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浙江福建都没有大河 为什么不缺水

导语:浙闽没有大河。为什么不缺水?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浙江,是先有河名?还是先有地名? 答案是:地名在先,河名在后。而且,这种命名并非今天形成的,而是早在汉代就有了。先有钱唐县,后有钱塘江。 钱塘江是吴越地区的地理分

浙闽没有大河。为什么不缺水?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浙江,是先有河名?还是先有地名? 答案是:地名在先,河名在后。而且,这种命名并非今天形成的,而是早在汉代就有了。先有钱唐县,后有钱塘江。 钱塘江是吴越地区的地理分界,左岸是浙西吴国旧地、右岸是越国旧地。关于这一点,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就说了:「 ” 余暨以南属越,钱唐以北属吴, 钱唐之江, 两国界也。” 浙江省及周边地区1-3级水系图 制图-大地理馆 这里将今钱塘江称为「 ” 钱唐之江”,今河流名还没完全形成,后人在此基础上渐渐将流经钱塘县境内这段江水称为「 ”钱塘江”。 这种现象几乎遍及整个钱塘江流域:上游新安江是新安县,常山港常山港流经常山县、衢江流经衢州、兰溪流经兰溪县、桐庐江流经桐庐县、富春江流经富阳市、江山港流经江山县、金华江流经金华市、分水县流经分水县、昌化溪流经昌化县。 该流域其他支流还有武义江、永康江、澄潭江。 浙江省主要水系名称图 制图-大地理馆 可以说,钱塘江流域就是一个河流-地名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样本。 在这一带行走,你只要记住城市地名,基本也就知道河流的名称了。除以上说的大地名,浙江的乡镇、村落对应当地河流的应该多如牛毛。随便举例,如泗安镇对应泗安溪、平水江对应平水镇、大竹溪对应大竹溪乡,这样的村庄地名,就更数不胜数了。 浙江的小伙伴,尤其是钱塘江流域的,可以找找自家所在的市、县、乡、村地名,是不是普遍有这种现象? 另外,浙江有地名并非跟当地最大河流同名,但仍然关系密切:如宁波的甬江,甬成为宁波的简称;温州的瓯江,瓯成为温州的代称;婺州的婺江,虽然后来变成了金华江和进化史,但古名婺成为金华的代称。 河流名称与城市地名或简称同名,这在其他地方有零星存在,但在浙江是「 ”遍地开花”,可以说省、市、县、乡、村,「 ”水地名”无处不在,且「 ”一地对一河”,堪称奇葩。 这种独特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浙江没有超级大河,却闷声发大财 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游牧、渔猎时代。这三种生产方式,都离不开水的哺育。可以说,任何省份境内的聚落,都跟水的关系很密切。但是,为啥浙江的水地名最密集,且有河流-市镇「 ”不离不弃”的一一对应的独特景观呢? 有人可能说,是因为浙江河流多。这的确不错,除了钱塘江,浙江的杭嘉湖地区还占据江南平原水乡——太湖平原的一部分。 浙江省主要地形区 制图-大地理馆 说起中国河网和市镇最密集的区域,当属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这是江南的核心区域,历代倚重的财赋重地,今天分属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 不过,在地名上,这一带的水相关地名并不算多,县级以上的主要有上海、湖州、江阴。可见,江南水乡水系密度极大,「 ”水地名”比例并不高——由此看来浙江地名现象,跟水系密度关系不大。 太湖平原的浙江部分,即杭嘉湖平原,只有杭州跟钱塘江有对应关系——更多「 ”水地名”则在广大的浙西、浙中、浙南的山地丘陵地区。 中国哪个省河流数量最多? 官方或科学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猜因为比较尺度不一,各省拥有河流数量也不同。 那么,比河流长度和径流量呢? 以长度而论,浙江最大的水系钱塘江在国内排不到前二十;以流量而论,钱塘江列第二十二名,第二大水系瓯江流量排在第三十二名。 60条河流的流量排行榜上,浙江省也只有这两条河上榜。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排名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水利部网站 光盯着河流数据,看来行不通,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地形图。 我们的基础地理课上就学到了,东南地区有个地形区叫东南丘陵——它又分为三大块,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湖南东部、江西全省和浙江西北部的江南丘陵;钱塘江以南到广东潮汕地区的浙闽丘陵;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组成两广丘陵。 浙闽丘陵示意图 这三大块中,山地丘陵地貌最密集、独立性最强的是浙闽丘陵。这个地形西部的仙霞岭—武夷山一线,就像一道天然长城,让这块区域显得与众不同。 河流水系也因地形而自成一家,水文上称为「 ”东南诸河流域”,在长江、珠江水系的夹缝中。其中,最大的水系是闽江,第二是钱塘江,这两条江为中心,形成了闽、浙两省——这个流域,也几乎就是浙闽丘陵地区。 中国流域水系图分区10标注浅灰色区域,即为东南诸河流域图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其他省份虽然有大河过境,但因为河流经过多省,其径流量其实是各省「 ”共享”的。 浙江、福建两省,河流虽然都不长,但有一个好处:水系独享。也就是说,境内河流多从本省发源,基本是水资源自产、自用。另外,亚热带地区的浙闽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植被葱茏,而西部隆起的山脉,又与东部平原形成了一两千米的落差:落差大,有利于集水区的形成。破碎的丘陵,利于支流水系的发育——这样一来,河流虽不长,但单位流量十分丰沛。 河流的这种特征,似乎也跟这两省的经济状况和地域性格一致:表面的GDP数据未必光鲜,但民营经济发达,资产丰厚,喜欢闷声发大财。其实,在现代化交通未普及之前,地形与水系的独立,对区域文化的形成影响极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现代化的发展,而越来越薄弱——但毕竟,现代社会的历史长度还不够长,地理环境因素的强大惯性,还在继续。 以下看一组浙江江南水乡的风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日本居心不良 被苏联坑了两次 最惨的一次差点从地球消失下一篇:关于蚕桑文化的作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