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 ”致命行军”险些颠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缎带溪训练惨案

导语:《致命三月》几乎颠覆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Ribbon Creek训练大屠杀。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我们来快速看一下!■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营教官的形象,无论是在武装部队内,还是在外界眼中,都是出了名的严厉凶狠 看过电影《全金属外壳

《致命三月》几乎颠覆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Ribbon Creek训练大屠杀。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营教官的形象,无论是在武装部队内,还是在外界眼中,都是出了名的严厉凶狠 看过电影《全金属外壳》的朋友们,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Lee Ermey完美演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形象,但大荧幕上的这番形象并非是艺术加工或是夸大演绎的产物。 凶狠、不留情面、严厉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美国武装部队里,都是现实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的代名词。美国海军陆战队至今依旧秉持着这番教官形象,以通过足够凶狠的兽性来激发每一个新兵的意志力,从而使之脱胎换骨成为一名真正的陆战队员。 笔者曾经也不止一次的在交谈中,听到美国海军陆战队老兵和我反映过,那些在新兵训练营有过数年任职教官经验的陆战队员,即便在返回其它作战部队之后,依然会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过去过于沉浸于教官的角色,很难从中走出,对待比自己军衔低的同袍很不客气,时常大动肝火。 今天咱们要说到的这则历史事件,可以说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教育制度和教官形象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而它甚至险些颠覆了整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公众形象和新兵教育制度。 ■美国海军陆战队Matthew McKeon上士 Matthew McKeon上士,是一名历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韩半岛战争的陆战队员。从前线回来后,他便受训成为了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并前往美国海军陆战队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任职。而他作为一个老兵,也因多年作战经验所磨砺出的机警敏锐,深受当时指挥官的看好。 1956年4月,Matthew McKeon上士当时所带领的第71新兵排的表现,并未能使这位战场老兵的满意,其缺乏纪律性、训练懒散,促使Matthew McKeon上士屡次使用增加训练量的惩罚方式进行训导,但都以无效告终。 ■红框标出的即为「 ”缎带溪”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的位置 1956年4月8日,夜间九点左右,Matthew McKeon上士带领第71新兵排所有新兵,来到了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的缎带溪沿岸,希望通过夜间越河训练的方式,激发新兵们的集体协作能力和体能。 Matthew McKeon上士则是其中最先淌进缎带溪溪水,并担当向导的人,由于天色逐渐放晚,当夜此刻的缎带溪水位从一开始的及腰迅速涨潮至了颈部,溪水也愈发湍急变得寒冷。 ■直到事发后第二天,所有6名溺亡的陆战队新兵遗体才全部找回带至岸上 经过几小时后,第71新兵排方才渡河上岸,但全排75名新兵并未全员上岸,经过反复核实,确认有6名陆战队员已在渡河途中因体力不支而溺水失踪。 次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联合当地周边警力,动用各类船只在缎带溪展开搜救,仅找回5具遗体。直至事发后的星期二,才在一名有潜水经验的教官帮助下,顺利找回了第6具溺亡陆战队新兵的遗体。 此次缎带溪夜间越河训练中溺亡的陆战队员分别是Thomas C. Hardeman、Donald Francis O’Shea、Charles F. Reilly、Jerry L. Thomas、Leroy Thompson和Norman A. Wood,平均年龄18岁。 ■美国海军陆战队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为训练溺亡的6名陆战队员进行了简单的哀悼仪式 若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训练中溺亡的新兵还未算是真正的陆战队员,而美国海军陆战队高层依然决定对这6名新兵进行军葬。 但却在死者家属的执意要求下,领回遗体尽快返回原籍安葬,导致最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只是匆匆做了简短的哀悼仪式。 当然这事还不算完,受死者家属和当时媒体的压力,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社会舆论中的形象和关系突遇了史无前例的冰点和危机。外界一致呼吁美国海军陆战队,立即停止对新兵继续进行无节制且粗暴虐待式的训练。 当事人Matthew McKeon上士很快便被指控四项罪名,也包括严重的故意致人死亡和虐待压迫指控。 但很快这场庭审就因为外界舆论的推动,逐渐从Matthew McKeon上士个人问题,升级为了整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外界舆论层面的博弈。 ■美国海军陆战队时任总司令Randolph M. Pate上将;1956年7月,刚进行辩护走出法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Chesty Puller中将 这却使得当时的军事法庭颇为难堪,既要对Matthew McKeon上士做出合理公正的判决,又要驳斥外界舆论,以维护武装部队的荣誉和形象为先简直谈何容易? 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Randolph M. Pate上将亲自出庭辩护,以解释Matthew McKeon上士作为新兵教官在实际训练中的合理性。然而,作为陆战队时下第一把手的他,此番出庭却相反激起了媒体更不买账,差不多就是纷纷指责他「 ”只是在敷衍地回应和护犊子”之类的话云云。 直至1956年11月,一名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极具威望的灵魂式人物亲自出庭,才正式震慑住了外界的职责并使之哑口无言,顺利挽回了整个陆战队的颜面,而他就是已在1955年退役了的Chesty Puller中将。 Chesty Puller中将出庭期间,反复坚持重申自己站在Matthew McKeon上士一侧和维护美国海军陆战队价值的观点立场。 首先他认为「 ”严苛纪律和训练对于陆战队尤为重要”,并重磅式地向媒体驳斥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韩半岛战争夜间作战中付之惨痛代价的亲身经历,同样作为是那场战争老兵的Matthew McKeon上士不可能不深知这一点。 另外,Chesty Puller中将经过调查,也甩出了一系列此前美国武装部队因训练期间非战斗减员的溺亡案例给媒体,用以告诉外界认清「 ”军内训练事故难以完全避免”。 ■同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帕里斯岛新兵训练营所拍摄,分别为1956年3月以及1957年4月新兵排及教官的合影,不难发现其中教官的人数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公众的声讨逐渐消散之后,缎带溪事件的审判宣告结案,Matthew McKeon上士最终被判定的罪名则是较此前更为轻微的职务疏忽罪及执勤期间饮酒罪,禁闭三个月并降级至二等兵。 美国海军陆战队事后也结合此事件,立即做了内部反省和调整,当然这一切都首先基于对继续秉承严厉新兵训练制度的态度保持不变,但开始设立更为规范化的陆战队教官学校制度,以强化培养后续新兵教官的领导能力、教育心理学和说服能力。 并由原有的每个新兵训练排仅安排2至3名教官,调整为至少3名或以上新兵教官,以强化教官间互相监督和均匀教育新兵的效果。 而Matthew McKeon后来也只是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基地内担任厨房杂务工作,直至1959年因个人身体原因被迫退役。此后的数年间,Matthew McKeon因战争原因加上缎带溪事件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直到2003年去世前都始终对缎带溪事件深深自责内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巨型毒蝙蝠 秘鲁巨型蜈蚣 令蝙蝠都闻风丧胆的生物下一篇:螳螂的生活习性 魔花螳螂:又称为螳螂之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