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西汉中央级文字档案"骨签「 ”展现汉代硬笔书法

导语:西汉中央级文本文件《骨签》展示了汉代的硬笔书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骨签 骨签档案,发现于西汉王朝皇宫的官署遗址,属于汉代中央级的文字档案材料。骨签档案由兽骨削制加工成片状,一般长5.8-7.2厘米,宽2.1-3.

西汉中央级文本文件《骨签》展示了汉代的硬笔书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骨签 骨签档案,发现于西汉王朝皇宫的官署遗址,属于汉代中央级的文字档案材料。骨签档案由兽骨削制加工成片状,一般长5.8-7.2厘米,宽2.1-3.2厘米,厚0.5厘米,大小相近。 其形制基本相同,为长条形,上下两端加工成圆弧状。骨签上镌刻有文字,少则两三个字,多则十几个字,分为1-4行,内容为进贡物品的名称、规格,各级工官、工匠的姓名等。 ★简 介★ 甲骨文 同样是在骨头上刻字,殷墟甲骨文名扬天下,已经是一个不能再响亮的名字。可西汉的未央宫骨签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鲜为人知。 未央宫作为西汉帝国的皇宫,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足足有北京紫禁城六个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1986年9月至1987年5月,中国社科院组织的汉长安考古队, 发掘了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出土骨签6万多件,其中有刻字的5万7千多件。 骨签多以牛骨制成。一般长5.8至7.2厘米、宽2.1至3.2厘米、 厚0.2至0.4厘米。骨签形制基本相同,上、下端加工成圆弧形。 这是西汉中央档案馆的标签。选用千年不朽的骨质材料刻字, 真可谓用心良苦。正说明这项工作是国家工程。 骨签刻字的内容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为物品、编号、数量、名称等,这类骨签一般为一行字,个别也有两行字者,字数少者两三个,多者七八个; 元年河南工官令谢丞种 定作府啬夫国辅始工始昌造 第二种为年代及工官:「 ”河南工官”、「 ”南阳工官”、「 ”颍川工官”,以及其相关各级官吏、工匠之名,这种骨签一般为二至四行字。 这批骨签年代贯穿整个西汉。正处汉字字体与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西汉的刻石存世不多,而未央宫出土的近6万件刻字骨签,字数多达近百万字,这对于西汉时期的书法研究,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资料啊。 拇指大小的骨签上,竟然刻有十几个字,且刀笔毕现,具体是何人用何工具所为?令人不可思议。 文字是直接刻上去的,形同篆刻的边款,用刀如用笔,刀法即笔法。骨签结字是便于刀法而成,走刀刻字方便而为之,隶中带草,熟练而自然,一派古朴天真烂漫。它们是「 ”硬笔”书法,又有硬笔难以表达的丰富质感。 1 河南工官 2南阳工官 三工官刻字风格不同,河南工官较工整,南阳工官和颖川工官生动和随意,草化色彩浓。和同时未央宫出土的汉简相比,木简奔放、流利、艺术性强;而骨签古拙、劲实。 这批骨签出土30多年来,只有《书谱》等少数媒体推介过。 近6万片刻字骨签一直在仓库中沉睡。骨签的书法价值与学术研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张培元先生曾如此评论骨签:其书风率真,绪秦遗派,奇异不古,斯文在在;上溯三甲契刻,乃有汉之遗响,绝天骄而耀人寰,于汉字源流及其变迁和书法之研究创作有至关重要之参考,迄今书界未获足够关注,甚为惋惜。 作为当时的中央档案馆资料,骨签身份自然不低,刻字者定是训练有素的行家里手,但作为器物标签使用,更多以实用功能为主,因此风格没有甲骨文、金文庄重,是西汉日常书风的体现,可视为汉代的「 ”俗隶体”。 骨签正处古隶向隶草过渡阶段,特殊阶段的隶草简化规律,是研究章草形成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沈之珍先生认为:未央宫同时出土的木简和骨签,代表着章草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灵动,一是古拙。骨签简笔、借笔,审美及神态上,都与章草相通。值得深入借鉴。 骨签反映了书与契的和谐。用笔为书,用刀为契。书与契自古就相伴而生。二者分别代表着书法笔法中文与质两大方向和风格。刀法和笔法虽不相同,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 这些「 ”骨签”同甲骨一样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基督徒进孔子说"我不是圣人圣人在西方"预言下一篇:破四旧的人遭报应 破四旧那帮人现状 是不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