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台湾共产党 台共党人:彻底的革命者 历史的失踪者

导语:兰伯洲笔下那些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台湾共产党人,不是在刑场上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就是在狱中度过了青春岁月。然而,由于政治禁忌,他们的故事一度被掩盖和歪曲。这是整整一代人被毁灭的历史。纪念白色恐怖时代,马厂镇河堤是国

兰伯洲笔下那些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台湾共产党人,不是在刑场上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就是在狱中度过了青春岁月。然而,由于政治禁忌,他们的故事一度被掩盖和歪曲。这是整整一代人被毁灭的历史。

纪念白色恐怖时代,马厂镇河堤是国民政府用来枪毙政治犯的著名刑场。一群年轻人因为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而被枪杀,包括来自mainland China的“渗透者”和来自台湾省的同胞。时光飞逝,刑场变成了公园。台湾省政治受害者互助协会定期在马场町公园举行活动,缅怀死者。

作者:罗宇

1968年1月26日、27日、28日,作家白洋在《黎姿晚报》“采灯杂记”栏目发表三篇文章,感叹这个叫杨洋的年轻人厌世,有自杀倾向。

事件的起因,源于元旦那天,白洋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

对方自称是检察官,称有人在酒店自杀,并留下遗书点名给他,要求白洋去验尸。

白洋到达酒店,看到死者在遗书中写道:

帕克老:

以你的老和聪明,不难想象我是谁。现在请告诉华银,刘男孩自杀时,他朋友的孩子在厦门。我爸自从被法律强制执行后就没来过我家,花一点钱给我也不心疼。在过去,我感谢你的鼓励。我父亲是张治中,除了让刘董事长把我火化之外,别无他法。

两张彩票,请核对一下。

阳阳上

仔细回想,白洋终于想起来,杨洋是他的一个读者,去年10月给他写过信。在信中,杨洋问了两个问题:没有兄弟或父母双亡的人是否免服兵役?现役有以上项目,可以申请退役吗?白洋因此断定杨洋十有八九在服役。

因为杨洋在遗书中委托刘董事长火化我,白洋试图找到华南银行董事长刘广漆。刘贤先在电话里说不认识杨洋,大部分都是穷人。只是那天晚上,刘又给白洋打了电话。可惜,当时后者正在街角与人下棋,刘匆匆挂了的电话。

之后,白洋在殡仪馆见到了来自嘉义的杨洋叔叔张载湉。他问杨洋的父亲为什么姓张,张解释说杨洋的祖父姓杨,他是被张家收养的。

1月3日,杨洋被火化。他的故事似乎到此结束,但他的遗书中却有疑问:杨洋和华南银行董事长刘广漆地位悬殊,但他的话为何不敬?他的父亲张治中和刘是什么关系?另外,张治中为什么会被“强制执行”?

毕竟白洋不是研究台湾省现当代史的人。他没有深究这个复杂的事件。直到多年以后,各种谜团才被台湾省作家兰伯洲一一解开。

1993年底,经过几次探访,兰伯洲终于来到了台湾省嘉义新港至云林北港公路旁的一处废弃墓地,这里埋葬的是上世纪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牺牲的共产党人张治中、吉焦,以及他们留在人间却自己结束生命的子女杨洋。几十年来,没有一个陌生人来参观过这个荒芜的坟墓,这对夫妇似乎是迷失在黑暗中的“历史失踪者”。经过十几年的调查采访,兰伯洲根据国民党档案、不同党派的回忆等线索,撰写了报告文学《台湾共产党的悲歌》,让隐藏的过去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挽歌》初稿于1994年完成,但兰伯洲用了近20年时间进行补充和修改。2012年,该书在台湾省出版,大陆版于今年7月面世。该书以台湾共产党党员张治中的命运为线索,勾勒了台湾共产党在近代史上的跌宕起伏。

激进的革命者

在《挽歌》易稿的近20年时间里,一直坚持写作的兰伯洲,始终将写作主题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台湾省的白色恐怖时期。为了收集幸存者的历史证词,他几乎走遍了台湾省的所有城镇和村庄,以及mainland China、香港、日本等地,一步步构建了那些被历史遗漏的片段。根据他的说法,张治中是最难写的人,但他不能被绕过。

