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历史辟谣:千年不衰的「 ”弘农杨氏”家族 历史辟谣:千年不衰的「 ”弘农杨氏”家族 真是项羽之死造就的吗

导语:历史传闻:延续数千年的“红侬杨”家族,真的是项羽死后创造的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导读: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役——垓下之战,在楚军的兵败如山倒中,渐渐落下帷幕。 一代英雄楚霸王项羽,面对滚滚乌江,不肯再过江东,毅然自刎而死,这标志着刘邦彻底取得了最终胜利。 自刎乌江 然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还有这样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 ”王翳取其头,余骑

历史传闻:延续数千年的“红侬杨”家族,真的是项羽死后创造的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导读: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役——垓下之战,在楚军的兵败如山倒中,渐渐落下帷幕。 一代英雄楚霸王项羽,面对滚滚乌江,不肯再过江东,毅然自刎而死,这标志着刘邦彻底取得了最终胜利。 自刎乌江 然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还有这样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 这里说的是,项羽死后,一共有5人分得了他的遗体,拿到汉王刘邦面前请功。 最后,其中一个叫杨喜的被封为了赤泉侯,封户1900户。此后,杨喜的子孙们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 ”弘农杨氏”。 据此,有人说,是霸王之死,间接促成了这个家族的兴旺,然而这实在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那么,「 ”弘农杨氏”到底是怎么崛起的?今天,我们作如下辟谣。 一、「 ”弘农杨氏”奠基人——杨敞父子 古今中外,一个大家族的确立,一般不是一代人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 杨喜及其子、孙,虽然是汉初的军功之一,但无人担任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更谈不上对西汉朝政产生影响。 在汉武帝时期,杨喜的孙子杨毋害甚至因犯罪被剥夺了封地、爵位,家道中落。 「 ”孝景四年,侯杨毋害嗣,六年,坐诈给人臧六百,免。中五年,杨毋害复封,十二年,元光二年有罪,免。” 汉武帝茂陵 不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人的出现,又为家族的兴旺燃起了星星之火,他就是杨毋害的曾孙杨敞。而杨敞之所以发迹,也并非沾了杨喜的光。 《汉书·杨敞传》记载:「 ”杨敞,华阴人也,给事大将军莫府,为军司马,霍光爱厚之。” 原来,杨敞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靠的是大将军霍光的提携,官至丞相。 后来,霍光打算废掉昌邑王,立汉宣帝。杨敞在其妻司马氏的劝导下,举双手赞成。他后来也得到了汉宣帝的食邑封赏。 霍光 杨敞的两个儿子杨忠和杨恽,也是非常出色的人才。特别是杨恽,因为后来告霍光谋反有功,获封平通侯,迁中郎将。 虽然后来杨恽被罢官,也失去了爵位,但其为官清正、仗义疏财,在天下博得了美名。 地位、财富、名声,杨敞父子无疑为家族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二、「 ”弘农杨氏”的崛起——杨震 在东汉时期,儒家曾出现了一位大人物,他有一个响当当的雅号——「 ”关西孔子”。而他就是杨恽的重孙杨震。 杨震少时好学,师从精通《尚书》的大儒桓郁。而桓郁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还是东汉汉章帝、汉和帝的老师。 因为桓郁帝师的地位,而东汉又非常重视儒学,于是杨震较早进入仕途,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杨震最初在地方任职数年,进入朝廷以后,得到快速升迁,最后做到了司徒、太尉,位极人臣。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杨震有着极高的个人道德操守。 当时,有不少人向杨震暗中行贿,而他却坚持分文不受,并说出了「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8个字,来告诫他们莫要贪赃枉法。 「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除了这句千古名言,《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的子孙吃不起肉、骑不起马,有人劝杨震为子孙经营产业,而他却不肯,坚持以「 ”清白”自处。因此,杨震的家族也获得了「 ”清白门第,四知家风”的美誉。 当然,杨震为人正直,不愿与得势的宦官们同流合污,所以最后被他们排挤出朝堂,遣归弘农。 