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梁启超与孙中山:两位近代伟人的江湖恩怨 梁启超与孙中山:两位近代伟人的江湖恩怨

导语:梁启超与孙中山:近代两位伟人的恩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老乡 孙中山与梁启超、康有为这三个大腕都是广东老乡。 孙中山祖籍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的老家在新会县茶坑村,离康有为的老家南海县银塘乡也不远。 地图显示,翠亨村与茶坑村的直线距离只有47.4公里,交通却十分不便。 即使现代化的今天,两村之间的公交车为了跨过西江,需要绕道珠海、金湾区、斗门区,足足行驶124公里

梁启超与孙中山:近代两位伟人的恩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老乡 孙中山与梁启超、康有为这三个大腕都是广东老乡。 孙中山祖籍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的老家在新会县茶坑村,离康有为的老家南海县银塘乡也不远。 地图显示,翠亨村与茶坑村的直线距离只有47.4公里,交通却十分不便。 即使现代化的今天,两村之间的公交车为了跨过西江,需要绕道珠海、金湾区、斗门区,足足行驶124公里。 这段曲折的路程显示了两位革命先驱不平坦的交往之路。 他们俩人的关系离不开康有为。 1894年初,孙中山托人捎信给康有为,希望与他结交。此时康有为已经在广州的万木草堂讲学三年,有一百多个热血青年当他的学生。 授课之余他开始编《大同书》,描绘一个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 康有为并没有见到来信,他与梁启超去北京参加甲午会试去了。 这三个革命老乡擦肩而过。 2.分歧 没见到革命同志,孙中山干脆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年底,他去了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誓词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 1896年,梁启超到上海创办《时务报》,在给总经理汪康年的书信中提到孙中山: 「 ”孙某,非哥中人,度略通西学,愤嫉时变之流,其徒皆粤人之商于南洋、亚美及前之出洋学生,他省甚少。” 章太炎曾经问梁启超关于孙中山的看法,梁回答:孙氏主张革命,陈胜、吴广流也。 梁启超少年中举,学富五车,是国内有名的才子,有着士大夫的政治追求和优越感,自然不把「 ”农民起义”者放在眼里。 这个时期,康、梁是国内最有影响力、代表新的社会力量的领袖人物,他们寄希望于清政府能自上而下进行改革。 在他们眼里,推翻政府是不可接受的,孙中山只是愤世嫉俗之流。 康、梁希望通过开启民智,进而实现以「 ”宪政”为标志的政治革命。 孙中山则希望用炸弹与烈士的鲜血惊醒国人,完成民族革命,建立民国。 他们是跑在两条轨道上的车。 3.交情 1896年十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公使馆诱捕,后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 此后考察欧美日各国,研究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初步形成。 梁启超开始对孙中山刮目相看。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逃到日本,有了与孙中山见面的机会。 孙中山在日本已经营两年,势力很大。于是康有为派梁启超主动前去结交他。 双方约定好了地点,一切看起来都很和谐。 谁知当孙中山到了现场时,梁启超等人却奉康有为之命摆出了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要求孙中山等人下跪! 孙中山当然拒绝。可执拗的梁启超却不依不饶,不肯放行。 陪同孙中山一起的陈少白大怒,抓住梁启超的衣服,对他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并大声说道:「 ”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 这次见面不欢而散。 第二年春天,康有为离开日本去加拿大组织保皇会。 没有了老师的约束,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接触就不再避嫌。 因为志趣相投,他们你来我往,相处得很愉快。 梁的女儿梁令娴回忆:「 ”曾看到父亲来回踱于室中,孙先生则倚床而坐,各叙所见,状至融合。”特别是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以及土地国有等问题,梁启超甚是赞同。 孙中山的兴中会向梁启超抛出了橄榄枝。有人建议:推孙总理为两党合并后的会长,梁启超为副会长。 梁启超联合同门十三人起草了《上南海先生书》: 「 ”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爱戴,亦可举为总统。吾师春秋已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启超等彼当继往开来,以报恩师。” 此信一出,在康门中惊天动地! 各地保皇党成员一片哗然,纷纷指责他们为叛逆。 迫于压力,梁启超离开了日本。他与孙中山合作的萌芽被无情扼杀了。 4.积怨 1899年冬天,梁启超赴檀香山。在临行前孙中山书信一封,把梁启超推荐给自己的兄长孙眉和其他朋友。 有了孙眉等人的帮助,梁启超在檀香山受到当地侨商们的热烈欢迎。他组织成立保皇会,并宣言说:名为保皇,实为革命。 孙眉觉得梁启超的宗旨与弟弟的一致啊,都是革命,也给予了全力支持。 在檀香山期间,梁启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华侨加入保皇会,还先后获得了各项捐款10万元,捐助汉口起事。 