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工作餐 揭秘:盘点中共领袖们吃过的工作餐

导语:1971年,毛泽东在南京董娇饭店的餐厅点餐。 1958年,周恩来到重庆长寿湖游玩,恰逢他60岁生日,只吃了一顿简单的工作餐。 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布子铺,付了账,端了盘子,拿了包子。据报道,他点了

1971年,毛泽东在南京董娇饭店的餐厅点餐。

1958年,周恩来到重庆长寿湖游玩,恰逢他60岁生日,只吃了一顿简单的工作餐。

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布子铺,付了账,端了盘子,拿了包子。据报道,他点了两两个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末。他消费了21元,吃得干净利落。

他的工作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友们不断称赞。其实领导的工作餐一点都不神秘。但是,工作餐吃什么、怎么吃,真的不是一个只和饭碗有关的小问题,它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

毛泽东看着大家,笑着问:“今天谁请你?”

说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一个熟悉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达来自吴,他在1968年至1976年间担任家族的生活经理。他说:“在毛泽东主席的餐桌上,我们经常看到四菜一汤。没有美食,也没有海参和鱼翅。这四菜一汤是老百姓常吃的家常菜——鸡、鱼、肉、蛋。”

第一道菜是肉、红烧肉、牛肉或羊肉;第二道菜是鱼。毛泽东特别喜欢吃鱼。第三道菜是拌素菜;第四道菜是素菜,如空心菜、木耳等;汤通常是西红柿鸡蛋汤。

一碗面条也可能是毛泽东的工作餐。1957年元旦上午,毛泽东邀请40名党外人士到中南海召开座谈会,用一碗肉末挂面招待大家。这份简单的工作餐让党外人士感到惊讶和钦佩。有人当场称赞,说:过年吃肉面,会给生活增添情趣。

1958年春天,中午放学后,家住冠县北街的五年级学生王玉芬路过景福街,看见一群人从一家小旅馆里出来。“毛主席出来了!毛主席出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3月21日,毛泽东视察冠县水利工程。刚过中午,毛主席穿着灰色中山装,来到景福街,然后去幸福餐厅吃饭。就餐地点由冠县县委工作人员决定,但我只是觉得这家小餐馆的董事长会喜欢。

坐下后,毛泽东拿出一包烟,给了随行的同志一支。县委领导第一次和毛主席吃饭,总觉得有些紧张,不自然。毛泽东很随和。看看大家。他幽默地笑着问:“今天谁请你?”

随行人员争论道:“我请客。”毛泽东笑着说:“我请你。”在毛泽东看来,午餐非常简单,主菜是豆花和川味猪肉。

晚饭后,毛主席会见了服务员和厨师,并与他们握手表示感谢。他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

在其他地方视察时,毛泽东从来不做特别的饭菜,离开前必须把钱和粮票还清。

1965年5月22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茨坪,住在茨坪宾馆115室。

考虑到毛泽东的艰苦旅程,为了表达井冈山人民的心声,酒店管理员把茅台、香烟、苹果和丰富的菜肴放在桌子上准备这一天的晚餐。陪同考察的汪东兴对毛泽东的性格很熟悉。他马上找到管理员说:“你不同意吗?酋长每餐四菜一汤,每天是两元五分钱的伙食标准。你应该迅速收集香烟、葡萄酒和水果。”

这样,井冈山人想破例的第一顿饭,也是按照四菜一汤的伙食标准来安排的。午饭后,汪东兴问毛泽东休息得怎么样,吃的怎么样。毛泽东对饮食安排非常满意,回答说:“是的。休息也不错。”

离开慈平前,的生活管理员吴带着钱和粮票到酒店的财务室找会计结算伙食账。时任会计的雷拒绝接受现金和粮票。他动情地说:“你收下这些钱和粮票,我怎么配得上毛主席和井冈山的人民!”

吴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因:“你说的有道理,但你不知道董事长和我们的工作人员外出有严格的规定,我必须遵守。今天这钱和粮票还没交,我不能离开井冈山。这就是纪律!”

