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成钧 此人违抗命令 大胆让地主儿子当游击队长 事后证明这招真高明

导语:1.程军违抗上级命令,私自扩充军队1938年初,程军奉命从延安康达到新四军第四师第八团一营担任营长,到达抗日前线。到达八团一营后,他忙于两件事:训练和扩军。练兵是为了打日本军队,扩军是为了壮大自己。由于程军在红军时期有扩军

1.程军违抗上级命令,私自扩充军队

1938年初,程军奉命从延安康达到新四军第四师第八团一营担任营长,到达抗日前线。到达八团一营后,他忙于两件事:训练和扩军。练兵是为了打日本军队,扩军是为了壮大自己。由于程军在红军时期有扩军经验,到1939年初,一营一次就招收了一千多名新兵。成俊保留了200名新兵,其余的都被派往该团。没想到的是,团里把新兵退役了,说是上级指示的,不允许随意扩充队伍。

程军说:“扯淡!朱先生说,如果你太软弱,国民党就不和你谈统一。只有你们暴力扩大队伍,国民党消灭不了你们,他才会坐下来和你们谈判。”

负责退兵的同志进一步强调,王明同志在全国参政会上讲话时,提出八路军、新四军要同国民党军队一道实行“五个统一”。陆军副司令项英也指示新四军要实行“精兵主义”。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执行不要随意扩军的指示。

对此,程军感到不解。

这时,新四军参谋长张来到了皖东。程俊向张汇报了扩充军队的情况。张听后,没有否定程军,而是采取了变通办法,将第一营扩大为新四军先遣团。他对程俊说:“必须迅速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这是摆在我们眼前最紧迫的中心任务。你和八个团、两个团,在铁路以东,沿来安、天长、嘉善、彝一带移动,建立中央根据地。"

根据张的指示,1939年4月,第八团和第一营正式扩编为新四军先遣团,程军任先遣团团长。今年7月,先遣团改编为第十团,进入皖东盱眙、嘉善地区,隶属新四军新组建的第五支队。第十团的政委是赵。从那以后,程军和赵齐敏搭档了10多年,结下了生死之交。

程军、赵率领五个支队十个团,先后到嘉善、盱眙两地,连续两次击败日军。凭借两次胜利的余威,程军主动指挥十个团扫除当地的维护会、汉奸、土匪。

02.程军大胆吸收地主的儿子当队长

然而,困难来了。军队扩大了,但吃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无奈之下,程军只好和国民党盱眙县县长秦庆林谈判。秦庆林支支吾吾道:“请你们军方出示省政府办公室的公文,我们就照办。”

粮食短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种难以治愈的怪病在部队流行起来。十个团经历了大规模的逃亡和减员。和赵商量后,程军想:“关键是要弄粮食!”

赵齐敏提议向地主借粮。向地主“借粮”是无奈之举。开明的地主善于借贷,但对于那些不肯“拔毛”的地主,他们得想个办法惩罚才能得到粮食。在“借粮”的过程中,一个叫宋的地主带着儿子宋恩光去找程俊,问他能不能让儿子当游击队长。团队是自己拉起来的,他可以从宋家筹集3000吨小米。程俊一知道,原来宋朝的地主老是受县令秦青林的苦,要儿子参加游击队,这样他才能站得直。既然这样,为什么楼主的儿子不能当队长呢?和赵商量后,程俊觉得可行。

于是程军对宋恩光说:“你把队伍拉上来!”几天后,宋恩光真的拉起了五六十人的队伍。

程军大胆任命宋恩光为游击队长,地主家也带来了粮食,缓解了部队的粮食问题。

03.采用“酵母面团”的方法整合团队

虽然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让地主的儿子成为游击队长还是新鲜事。消息迅速传开后,盱眙、凤阳、嘉善等地涌现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游击队。

经过程军的分析,他认为这些游击队就像大海里的潮水一样,来去匆匆。程军与赵商量,大胆采用“酵母面团制作”的方法来稳定这些队伍。于是,程军把十团的5个连分成10个连,让这10个连和游击队合编。游击队队长全是总兵,原总兵全是副总兵,原班排长、老兵也散混在游击队里。

结果证明这是个好把戏。当时很多部队没有这样做,很多游击队在反摩擦斗争中叛变。程军掌握的游击队都在我军手中,没有发生兵变。就这样,程军的十个团从不到五百人迅速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兵力扩大了三倍。

程军灵活大胆的处事风格使军队得以迅速扩张,不断增强了红军的抗日实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田园乐的意思 田园乐意思 王维下一篇:穆桂英的故事 豫剧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剧情特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