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东方三大圣人 同时在世的三大圣人: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 你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

导语:如果你读过世界历史,或者把中西方的历史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东西方的历史大约在1500年以前,是如此的相似!不仅让人浮想联翩。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古王国时期,恰与《史记》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同时。一些专家据此得出了中国文明在埃及的假说,埃及是一个世界性的王国,所有文明的源头,学术问题允许讨论嘛,专家讲的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基于这

如果你读过世界历史,或者把中西方的历史进行比较,

你会发现,东西方的历史大约在1500年以前,是如此的相似!

不仅让人浮想联翩。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古王国时期,恰与《史记》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同时。

一些专家据此得出了中国文明在埃及的假说,埃及是一个世界性的王国,所有文明的源头,

学术问题允许讨论嘛,专家讲的也是很不错的。

而且基于这个假说,那么东西方历史如此相似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比如:古巴比伦太阴历与中国阴历 公元前20~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周期计算的太阴历,与中国夏朝所使用的阴历,不仅同时,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闰月。二者如出一辙。又怎么解释?

如果文明的源头都是一样的,解释起来就容易了。

这个就本题所指出的,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期,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25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剧作家汤显祖 英国着名剧作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杰出剧作家汤显祖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同于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亚被誉为西方戏剧之父,汤显祖则为中国戏剧之祖。不可谓不惊奇。

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基本同时登位,后来他们又相继去世,康熙死于1722年,彼得死于1725年。彼得大帝开创了俄罗斯帝国,康熙皇帝奠定了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两人俱为一世雄主。

公元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那个物质匮乏,科技落后,不甚文明的时代,

哲人对人性的思考,却达到了那样的高度,那样的层次,孔子一个人便让我们解读了两千年,

苏格拉底至今被西方人怀念,乔布斯愿倾其所有换一个与苏格拉底独处的下午!

世界在不断变化,即便暂且后退,方向确实前进的。

这样看来,古不如今,今不如明,但是中国普遍认为,明不如今,今不若古!

人心不古,一切都向古代看齐,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古人说的却一点没错。

我不知道公元前发生了什么,我却知道,在那个智慧大爆发的时代,擦出的思想火花,道尽了中国人的普世价值。

经典永不未过!

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两人年龄只相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两人一东一西,一儒一佛,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565年4月8日,迦毗罗卫国的美丽王后即将生产,有一天,她散步的时候突然感到不适,在她攀着树枝正要调适之时,孩子竟从她的右肋降生下来,而旁边的无忧树突然开出一朵莲花,孩子降生后就直直地掉在了莲花之中。孩子是个小王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悉达多王子脸若满月,福相具足,宝相庄严,生下来时就有很多吉祥瑞相,大地震动,一片光明,地上喷涌出一冷一热两股泉水。王子刚生下来,即可行走,他朝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环顾四周,高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算命大师对国王说,王子具足32相,80种好,将来如果在世,则成转轮圣王;出家,则一定能成佛。国王听了,很是担忧,为了不让王子出家,给王子修建了华丽舒适的宫殿,安排许多美丽的姑娘来服侍王子,让王子尝尽人间万种福分而不思出家一事。

悉达多王子的母亲在他诞生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的续妃波阇波提抚育。七岁开始接受学业培养,包括吠陀和五明学艺,以及兵法和武术等。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有一子名罗睺罗。 在一部早期经典中,他自述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无论武士或商人习以为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

当衰老现前时,青春显得多么短暂;当疾病现前时,健康显得多么脆弱;当死亡现前时,活着显得多么无常。这种对比让太子看到了世俗生活的虚幻本质。他发现,人生其实都在老病死的控制下,尤其是死神,可以瞬间推翻我们追求的种种结果。世间的人,一生忙忙碌碌地经营家庭,经营事业,却意识不到,这些东西和我们的关系那么短暂。

太子想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拿来追求这些?我应该去追求超越生死的涅盘之道。

后来悉达多毅然离开众多妻妾儿女与他父亲的期望,出家寻“道”。苦苦寻“道”,终于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他把原有的印度宗教思想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看法,整合成一套宗教系统,创立“佛教”。其中如“因缘观”、“轮回观”、“业力观”、“须弥山观”都是婆罗门教与其他印度教早已有的教义。

比如说,悉达多把“三道轮回”改成“六道轮回”,“因缘观”延伸成“十二因缘”,又如“十善业”、“十恶业”等等。

古印度时不注重文字记录,知识相传全靠一张嘴,你告诉我,我告诉他。佛教在诞生之初,就是释迦牟尼一个一个地给弟子授课,说这世界太苦,要从苦中解脱就得明白世事的无常,这就是佛教的原始教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湖北名人 历史上湖北襄阳有哪些名人下一篇:重复犯错 为何历史总是重复 而人总是重复犯错

文章评论

  • 淡紫色の梦境

    这篇文章介绍了历史上同时存在的三大圣人,展现了中国、印度和东亚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