听完吴的这番话,雷只好拿出发票。不过,他以前是开发票的,但这次不知道怎么填了。吴提醒:“付款人会写头像。”雷非常感动。他认认真真地在付款人一栏写下“首长”二字,然后开出发票收据:7天住宿费,每天2.50元伙食费,23斤粮票,每斤购米0.12元,合计2.76元,20.26元,付款人:“首长”。

只剩下棒面和煮萝卜条招待周总理

周恩来的工作餐很简单。主食常吃粗粮,副食通常是一荤一汤。剩下的食物应该留到下一顿饭吃。

他从不浪费一粒米或一片蔬菜。每次吃完,他都会拿起一片叶子擦碗底,把米汤擦干净,最后把叶子吃掉。

当然,有些人对他的节俭感到困惑。周恩来说:“这比人民强多了!”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一位专机机长的记忆生动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自律。有一次,当船长看着周恩来吃饭时,他在桌子上掉了一粒。他甚至夹了两次才放进嘴里,笑着吃了下去。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视察长寿湖规划,恰逢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意打了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办大事,吃得干脆,而且只吃工作餐。这一天的食物极其简单,桌上最好吃的菜就是长寿湖上游工作人员打捞上来的长寿湖鲫鱼。事后,大家才知道今天是周总理的生日,很多人后悔没有祝周总理生日快乐。

南开大学教工食堂,一进门墙上就有一张醒目的老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录了1959年周恩来总理回到母校视察时,吃着窝头和咸菜的场景。

1959年5月28日上午,和邓再次回到南开视察。下午一点钟参观完之后,周恩来去食堂吃午饭。在这里,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南开师生上了一堂增产节约的生动课。

“周总理来了!”这个消息让职工食堂的厨师们既高兴又尴尬:当时虽然“大跃进”的浪潮还没有退去,但经济困难的阴影已经出现了。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辛苦。另外,当时午饭已经开了,只剩下窝头和煮萝卜条——招待周总理吃什么?

周恩来微笑着走进厨房,热情地和厨师们打招呼。他走到赵大师面前,赵大师的手上沾满了棍棒,他热情地伸出手和赵大师握手。赵师傅赶紧在水里冲洗双手,但还是不好意思伸出手来。周恩来看出了他的想法,亲切地对他耳语道:“没关系,没关系。”他一边说,一边紧紧握住赵大师的手。

周恩来看到蒸笼抽屉里有午饭剩下的窝窝面。问完价格,他说:“挺便宜的。我要两份。来一盘萝卜,加两分钱咸菜。”并向随行的省市领导和记者打招呼:“我们在这里吃饭吧。吃饱了就去逛逛。你忙了很久,肚子一定饿了。坐下来一起吃,我请你。”说着,他大口大口地啃起了窝头。一边嚼,我还给大家讲了在南开中学时,张伯苓校长家吃小鱼、煮小鱼的故事。

食堂给不了首相什么像样的食物吃,厨师们都觉得很可怕。幸运的是,病人留下了一个鸡蛋,他们很快用这个鸡蛋做了一碗热汤,端给了首相。周恩来客气地说:“不,就吃一点,不好吗?”饭后,他让随行的秘书把这顿饭所需的粮票和钱全部交给食堂。

“工作餐,我觉得西红柿炒鸡蛋很不错。”

1975年,邓小平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要下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招待他们。在生活中,尤其是在美食和工作餐中,我觉得西红柿炒鸡蛋非常不错。

1958年,重庆城市人口比例较大,副食品供应紧张,尤其是劳动力短缺。

今年11月初,在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李敬全、时任重庆市委书记任的陪同下,到贵州考察工作。途中,任向反映了上述困难,同时提出将涪陵区所辖的巴县、綦江县、长寿县转移到重庆,扩大重庆的物流供应基地。

11月5日,邓小平决定在基层做一些调查,听取基层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在贵州考察后,邓小平一行首先前往綦江,并计划在綦江的行驶区县作短暂停留。

下午6点,邓小平一行抵达綦江县,前往交通路国营食堂用餐。

为了不影响食堂的正常工作,邓小平要求食堂照常营业。邓小平一行人的晚餐非常简单。主菜是活豆花和当地小吃——蒸羊肉。几位领导吃得很开心,称赞粉蒸羊肉;然而,川式猪肉并不正宗。邓小平笑着对随行人员说:“北方人做的川式猪肉既不北方也不正宗,很特别。”

作为与邓小平相识最多的外国人,基辛格曾向媒体透露1982年访华的细节:“邓小平邀请我在单间吃火锅;但餐厅本身是普通餐厅,不是国宾馆。中国领导人很少带外宾去普通餐馆。显然,这是一顿美妙的工作餐。邓小平没有把我当作客人,而是把我当作他的老朋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大寺 日本东大寺的历史下一篇:南宋建立时间 南宋的建立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