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陶渊明只爱「 ”采菊东离”田园生活 错 陶渊明只爱「 ”采菊东离”田园生活 错 他还有「 ”千里走单骑”壮举

导语:陶渊明只爱“采菊出东”的田园生活?不对,他还有“千里独行”的壮举。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关羽「 ”千里走单骑”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殊不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年轻时也曾以文弱书生之躯「 ”千里走单骑”呢。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着,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兼任荆州江州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是,陶渊明九岁时父亲

陶渊明只爱“采菊出东”的田园生活?不对,他还有“千里独行”的壮举。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关羽「 ”千里走单骑”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殊不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年轻时也曾以文弱书生之躯「 ”千里走单骑”呢。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着,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兼任荆州江州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是,陶渊明九岁时父亲就不幸辞世了,家道立时中落下来。 失去父亲的陶渊明不得不和妹妹跟着母亲到外祖父家里生活,这个经历对陶渊明的一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陶渊明的外祖父名叫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跟随北伐名将桓温横扫中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兼名士,「 ”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他的个性作风在小外孙陶渊明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桓温。 外祖父家里藏书很多,这给喜欢读书的陶渊明提供了修生养性提高自己的机会。在东晋后期那个重道轻儒的时代,好学的陶渊明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神话之类的所谓「 ”异书”,所以,长大后的陶渊明思想中既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道家情趣,又有「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儒家胸怀。 晋安帝隆安四年,满怀激情,报国心切的陶渊明到荆州投奔北伐名将桓温之子,都督八州军事的后将军兼荆、江二州刺史桓玄。 陶渊明本来以为桓玄会像他的父亲一样有着北伐中原,恢复故土之志,可是等他来到桓玄身边做属吏时,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且不是一般的骨感——年轻气盛的桓玄根本无意收复被五胡异族占据的中原大好河山,却时刻觊觎着东晋皇帝的宝座,准备找个机会取而代之。以天下为己任的陶渊明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合污,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后悔自己当初远离家乡亲人来到荆州,在诗作中感叹「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第二年便借着老母病逝之机逃离虎口,回到了家中。 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陶渊明所预想的那样,桓玄举兵叛乱,攻入建康,夺取了东晋的军政大权,随后改国号为楚,把退位的晋安帝幽禁浔阳。 翌年,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等人自京口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晋安帝带到了江陵。 刘裕率兵继续西上讨伐桓玄时,满腔忠君报国之情的陶渊明凭着「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气魄,「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精神,乔装改扮后孤身一人冒着危险,从家乡浔阳出发,沿江而下,「 ”千里走单骑”,几经辗转赶到刘裕军中,及时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报告给刘裕,实现了他为民请命,为国尽忠的意愿。 后来,他在《荣木》第四章里仿效《诗经》写下了自己当时的兴奋之情「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在陶渊明提供的重要军事情报的帮助下,刘裕的军队及时准确地把握住了战机,迅速西进,一举击溃了桓玄的叛军,平定了严重威胁国家命运的这场大乱。 叛乱平息之后,刘裕把晋安帝迎回都城建康之后,开始着手整顿「 ”百司废弛”的东晋朝廷。 经过刘裕的一番治理,「 ”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但他冷酷无情,任人唯亲的一面也渐渐显露出来了——为了剪除异己,培植亲信,他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辜受累的王愉父子,却把众人皆曰杀的奸佞小人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要职。 耳闻目睹此类黑暗丑恶现象,陶渊明又一次深感失望,虽然他已是刘裕身边的镇军参军,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生活所迫,陶渊明不得不在叔父的推荐下到彭泽担任县令,于是历史的舞台上便诞生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辞官归园田居这流传千古的壮美一幕。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新高考合格性考试是每科都要考吗 新高考合格性考试是每科都要考吗下一篇:屈原为什么要要跳江 是因为不得楚怀王重视吗 屈原为什么要要跳江 是因为不得楚怀王重视吗

文章评论

  • ッ蕴籍

    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更是一位追求自由,勇于拼搏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