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危城百攻不倒 危城百攻不倒 三百余日鏖战 断送黄巢军东山再起希望—陈州之战

导语:成卫打不过一百次进攻,打了三百多天,断送了黄巢大军东山再起的希望——周琛之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引子:中和三年,黄巢建立的大齐国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河东军南下逼近、同州朱温叛变、粱田坡决战失利、华州城沦陷,一个个至坏的消息纷至沓来,轮番刺激着大齐国皇帝黄巢的脆弱神经,面对长安城内捉襟见肘的粮草储备,黄巢此刻意识到,离开的时间最终还是到了。 ▲黄巢军撤走之时放火焚烧

成卫打不过一百次进攻,打了三百多天,断送了黄巢大军东山再起的希望——周琛之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引子:中和三年,黄巢建立的大齐国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河东军南下逼近、同州朱温叛变、粱田坡决战失利、华州城沦陷,一个个至坏的消息纷至沓来,轮番刺激着大齐国皇帝黄巢的脆弱神经,面对长安城内捉襟见肘的粮草储备,黄巢此刻意识到,离开的时间最终还是到了。 ▲黄巢军撤走之时放火焚烧了壮丽辉煌的大明宫 四月,当长安城大明宫内燃起熊熊烈火之时,大批的齐国军队开始快速撤离长安,一时间,武关东南面的商于古道之上,挤满了黑压压的行军兵众。 ▲黄巢军撤离长安的路线图 齐国立国甫定,便遭亡国厄运,身为齐国皇帝的黄巢,其此刻的心情一定十分沮丧,然而不久后,待其走出商于古道之时,黄巢竟突然发现,眼前的局面并没有自己先前所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反而还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后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也常会惊奇地发现,黄巢虽然兵败退出长安城,然而其接下来所面对的战况局面却显得相当奇葩,撤退中的黄巢军非但没有面临被追歼的危险,反而更像是一只被放逐出去的恶狼,其将在不久后再次亮起自己那口锋利的牙齿。 唐军的放水:让黄巢军最终全身而退 此番收复长安的唐军主力为雁门节度使李克用部,而这个李克用先前可是有反叛朝廷的前科,作为危难时期被朝廷征召,并被特赦的戴罪立功人员,李克用此刻面对收复长安的胜利,其心里却并不踏实。 ▲无利不起早,李克用部最终同意南下勤王是有目的的 如今,京师已经光复,可朝廷当初许诺出兵的封赏,还未落到实处,自己率领沙陀、鞑靼等部族倾力而出,为的就是换取河东那块垂涎已久的地方,现在黄巢已经被赶跑,自己却还没拿到实在的好处。 ▲李克用对河东之地垂涎已久,朝廷给得也十分肉疼 心里有顾虑,李克用自然不可能继续拼命卖力了,他在等,等等看,看看朝廷是否如约兑现先前承诺的封赏。 而面对沙陀军的逡巡,其他跟风起哄、争抢邀功的节度使们则更加不敢擅自追击黄巢军了,当初若是没有沙陀军的南下助力,他们这些节度使们的实力也只是仅仅能够保持与黄巢军的对峙罢了,倘若真让他们脱队前去追击敌军,大家成为炮灰的可能性极大。 面对眼前混乱的长安城,以及满地被黄巢军抛弃的金银珠宝,唐军上下更加倾向于眼前的痛快,能捞一点趁机捞一点吧,拿到手里才是实惠,反正黄巢已经被大家赶跑了,收复京师的任务也算暂时完成了。 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巢自蓝田入商山,多遗珍宝于路,官军争取之,不急追,贼遂逸去。——《资治通鉴》 ▲商于古道全长六百余里 唐军的放水行为,最终导致了黄巢军以相当从容的姿态离开了长安,并且实力保存相对完好地进入了商于古道,一时间,商于古道附近的各个藩镇大佬们,全都紧张起来,战争的阴霾顿时笼罩在了所有人的头顶之上,黄巢将会取向何方?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二、黄巢军的最终选择:不去山南、也不去淮南、回河南老家 离开长安的黄巢实际上有三个选择,一是从邓州南下攻击襄州,然后去山南东道发展,在西南开拓一片新天地; ▲黄巢的选择之一,山南东道 另一个则是继续向东南前行,过申州、光州,去淮南道发展,进入当初自己曾经战斗过许久的南方; ▲黄巢的第二选择,淮南东道 还有一个就是从蔡州进入河南道,回老家发展。 ▲黄巢的第三选择,回老家 黄巢,曹州冤句人。