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 陆逊为何不追击刘备杀入蜀汉 这太难了

导语:夷陵之战烧连营后鲁迅为什么不追刘备进蜀汉?太难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 ID:shuosanguo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直接追击刘备杀入蜀汉?其实这太难了~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是

夷陵之战烧连营后鲁迅为什么不追刘备进蜀汉?太难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 ID:shuosanguo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直接追击刘备杀入蜀汉?其实这太难了~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是蜀国国运的转折点。当时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新率数万精兵出征东吴。而东吴的孙权屡次求和不成,便派出陆逊出战。 战争早期,刘备凭借的军力的优势连克数城,直到夷陵地区,此时蜀军如果再向前就会走出山区,进行平坦的荆州核心地带。陆逊也知再退就会丢失荆州,蜀汉部队单兵能力的优势就会无限放大。因此双方在夷陵地区形成僵持,毕竟在军力方面相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么大。 让刘备获得优势的正是地形,蜀军擅于山地战,而吴军相比更擅于水战。因此在前期出川的山地,蜀汉优势明显。但一旦双方形成僵持,山地地形又变成了导致刘备失利的一大原因。正因为缺少能够大面积聚集的扎营处,刘备采用了连营的驻扎方式。更失败的是,炎热的夏季再加上山中茂密的植被,成就了之后陆逊的「 ”火烧连营七百里”! 之后,刘备退回白帝城,不久后病逝。但奇怪的是,蜀军既已大败,为何陆逊没有乘胜追击呢? 在《三国演义》中,陆逊确实是追击到了白帝城附近,但却被诸葛亮的八卦阵所困,差点丢了性命。因此退回荆州。而在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史书《三国志》中,是否有吴军追击刘备的记载: 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三国志 先主传》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三国志 陆逊传》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吴军确有追击刘备的行为。但并非陆逊所率领的本队,而是由李异等人率领的小部队而已。那为何陆逊不选择亲自率大军追击,甚至直接捣入益州核心呢?其实真的很难! 其一:曹魏在北虎视眈眈 夷陵之战真的只是蜀吴之间的战争?NONONO!曹丕此时也对此十分之关注啊! 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髃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 ——《三国志 曹丕传》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曹魏也是十分乐于见到蜀吴相争的,且在听完汇报之后预言了刘备的失利。而此时的孙权呢?早已上书向曹丕称臣了,其理由也非常简单,不想两面受敌。 要知道这三国时期的老大可不是蜀国和吴国,占据了北方的魏国才是最强悍的存在。说白了无论是蜀国还是吴国,对于魏国都是留了一手的。当曹丕得知了刘备伐吴之时,便早已在暗中准备军力,准备以助孙权讨伐刘备的名义南下。陆逊正是因为担心引狼入室,所以在夷陵大胜之后,便只派偏军追击,自己的注意力早就转向了北方的曹魏。 其二:入川的地形限制 ”入川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不是后人编的。当时刘备在手握荆州四郡之后,也是苦于难以入川,直到刘璋相请,才给了刘备这样一个天大的机会! 当时陆逊如果要趁势追击入川,水路逆流而上的难度可想而知,而陆路方面三峡一带的”山路十八弯「 ”也够不擅山地战的吴军喝一壶的!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地区就是山高,路远,林深,这段山路可谓是难以逾越的天堑。而且更何况,蜀军并非全灭!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军队留守巴中一线和后方。如果东吴进军巴蜀,这些对蜀地情况熟悉善于山地作战的士兵,必然会给东吴军队留下一个难忘的教训。届时能不能退出来也是个巨大的疑问。 北有曹魏,入川又困难!那此时的陆逊必然不会冒险深追,于是他派出了李异等人,追刘备至白帝城,并在南山一带屯驻至八月收兵。说白了,不是陆逊不想杀刘备,真的只是深追的风险太大了!还是见好就收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安史之乱 李白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下一篇:古代发髻的盘法 古代的发髻是怎么盘的 古代固定发型的方法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