根本无法见之。 直到1946年,每年10-11月间,在最干燥凉爽的两周内,正仓院会曝晾藏品,因而也才有了一年一次的同期短暂展出。 在此期间,正仓院会从9000多件藏品中遴选60件左右,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公开展出,每次为期约半个月时间。每件藏品在展出之后的十年内,都不会再展出。 因而,这也是一睹珍宝的珍贵机会。 注:本文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砀山香尸 安徽香尸之谜,保存完整浑身散发异香下一篇: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个怎么样的国家?为什么总有国家要入侵阿富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