之所以难,是因为“台湾省省工委”原武装部长张治中作为一名成熟的地下工作者,是一名“彻底的革命者”。兰伯洲说张治中匿名,很低调。“几乎没有留下笔记或照片。我看到的国民党档案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他的家乡不真实。”

然而,兰伯洲却像一个侦探一样循线而行,剥茧绢丝,一一对比,最终还原了张治中的人生轨迹。

张治中1910年出生于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南部嘉义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原名张庚。像许多20年代的台湾省学生一样,他10岁时在mainland China上中学,并参加了学生进步运动。之后,他曾回台湾省宣传发动共产主义运动。被捕后,他假装发疯逃跑,然后去大陆参加抗日战争。1932年,张治中经台湾农民团体核心成员侯朝宗介绍进入中国革命互助会,抗战爆发后侯朝宗改名为刘。此人就是张治中儿子杨洋在给白洋的信中提到的台湾省金融界的领军人物。1939年,张治中在延安抗日大学受训后,到冀南军区刘伯承的敌工部从事对敌宣传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治中携新婚妻子秘密回到台湾,她既是中共党员,又是江苏人,并与台湾省岛的谢、杨、吴克泰等“台湾老共产党人”建立联系,指导他们的工作。回到台湾后,张治中化名为杨春林,这或许正好解释了儿子为何取名杨洋。

原机构合并重组后,由张治中参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曾担任武装部委员、部长,领导海山、桃园、新竹工作。同年,张治中批准吴克泰介绍的李登辉入党。“二二八事变”后,张治中接管东石乡看守所,释放犯人,继续组织建安群众武装斗争。1949年12月31日,张治中被捕,几次坚决不肯投降。1954年3月12日,45岁的他被枪决。

在兰伯洲看来,在复述共产党员在台湾的生活故事时,之所以绕不过张治中,是因为当时中共派了四名党员到台湾组成工作委员会,除了张治中之外,还有蔡孝乾、洪有桥、陈泽明。四人都在1950年前后被捕,但只有张治中不肯改过自新,被杀害。“他是一个标杆。”兰伯洲说。

“翁泽生、王万德、、侯朝宗、秋山、李登辉、谢等人物在残酷斗争的时代,通过不同的道路参与了中国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斗争、牺牲、坚持、异化、投降、背叛是描述这个时代不同政治选择的基本词汇。张治中和他们的交往,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共同反映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曲折复杂的现代化历程。”清华大学教授王辉在《悲歌》序言中所写的上述文字,或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张治中在台湾共产党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兰伯洲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台湾省组织的暴力起义和武装分裂主义,是从张治中到达台湾省开始的,以张治中牺牲告终。与他的观点相对应的是,“老台共”吴克泰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张治中“以为‘老台共’会掌握一部分武装力量,然后再回到台湾省。不幸的是,当他回来时,他什么也没看见...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根据各方的口述和可得资料,张治中“潜伏”到台湾省后,不仅“从零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台湾的工作,而且逐步推进。特别是当历史的洪流涌动到1949年,台湾工委决定把欢迎解放的政治口号变成与解放合作。

第一个行动是发动反国民党的政治宣传运动,鼓励台湾省人民起来战斗,配合解放军登陆作战。

国民党“保密局”、“历年办理抢劫案件汇编”机密要求中记载的场景或证照,为台湾共产党的行动提供了证据:7月11日一夜之间,共产党人在台湾省岛内所有重要地区广泛散发反动传单,张贴反动标语...土匪党的反动宣传运动发展迅速,地域广泛,土匪们铤而走险,牺牲自己的“革命热情”发挥了很高的作用。

拒绝改过自新,平静地死去

时间进入1949年夏,张治中的组织活动更加激烈和活跃,如成立集体训练班,挑选积极分子策动他们进山,设法购买枪支弹药组成小武装队,开展地下武装活动,形成游击根据地的雏形...

12月,在竹南地区干部学习课上,张治中还谈到了在台湾省当前形势下,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联系和领导群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车胤怎么读 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的下一篇:焕脸 网剧《焕脸》剧情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