70多岁的杨震,最终选择用「 ”饮鸩而卒”的方式,做了最后一次抗争。 杨震临死前,要求「 ”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家次,勿设祭词”,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杨震 三、「 ”弘农杨氏”的鼎盛—「 ”四世四公” 杨震去世一年以后,汉安帝病死,汉顺帝即位。朝堂上风云突变,开始对杨震清廉正直的一生大加赞赏,他的两个儿子皆入朝为官。 而杨震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也为「 ”弘农杨氏”的兴旺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震有5子,其中有名可查的是3位,分别为杨牧、杨秉、杨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杨秉这一支。 杨秉历任州刺史、左中郎将、尚书等职,汉桓帝延熹五年官至太尉;其子杨赐,官至太尉,后任司空;杨赐之子杨彪,官至太尉、太常。 杨震 东汉时期,以「 ”太尉、司徒、司空”为「 ”三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东汉末年,袁绍所属的袁氏家族,就以「 ”四世三公”而名扬海内。 但袁家对比杨家,还是要差了一点。从杨震到杨彪,杨家四代人有四人位至「 ”三公”,而且都是「 ”三公”之中最高的太尉,因此是名副其实的「 ”四世四公” 所以,《后汉书·杨震传》中说:「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四、「 ”弘农杨氏”的复兴——「 ”十一宰相” 东汉中后期,以杨震为首的四代人,让弘农杨氏成为世家大族。 但是,因为他们为官清廉、忠于汉室,不可能像袁绍、袁术兄弟一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所以,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杨氏一族必然没落。特别是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对世家大族有意打压。 杨彪之子杨修锋芒毕露,参与到曹丕、曹植的王储之争中,被曹操所杀。司马氏篡曹以后,杨氏子孙为了自保,也失去了祖先杨震身上那种直谏精神。 杨修剧照 西晋时期 , 虽然有所谓的「 ”三杨”,其中的杨骏还曾官至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因为朝局动荡,加上不得人心,很快被诛三族。 东晋时期,杨氏一族由于渡江太晚,没能获得发展机会。虽然有个别人物另辟蹊径、弃文从武,但多下场悲惨,终究未能成为「 ”王谢”那种大士族。 南北朝时期,杨氏一族不得已弃文从武,但这也不失为在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 其中,在北朝的西魏内部,「 ”弘农杨氏”的一支,也依靠着兵强马壮,成为了「 ”关陇世族”的核心成员,他们与「 ”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京兆杜氏”,成为当时的北方大姓。 「 ”关陇世族”跟随宇文家族对抗东魏、建立北周取代西魏、灭北齐统一北方。最后,「 ”弘农杨氏”成员杨坚夺取皇位,建立了隋朝。 东魏和西魏 虽然隋朝国祚短暂,但与「 ”关陇世族”关系密切的李渊起兵,建立唐朝。 「 ”弘农杨氏”的地位,并未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就此衰落。李渊建唐后,采取与「 ”关陇世族”合作的策略,采取联姻等多种方式,继续巩固杨氏家族的地位。 如唐太宗的杨妃就是出自「 ”弘农杨氏”。 整个唐朝,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大族对于仕途的垄断,但杨氏家族还是凭借着他们的文化「 ”软实力”,先后有 11 人拜相、近 90 人登科,因此也被称为是「 ”十一宰相”世家。 从东汉到唐朝,「 ”弘农杨氏”虽几经沉浮,依然实现了千年不衰。 结语:一个家族,或许会因为一个大人物的出现,而辉煌两到三代,但要实现持续千年不衰,则一定因为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家风。 我想,被称为「 ”四知先生”的杨震,用一句「 ”天知,神知,我知, 你知”的名言,就已经给「 ”弘农杨氏” 注入了这种基因。 因此,「 ”弘农杨氏”也将杨震奉为「 ”开基之祖”,取堂号「 ”四知堂”。 因项羽之死而让一个家族千年不衰?这实在是一种博眼球的夸张说法。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后汉书》、《两汉时期弘农杨氏研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SFC的动作游戏有哪些经典的 SFC的动作游戏有哪些经典的下一篇: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 非洲最多15国反对 为何说是非洲兄弟抬进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