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苏伊士运河危机 揭秘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

导语:揭秘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场英法以三国和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引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先后持续了近半年时间,最终以苏联和美国的插手而停止。美国和英国同属于北约联盟,而

揭秘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

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场英法以三国和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引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先后持续了近半年时间,最终以苏联和美国的插手而停止。美国和英国同属于北约联盟,而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

苏伊士运河危机时期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首先从美国国内的原因来说,当时美国任上的总统是艾森豪威尔。对,就是那个指挥过伟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的盟军总司令。当时的艾森豪威尔的总统任期已经接近尾声,所以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为自己谋求连任。而通过艾森豪威尔的政治集团对美国人民的观察,发现美国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愿意美国再次卷入到军事斗争之中。因此,结束苏伊士运河危机,可以为艾森豪威尔的连任赢得选举的票数。

从国际形势上来说,当时的美国和苏联正处于冷战时期,这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都在进行军备竞争,同时,美国作为一个高度民主化的政治集团,不愿意和任何殖民主义扯上关系。就美国方面来看,这样会削弱美国在冷战中的实力。而作为艾森豪威尔的好友,时任国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在向总统提交的一份报告中也声称,美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允许美国插手这一事件。

至于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为何不支持英国的问题,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元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老牌殖民国英国和法国对其原殖民地的控制权日益松懈,通过这次危机,美国将有可能将英国和法国逐出中东地区,由自己取而代之。

在苏联方面认为,这次危机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美国也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因此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利益上来说,当时美国是不可能支持英国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战双方的英法两国和中东地区两方面。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图片

英国几乎可以说是全程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耗费的资金堪称是天文数目,他之所以可以撑得过这两场战争,主要是依靠其在殖民国的收益。而苏伊士运河正是英国经济的最重要的收益之一。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英国在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彻底丧失,也同样给英国的经济和财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随着英法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溃退,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个超级大国趁虚而入,取代了英法在中东的势力。因此,形成了以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和以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这两个势力阵营。

英法两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帝国在这次战争之后也不复存在,英国从此以后,在北约联盟中的地位,难以望美国的项背,只能屈居第二。而法国也意识到依靠美国并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也发现核弹的重要性,因此下定决心研制本国的核武器。同时法国拉拢其他的欧洲国家,试图建立第三股势力,用以抗衡美国和苏联的力量。

对于中东地区来说,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影响则更为巨大,在战争中被以色列驱赶出国土的巴勒斯坦人,因此成为了流民,而随着流民的增长趋势,巴勒斯坦随后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阻止,并形成了以埃及为首的泛阿拉伯国家,埃及也成为了在中东地区抵抗以色列的根据地。

第二次中东战美苏立场是怎么样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美苏立场出人意料地支持埃及,让英法以联军在强大的政治舆论压力下,不得不停止了对埃及的用兵。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形势图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苏联方面正在处理匈牙利十月事件,这场由匈牙利学生引起的反对苏联运动,令苏联当局政府十分头疼。这次事件正好发生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因此在战争前期,苏联方面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这次事件当中。而当匈牙利十月时间的局势逐渐明朗化的时候,开始通过不同的措辞告知参战的各方势力。他警告以色列,威胁其如果不停止战争,苏联或许将采取同样极端的手段对付以色列。在对英国和法国的警告中则声称,苏联将以核武器攻击两国。这让当时的英国首相艾登和法国总理摩勒十分不安,因此要求美国履行北约同盟的条款。

在美国方面,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则声称,如果不停止这次战争,将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实在这个时候,美国的立场有些左右为难。如果帮助英国,可能会影响北约的团结,得罪阿拉伯国家,如果支持苏联,那么苏联将在这次战争获得最大利益。通过内部会议决定,美国方面决定,既不配合苏联的行动,警告苏联不得向英法军队动武,又指挥英法,令其尽快撤军,以结束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美苏立场令一路势如破竹的英法军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因此他们采纳了美国的建议,于11月7日宣布停火,22日在埃及全部撤军。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后果是什么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后果需要从交战双方来分析的,这场战争由于苏联和美国的介入,英法联军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政治上却一败涂地。相反的,埃及在军事上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在政治上,确立了其国际地位。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图片