孙眉也深深地喜欢上这个热情而多才的青年英俊,还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们开办的学校读书。 孙中山得知自己的革命朋友们不仅入了保皇会,还捐献了大量钱财。仅庚子勤王一事,保皇会就筹集了捐款十万华银。其后,孙中山到檀香山筹款,只得二千! 他差点气得吐血,: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已被鸠占鹊巢。 他大骂梁启超名为保皇实为革命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背信弃义,挖人墙角! 本来俩人良好的关系就因檀香山而蒙上深深的阴影,这阴影竟然无法散去,一生一世。 美国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其实孙中山大骂梁启超背信弃义,有点夸大其辞。 梁启超离开日本去美国发展,并不是为了挖孙中山的墙角,而有有多方面的原因。 他的《上南海先生书》受到很大压力,特别是康有为的严厉斥责; 保皇党回国发动武装勤王的唐才常、林圭等人亟需巨额经费; 日本政府拒绝康有为重返日本,引起了梁启超的强烈不满; 旧金山的华侨对他发出盛情邀请。 基于以上原因,梁启超打算去北美大陆宣传保皇思想,路过檀香山,并非久驻。 檀香山的保皇会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当地的爱国华侨和部分兴中会会员,对主张暴力保皇和建设「 ”一个现代国家”的兴趣要比主张暴力反满的兴趣更大! 梁启超因戊戌变法名声显赫,清廷的通缉也令人们对他生出敬慕和同情,才有他檀香山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的局面。 这一切并非缘于孙中山的介绍信。 5.势不两立 虽然梁启超在檀香山组织了保皇会,可他对与孙中山兴中会的合作还抱有非常大的希望。 在孙中山大骂之时,梁启超要求孙中山给他一些时间,他认为可以说服康有为实现两党合作。 不久,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让他们彻底决裂。 孙中山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曾多次往返于康梁与孙之间,极力劝说两派联合反清。 1900年6月,他毛遂自荐前往新加坡会见康有为,希望调和双方之间的矛盾。 当时有传言清廷派刺客从日本到新加坡刺杀康有为,所以康有为不愿相见。 宫崎寅藏很气愤,写信痛斥康有为失去了豪杰气魄、宁信谣言而不念旧谊。 康有为接信后诬宫崎寅藏为刺客,导致宫崎等人在旅馆被新加坡警方拘捕。 孙中山得知后从越南赶来营救,宫崎寅藏在一周后获释,立即被驱逐出境。 宫崎事件的发生使革命党与保皇党之间缓和的余地彻底消失,从此双方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1903年冬,孙中山回到檀香山,公开宣布与梁启超绝交。 6.缘尽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结束了他14年的流亡生活,由海外归来。 此时国内局势已发生很大变化,保皇思想日渐式微,革命理念深入人心。 他再次向孙中山等革命派伸出橄榄枝,希望得到谅解和信任。 孙中山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国民党本部做出决定,不再攻击梁启超。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入住铁狮子胡同。 他去世前发生了怪异之征:住房屋脊上每天都有乌鸦飞集,千百成群,啼声彻耳。自3月9日起,群鸦飞集更多,日达数万只,密布天空。 3月11日,梁启超赶来探望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乡。 他觉得人之将死,此前的一切恩怨都将化为乌有! 意外发生了! 梁启超刚进行馆,便有数千只乌鸦猛扑过来,争相啄其颈项。 梁启超遭此突然袭击,吓得不知所措,举手狂挥,其状极其狼狈。 这难道是偶然,还是冥冥之中有天命? 3月12日上午,孙中山去世。 3月13日,梁启超在《晨报》发表《孙文的价值》。他坦诚地说出了俩人之间的芥蒂: 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在现在这种社会里,不合用手段的人,便悖于「 ”适者生存”的原则,孙君不得已而出此,我们也有相当的原谅。但我以为孙君所以成功在此,其所以失败亦未必不在此。 梁启超与孙中山结怨,使绝大多数国民党人与他结怨。 国民党的革命势力越来越强大,一度使他坐卧不安。 1927年,国民党北伐取得节节胜利,梁启超给国外大女儿的信中说道:如果国民党不相容,他就出国避难。 1929年1月,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56岁。北平、上海两地同时举行公祭活动。 但是,国民政府态度冷淡。两场追悼会中,有名望的政府大员无一出席。只有「 ”南京指导部某君”参加了上海公祭,但还特别声明他与梁「 ”绝无交谊”。 梁启超门生、史学家张荫麟记载:曾有人建议政府对梁启超加以褒扬,但「 ”格于吾粤某巨公而止”。这位「 ”巨公”,正是孙中山的忠实战友、老乡、国民党党魁胡汉民。 直到梁启超去世十三年后的1942年,国民政府才在各方的要求与抗战压力下下达了褒扬梁启超的命令。 梁启超的弟子吴其昌读罢命令,「 ”泫然流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日本人到底是不是徐福带去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后代 日本人到底是不是徐福带去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后代 他到过日本没有下一篇:台湾的国中历史课本 台湾的国中历史课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