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历史武将真实武力排名 历史上真实的武将“单挑”,少见而且无聊

导语:在《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 两军对垒之际,各派一员武将在阵前厮杀,几十回合过后,武将获胜的一方趁势掩杀,就能取得一个大捷。 那么,在真实的古代战场上,也是先让关羽、赵云们上场“单挑”,然后才是

在《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

两军对垒之际,各派一员武将在阵前厮杀,几十回合过后,武将获胜的一方趁势掩杀,就能取得一个大捷。

那么,在真实的古代战场上,也是先让关羽、赵云们上场“单挑”,然后才是大军血战吗?

几十回合的“单挑”不存在

古代战争小说中,有很多经典“单挑”。《三国演义》有“关羽温酒斩华雄”、“许褚赤膊战马超”;《说唐全传》也有尉迟恭“三鞭换两锏”、秦琼“戏战尚师徒”等。

这些故事,读来都颇为精彩。比如《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写马超、许褚之战:

“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图:电视剧中的许褚赤膊战马超

可惜的是,这些“单挑”,或者说“斗将”,基本都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马的奔跑速度,决定了武将很难在马上进行多“回合”交战。

在中国现代赛马中,马的速度大概是13米/秒,武将身负甲胄和兵器,战马质量也未必好过赛马,那么不妨把以上数值减半,将战马在战场上的速度算作6.5米/秒。

一匹马的体长是2.3米左右,两马交错的时间不过0.2秒,如此高速,加之武器沉重,那么无论是兵器相碰,还是兵器刺中铠甲,都会导致武将受伤,所谓“单挑”很难再继续下去。

即使在盛行骑士作战的欧洲中世纪,骑士们也不会在马上多回合过招。他们的战斗方式,通常是平握长矛,策马前冲,直刺敌人。敌人一旦被矛击中,就会滚落马下,或被步兵砍杀,或被马踏而死。

图:现代人还原的“骑士比武”

事实上,小说家写“单挑”,为的不是还原战场,而是要把武将的战斗力量化,增加小说的可读性。

他们的目的显然实现了,因为至今网上还有很多“武评”爱好者,常常为小说里武将的战斗力排名争论不休。

而在真实的战场上,无论是统帅,还是将领,都担负着指挥重任,不可能以身冒险,去做阵前搏斗。

交战双方要进行的,也是全方位比拼。从临场指挥、兵员素质,到装备水平、后勤能力,都有可能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将领的武力值通常并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真实的“单挑”很无趣

“单挑”在历史上也并非完全不存在,只是极为罕见。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率军进攻长安,吕布曾和郭汜在城外有一场“单挑”: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吕布和郭汜约定,他们通过“单挑”决定两军胜负。最后,吕布用长矛刺中郭汜,郭汜被部下救走,两军就此罢战。

三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单挑”当数孙策和太史慈的那场遭遇战。

《三国志·太史慈传》中说: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鬬,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擥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太史慈带着一名随从,在野外遇到孙策、韩当等十四人。太史慈无所畏惧,冲过去和孙策战斗,最后孙策夺得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抢到了孙策的头盔。

太史慈、孙策的战斗固然惊险,但毕竟不是在两军阵前,还不能算标准的“单挑”。见于史籍的所有“单挑”之中,最接近小说描述的一次,发生在隋唐时期。

此事载于《隋书·史万岁传》:

“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

窦荣定率隋军征讨突厥,他和突厥人约定,双方各派一员将领,代表大军决胜负。隋将史万岁纵马奔驰,将突厥将领当场斩杀。突厥人大为惊惧,随即撤军。

图:突厥石人,位于内蒙古阿巴嘎旗

这种“单挑”的传统,在唐朝得到延续,并在唐末被沙陀将领发展至顶峰。

按照通常的说法,沙陀是西突厥的一支,后归附唐朝,成为一股重要的军政力量。所谓“五代”,后唐、后晋、后汉的建立者都是沙陀人,擅长骑兵作战。

后梁政权因长期和沙陀部的李克用集团对峙,所以常用“单挑”克敌。

如《资治通鉴》第268卷载,燕政权刘守光属下将领单廷珪,和后晋将领周德威遭遇:

”既战,见德威于陈,援枪单骑逐之,枪及德威背,德威侧身避之,奋槌反击廷珪坠马,生擒,置于军门。燕兵退走,德威引骑乘之,燕兵大败,斩首三千级。“

这一战中,单廷珪单人独骑,挺枪直刺周德威,就在快要刺中时,被周德威惊险躲过。周德威转身用槌将单廷珪打落马下,活捉过来。随之,后梁军大败燕军。

沙陀人建立的后唐,也留下了诸多”单挑“战例。

同样是在《资治通鉴》第268卷,记载了李嗣源、高行珪一同进攻刘守光部将元行钦时发生的一场“单挑”:

”行珪呼谓行钦曰:‘……今日之事,何劳士众,与君抗衡以决胜负。’行钦骁猛,骑射绝众,报曰’可!’行珪马足微撅,将踣,嗣源跃马救之,槌击行钦几坠。行钦正身引弓射嗣源,中髀贯鞍。嗣源拔矢,凡八战,控弦七发,矢中行钦,犹抹血酣战不解……”

高行珪先同元行钦交战,结果马失前蹄,李嗣源急忙前往救援,并用槌击打元行钦,差一点把他击落马下。元行钦回身用弓箭射李嗣源,随后两人又以射箭的形式,交战八次,直至李嗣源射中元行钦,战斗犹未结束。

此后,至南宋时期,又有一场精彩“单挑”出现在史籍当中。

周南所著《山房集》说,南宋初年,金军在和尚原遇到吴阶率领的宋军,金人有一员骁将要求“独斗”,连败吴阶手下两名将领。这时有名叫曹武的低级军官,主动请缨:

“……武骑而出,与之两道驱驰,若无意于格斗者。忽跃身赴之,敌马力猛骤前,急回不能如人意,迟一二步,为武所碎,持其首以归,三军大噪,敌怅解而出。”

在这一战中,曹武面对强敌,乃“略施小计”,开始时先驱马奔驰,表现得好像无意和敌将交战的样子,随后趁其不备,突然冲杀过去,斩杀了敌将。

由于史籍中有关“单挑”的战例太少,以至古代很少有兵书会提及这种特殊的战法。只有《武经总要·后集》在“绝艺”等条目中举了若干算是“单挑”的战例。

图:《武经总要》内页

依据这些史籍中的零星材料,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第一,两军派将领“单挑”,往往是让他们代替大军决胜负,而不是作为大军混战的前奏。

第二,历史上真实的“单挑”,进行的通常都很快,双方将领一交手,就能分出胜负,不会有大战几十回合的可能。

第三,古代将领的个人武力,并不表现在”单挑“中。

故此,对于小说中的“单挑”,看看即可,不必当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袁守城 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何能知玉帝谕旨?原来称号真不是白来的下一篇:戏说乾隆第三部 重温25年前这部戏说乾隆,她一人分饰三角与乾隆谈了三场恋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