在战前,以色列和英法联军共投入约10万兵力,拥有坦克400辆、火炮150门和作战飞机155架。在埃及方面,兵力约15万,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以及作战飞机255架。根据战后数据统计,埃及和联军死亡人数各约一千余人,属于基本持平,但埃及方面有两万多人受伤,两百多架飞机受损。原先埃及所谓的255架飞机,能投入作战的也仅有一百多架,因此这场战争给埃及空军带来的后果是具有毁灭性的,而且几乎是灭顶之灾。

在这场战争中,联军持续对埃及的五大城市进行了不间断的轰炸,埃及最繁华的五大城市因此而毁于一旦,约有1.2万幢建筑在这次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的空军炸毁,主要道路、交通设施也因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后果对于英法两国来说,是更具毁灭性的,通过这场战争,他们发现自己原先所谓的老牌殖民国的地位已经不保,取而代之的是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在运河东部的殖民地,已经不复为英法所有了。

唯一赚到了便宜的是以色列,通过战争他们迫使埃及打开了蒂朗海峡的封锁,因此以色列在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第二次中东战争经过是怎样的

埃及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经过半年时间的抵抗,最终在国际上多国的调解下,获得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图片

1956年10月,英法以三国在制定了对埃及的军事打击计划后,便先由以色列从西奈半岛从埃及军队进攻。当时的埃及军队主要驻防在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一带,因此很快被以色列军队击败。此时,英法军队也开始在塞得港登陆,并开始向运河地区推进。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发现埃及在在西奈中部防守兵力薄弱,因此在米特拉山口投放了空降军。埃及军队闻讯,派遣大量军队,对以色列的军队进行了包围之势。最终双方经过一天的激战,以色列军队占领了山口东部。

以色列军队进入西奈地区后,决定继续推进,他们在阿布奥格马地区建立了防线,并向埃及军队进攻,虽然埃及军队拼死抵抗,但最终阿布奥格马地区还是被以色列军队占领。

另一方面,英法两国根据事先商量好的对策,向埃及和以色列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两国停火。但遭到了埃及方面的拒绝,因此英法空军便开始对埃及的一些重要军事基地进行轰炸。在轰炸中,埃及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以色列在英法空军的掩护下,开始朝西奈地区进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政府只好下令,放弃整个西奈半岛。

在塞得港登陆的英法军队,开始沿着运河地区南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在埃及人民的抵抗下,英法军队进程缓慢。

英法以军队在埃及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苏联向英法发出通牒,如果不在埃及撤军,将以核武器攻击两国。英法方面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政府求援,但同样也遭到了美国的拒绝。同时,美国警告苏联,不得向英法两国动手,又转告英法军队,敦促他们尽快在埃及撤军。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英法在1856年11月撤军,而以色列军队则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经过半年时间后于1857年3月撤军。第二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

揭秘苏伊士运河危机对英国有什么影响

1956年,通过第二次中东战争,英国在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彻底丧失。这次苏伊士运河危机对英国有什么影响呢?

苏伊士运河危机时的英国首相罗伯特·安东尼·艾登

英国和法国原先一起控制着苏伊士运河的财政大权。而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接连这红海和地中海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的捷径。无论是在经济地位上,还是在军事地位上,都堪称咽喉要道。而英国主要从马来西亚运送锡和橡胶至欧洲的主要途径,正是通过这条运河,大幅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随着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的丧失,也就意味着英国可能途径此处的船只,将会被埃及收取高额的运输费用,或者从好望角远绕,增加运输成本,对英国的经济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战胜国,而战争需要庞大的经济开支,英国当时的财政收益,主要依靠的是其殖民地。而随着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失败,英国残存的殖民地已经逐渐开始不受英国管控,纷纷独立,使英国在国际地位上的影响一落千丈。

在国际上,苏伊士运河危机对英国有什么影响呢?由于美国和苏联的插手,英国人也认识到,自己如今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不允许他为所欲为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他们在国际上不可能有任何大的作为。从此以后,在北约联盟的关系中,英国只能扮演二把手的角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杜鲁门总统 美国杜鲁门总统生平事迹下一篇:柳永最著名的一首词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词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