世鬻盐,富于赀。—《新唐书》 黄巢最终选择了回河南道老家发展,原因很简单,山南道和淮南道都有猛人在那里坐镇,自己不想再去招惹他们了。 山南东道有刘巨容坐镇,当年黄巢军在江陵收获了相当惨痛的经历,差点儿被团灭,这位真的惹不起。 ▲刘巨容,坐镇山南东道的猛人 贼追之,伏发,大破贼众,乘胜逐北。比至江陵,俘斩其什七八。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资治通鉴》 淮南道有高骈,虽然黄巢渡江时高骈龟缩在扬州不敢出来,但高骈曾经给予黄巢的印象,那绝对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能不惹就先不惹他吧。 ▲高骈,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照样不好惹 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璘攻饶州,克之,巢走。—《资治通鉴》 还是回到曹、濮老家吧,自己当年起事的地方,那里毕竟是本乡本土、乡里乡亲的,地形、情况自己也都熟悉,在那里打起仗来也不吃亏,黄巢匆匆比较了下,就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回河南道。 战争的阴霾正一步步逼近河南道,飞驰的斥候正日夜飞报、传递着示警的消息。 黄巢军即将到来! 三、河南道方面:城头变幻大王旗,地界里面尽是一些草头王 京师克复,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个值得庆贺之事,但高兴之余,朝廷却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那就是黄巢离开了长安之后,河南道这个地方,此刻这里竟然没有几个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力量,黄巢一旦踏入那里,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唐庭的控制力量薄弱区,接下来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后果相当危险。 许州周岌:僖宗广明中,为许州大将,逐节度使薛能,自称留后。——《资治通鉴》 郓州曹全晟:会郓帅薛崇卒,部将崔君预据城叛,全晸攻之,杀君预自为留后。——《旧五代史》 徐州时溥:详遣人迎犒,悉恕之,溥乃移军向徐州。既入,军人大呼,推溥为留后。——《旧五代史》 青州王敬武:及巢贼犯长安,诸籓擅易主帅,敬武乃逐师儒,自为留后。——《旧五代史》 ▲周岌、曹全晟、时溥、王敬武这些草头王 如今的这些河南道节度使们,很多都是未经请示朝廷便自立的草头王,没有经历过朝廷的政治培养和道德陶冶,想用忠君爱国的那套口号,来拉拢这些人联合起来对抗黄巢军,有点难度。 况且这些人里面,像周岌、诸葛爽、王敬武等人还有过归降、示好黄巢的经历,如今会不会被战争压力一逼迫,又变成墙头草,再次倒戈叛降,也未可知,这些人是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一旦这些人真的倒戈转向黄巢,那对朝廷来说绝对是个非常糟糕的消息,河南道会不会顷刻间土崩瓦解,最终演变成一个新的「 ”河朔三镇”,游离于朝廷控制之外,还真不好说。 ▲河南道会不会失控呢? 当然,河南道如今能够听命于朝庭的藩镇也不是没有,如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陈州刺使赵犨,兖州泰宁节度使齐可让,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但很不幸的是,他们大多数将最先直面黄巢军的第一波冲击,而后面齐克让又被这群草头王包围在东面,施不上力。 ▲圆形代表忠于朝廷,方形是草头王们 天子幸蜀,姑务翦寇,上蔡有劲兵万人,宗权即与监军杨复光同议勤王,出师破贼,以蔡牧授之,仍置节度之号。——《旧唐书》 其帅即以状闻,于是天子下诏,以犨守陈州刺史。——《旧五代史》 为了加强拦截黄巢的力度,朝廷还特意派出了一个人添补在那些草头王和蔡、陈二州之间,这个人便是被委派到宣武军镇的朱温,作为黄巢军最大的叛臣罪人,朱温与黄巢的矛盾绝对不可调和,当两者相遇之时,双方只能死磕到底,这当然也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敌人的敌人,便是我们最大的忠臣,顺便提一句,朱温此时被朝廷赐名就是叫,朱全忠。 ▲朱温被唐廷赐名朱全忠,是黄巢军的叛将 拜全忠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新五代史》 四、河南道内的三道防线 在朝廷的眼中,此刻河南道内可以拦截黄巢的防线共有三道,这三道只要能够发挥好作用,拦住黄巢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道防线:炮灰级别的防线—蔡州防线,许、蔡、颖,能杀伤多少黄巢军,尽量杀伤消耗。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中坚力量级别的防线—宣武防线,陈、郑、汴、滑、宋、毫等州,跟黄巢军玩命死磕拖住,等待朝廷腾出手来派援军支援。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后备防线—徐、濮、曹、郓、兖等州,尽量别捣乱,能上前支援最好,最后对漏网之鱼能补刀就补刀。 ▲第三道防线 朝廷这边正推算着三道防线作用和效果,那边黄巢的军队此时也快走出商于古道了,大战即将来临,接下来的就看河南道里面这些节度使们给不给力了。 此刻,远在蜀地的朝廷上下,全部紧张地盯着河南道的局势,如果河南道能扛住黄巢军的进攻,朝廷便能腾出时间来筹划部署剿灭黄巢军,如果扛不住直接崩盘,那么整个河南道便会彻底沦陷,最终黄巢军会在这里扩散、发展,而河南道相比长安来说,绝对是一个更加理想的发展空间,倘若完全控制住河南道,黄巢军可就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河南道对黄巢军来说不啻是一个海阔天空之所 战况究竟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个炮灰出现了,秒杀! 黄巢军走出商于古道后,立即开始进攻河南道,首当其冲的便是蔡州的秦宗权,面对黄巢军如潮水般的涌来,蔡州的秦宗权还是带着手下的兵众们进行了一番抵抗,但双方力量悬殊,结局早在意料之中,秦宗权毫无悬念地落败了,而秦宗权也是个爽快人,打输了,认输投降就是。 黄巢使其骁将孟楷将万人为前锋,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逆战而败。贼进攻其城,宗权遂称臣于巢,与之连兵。——《旧唐书》 秦宗权的倒戈投降不仅壮大了黄巢军实力,而且导致了第一道防线从中间直接崩溃,黄巢军的兵锋从蔡州直接跳到了陈州城下,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从蔡州出发直接插过陈州,是通往黄巢老家曹、濮之地的最佳捷径,陈州此番注定难逃战火的焚燹,大战一触即发。 ▲黄巢回归曹州最佳路线 面对蔡州如此轻易的败落,黄巢又有些飘飘然了,征服就是这么简单、爽快,河南道果然是个好地方,看来自己是选对了。 但是其不会想到,自己接下来将要面对的那个城池——陈州,却是一个将会是把自己拖入无底深渊的坚城,而此刻,城内的一个猛人正在摩拳擦掌,等待着黄巢的到临,他就是赵犨,一个正准备掰断黄巢军牙齿的硬汉。 ▲陈州城即将要经受战火的洗礼 血战陈州,三百余日,危城屹立不倒: 一、陈州的战前准备: 已而巢陷长安,犨语诸将吏曰:「 ”以吾计,巢若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必驱其众东走,吾州适当其冲矣!”乃治城池为守备,迁民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选其子弟,配以兵甲。——《新五代史》 赵犨是个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一般不容易被轻易击败,他从黄巢还在长安就推算出其败退后,将会到陈州来砸场子,这种推测的本领如果史书上没有夸大其辞的话,这个赵犨绝对是一个高明的战略智者。 让我们看看当初陈州的准备,就知道为什么赵犨敢于和黄巢选择死磕了,有能力,有资本,有信心,就是这么任性。 乃遣增垣墉,浚沟洫,实仓廪,积薪刍。凡四门之外,两舍之内,民有资粮者,悉令挽入郡中。缮甲兵,利剑槊,弓弩矢石无不毕备。又招召劲勇,置之麾下。以仲弟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以季弟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长子麓、次子霖,皆分领锐兵。—《旧五代史》 赵犨具体的应对准备如下: 高筑墙,修筑城防工事,该加筑的加筑坚实,该疏浚的疏浚挖深,该添备的城防武器赶紧装备上来,最终把陈州城防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争堡垒。 ▲加筑城防 广积粮,囤积粮草,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粮秣,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打仗最终拼的就是粮草,历史上围城围到城内人吃人的情况也是十分常见的,有粮在手,心不慌。 ▲囤积粮草 坚清壁野,把附近的人们全都迁入城内,不给黄巢军留下一人一粮,把这些人拉进城来,在战争中就能避免他们被驱赶来当攻城的炮灰,还能做为战时城防的防御力量。 ▲坚清碧野 上阵子弟兵,把自己的亲戚全都部署到要害城防位置,这就摆明了要拼命的节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华丽的阵容,确实让人可以相信,陈州绝对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上阵父子兵,战力超强 陈州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黄巢此刻气势汹汹而来,虽然让赵犨等人感到有点儿紧张,但并没有慌乱,黄巢,我一直等着你来。 二、 第一个来送的人头:大意的孟楷 孟楷作为黄巢军的先锋,在一战降伏秦宗权之后,顿时豪情万丈,河南道的这些节度使们,谁能挡得住齐军主力的锋撄,想当初大军渡过淮河西进长安之时,这些节度使们哪个不是缩头缩尾,躲在城池里面不敢出来,如今还不是一样,孟楷觉得,攻陷前面这个陈州城,也肯定是一个手到擒来的过程罢了。 ▲孟楷死于大意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位被黄巢视为心腹爱将的孟楷,马上便成为了陈州军队的第一个胜利战果。 楷既下蔡州,移兵击陈,军于项城;先示之弱,伺其无备,袭击之,杀获殆尽,生擒楷,斩之。——《资治通鉴》 孟楷阵亡的消息传来,让黄巢非常愤怒,蔡州唾手而得,一个小小的陈州竟让自己吃了这么大的亏,黄巢自然不甘心,非得灭了他! 三、黄巢的攻击VS 陈州的坚守: 六月,与秦宗权合兵围陈州,掘堑五重,百道攻之。 —《资治通鉴》 在交战过程中,黄巢才发现,原来陈州这么难啃,但难啃也要啃掉它,我们从黄巢后面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黄巢的思路也在变,在向着朝廷最不愿看到的方向转变,那就是老子不跑回老家了,准备打持久战,这河南道州郡,我要一块块全部拿下,全吞了。 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资治通鉴》 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资治通鉴》 ▲黄巢军的进击方向 立足陈州,四下出击,打垮河南道。 黄巢的这个想法无可厚非,但对于攻城,他却选择了先难后易,这个选择虽然被后世很多人所讥弊,认为其不应该将兵力白白耗费在这里,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陈州此刻就是河南道诸藩镇节度使的胆气,陈州只要能坚守得住,那么其他节度使就有底气继续坚持下去。 这种情况之下,旁边宣武军的朱温便可以从容地策应,而徐州、郓州、濮州等地的节度使们在唇亡齿寒的感召下,也会在后面跟进助力,这就是陈州坚守的最大意义,用不屈拖住敌军的脚步,感召附近兄弟单位助力,同时争取时间,等待朝廷的最后反击。 赵犨遣人间道求救于邻道,于是周岌、时溥、朱全忠皆引兵救之。—《资治通鉴》 ▲周边藩镇救援陈州示意图 屯兵坚城下的黄巢很纠结,其面前这个攻坚对象—陈州城,其如同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任凭自己的军队如何百般围攻,其却能够始终屹立不倒,每次摇摇欲坠的情况之下,其都能够再次挺转过来,更让人头疼的是周边其他藩镇的攻击和骚扰,让黄巢军还不得不持续分兵应对,疲于奔命,不停地出击,不停地损耗着。 放弃不甘心,继续很痛苦。 帝领兵于鹿邑,与巢众相遇,纵兵击之,斩首二千余级。 帝与许州田从异诸军同收瓦子寨,杀贼数万众—《旧五代史.粱书》 及黄巢攻陈州,秦宗权据蔡州,与贼连结,徐、蔡相近,溥出师讨之,军锋益盛,每战屡捷。—《旧五代史》 一面围攻陈州,一面应对朱温、时溥等人的骚扰,黄巢军就这样被死死地拖在了陈州城下,耗费了近三百个日夜,却始终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 屯兵坚城,久攻不下,历来属于兵家大忌,经年累月,黄巢军的士气开始低落起来,更要命的是粮草匮乏,这么多军队,人吃马嚼一天下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三百天呢,蔡州很快被吃穷了,整个河南道的粮草,凡是黄巢军能抢到的都快被他们吃完了,粮草短缺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陈州在围困之中苦苦支撑着,但黄巢军呢?他们也同样在死扛,谁能扛到最后?得看朝廷的行动了。 四、腾出手的朝廷开始安排计划 将近一年的时间,足够让朝廷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皇帝重新与各地节度使沟通联合,比如说派人去东面游说各个草头王藩镇节度使们,让大家统一思想,积极一致抵抗黄巢军;比如说去跟李克用再谈一谈,提醒一下,伙计收完转账,也应该把活做漂亮点儿了,总不能留个尾巴让人恶心吧? ▲沙陀军才是最后的杀手锏 当这边黄巢军陷入胶着状态之时,河南道的抵抗意识却愈发坚定,因为,皇帝给大家画了饼,再坚持坚持,伙计们,胜利已经不远了。 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赵兄弟与之大小数百战,虽兵食将尽,而众心益固。—《资治通鉴》 饥肠辘辘的兵卒们,蓬头垢面的百姓们,大家苦苦强撑着,用血肉之躯坚守着脚下这座残破的城池,而城下的黄巢军众们,此刻也渐渐失去了信心,他们也不认为自己能够一鼓作气攻克这座城池,双方就这样对峙着,互相等待着。 看谁能耗死谁? 五、沙陀军的绝杀 黄巢没有等到陈州城因被困无粮而最终崩溃陷落,反而等到了沙陀军出兵南下的消息,而这个时候,黄巢才发现,这么久了,自己除了蔡州之外,竟没有完全占领河南道其他任何州郡,还是一个没有根基、流窜的草寇身份。 ▲沙陀军的南下敲响了黄巢军的丧钟 二月,克用将蕃、汉兵五万出天井关。—《资治通鉴》 相比当初从商于古道走出,黄巢如今的境地非常被动,缺粮、疲惫的军队,只有蔡州弹丸之地的地盘,他已经没有别的更好选择,要么真刀真枪和沙陀军干一场,要么继续逃亡寻找其他方向跑路。 干吧! 但随着一系列失利的战况再次摆在眼前之时,黄巢最终胆怯了。 李克用会许、汴、徐、兖之军于陈州;时尚让屯太康,夏,四月,癸巳,诸军进拔太康。黄思邺屯西华,诸军复攻之,思邺走。黄巢闻之惧,退军故阳里,陈州围始解。——《资治通鉴》 当黄巢选择退却的时候,其失败的命运已经不可改变,当大军来到王满渡时,黄巢军与朝廷进行了最终的决战,一战崩溃,自此黄巢率领小规模残众向北突围逃窜,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这更像是一种自杀式的逃亡,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黄巢已经没有任何实力,前面的地界里,有着更多的捕食者等待着他们,准备用他们的头颅邀功,而他们只能选择继续奔逃,一直跑到被猎杀为止。 公元884年,六月,黄巢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的头颅被部属林言斩下,被时溥转献给了朝廷,自此黄巢军彻底沦亡。 陈州成为了令黄巢死不瞑目之痛,这个百攻不下的城池,最终扼杀了其崛起的最后希望。 ▲黄巢最终没有东山再起,如残阳一般隐入了黑暗之中 结论: 当黄巢从长安撤离而出的时候,军队的实力还很强,尚有一搏之力,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陈州城阻碍了其迅速夺取河南道的计划,屯兵坚城,久攻不下,让河南道各个藩镇最后统一、坚定了抵抗信念,最终失去了占领河南道的良机,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错失了自己东山再起的绝佳机会,最终被朝廷击灭。 也许,陈州就是黄巢的宿命,历史在这里停留了片刻,但最终没有选择改变方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曹操提出的“薄葬”是什么意思 又为何要给自己建72座陵寝 曹操提出的“薄葬”是什么意思 又为何要给自己建72座陵寝下一篇: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 正态分布的基础知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