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揭秘:中国佛教宝物 舍利子出土经过

导语:简介:佛教遗迹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神话,有人说是真的。真相是什么?在南京博物馆,有一件出土文物!网络映射出土佛教文物江苏文化艺术界大师梁柏泉,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现已85岁。昨天,500多份梁白泉的档案被纳入南京档案馆的“名人档案”,其中包括许多未公开的原始手稿和考

简介:佛教遗迹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神话,有人说是真的。真相是什么?在南京博物馆,有一件出土文物!

网络映射

出土佛教文物

江苏文化艺术界大师梁柏泉,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现已85岁。昨天,500多份梁白泉的档案被纳入南京档案馆的“名人档案”,其中包括许多未公开的原始手稿和考古笔记。50多年前,镇江的一项考古发现震惊全国。在康罗吉发掘塔基时,发现了地宫,在地宫的石书中发现了700多件佛教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石书中埋有金棺银的释迦牟尼的11件佛教文物,后来得到学者的证实。当时,梁柏泉是江苏省文物工作队镇江分局的队长。1960年,全在现场手写的“考古笔记”像一个直播,把当年的震撼瞬间带回了现在的世界。

500多份档案包含珍贵的手稿

南京档案馆里,有旧文件,旧照片,旧证件,旧牛皮纸封面。这在普通人眼里只是一堆旧事,但在南京档案馆眼里,无异于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有500多份文件,但是浓缩了一个文化艺术界大师的一生。此次收集的梁柏权个人档案包括学生时代的笔记、作品手稿、工作生活中的照片、证书、奖项、勋章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未出版的文化和文化研究笔记和手稿都很珍贵。

通过查阅这些档案,我们发现了大量全的“考古笔记”。高邮天山汉墓发掘、东阳城址发掘、广陵王茜发现等。,还有一些是从未公开的珍贵手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60年震惊全国的《镇江康罗吉古塔塔基发掘报告》。“1960年,南博成立了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我是镇江支队的队长。”

考古笔记还原出土佛教文物

梁柏泉手稿中说,康罗吉塔的地基修复始于1960年4月。塔的基础重建时,决定再次开挖基础。共发掘10天,出土文物2000多件。

网络映射

此次出土文物包括石、玉、骨、金、银、铜、铁、陶、瓷、玻璃、木、漆、纸、丝等14大类,其中以晚唐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居多;尤其重要的是从南京古昌赣寺移出的11件释迦牟尼佛遗物。塔的开挖深度为4.22米,共七层。第一层为黄色沙土,第二层出土了明代的“太仓鲍彤”、清代的“顺治鲍彤”和两个“甘龙鲍彤”。三楼出土了四枚铁弹。

到了七楼,有了最惊人的发现。七楼是Kanroji的“地宫”。梁百全在笔记中写道,地宫内放置了一个巨大的石函,盖上刻有宋代石刻《润州堪舆葬佛塔记》,上面散落着40枚铜币,封面上还有一些铜币。挂出大石信,坑底现出约900枚铜币,6枚残铁,1枚残铜渣,3颗玻璃珠,1枚玉石。“大石封皮上有宋代刻字,两个小石封,两个银封银盒,一个漆封皮,还有许多灵骨和约400枚铜钱。西边一个小石信里有一口银棺,是禅寺的遗物;东边一个小石头字母里有一个银棺材,是昌赣寺的遗物。在这封石信的东面,有一个漆盒,里面装着木轴和银质奖章。在漆盖顶部的北面,有一个圆形的银盒子,里面装有木制的字母玻璃瓶和文物。北面,有一方银信,内有遗物。”

康罗吉地宫昌赣寺舍利子

大石刻中有一些唐代石刻,其中最重要的有唐长清《昌赣寺阿育王塔四年记》、李德裕《李德裕上元县太和《禅中寺三年记》。此外,还有唐宋时期的七件石刻,都记录了唐宋时期重遗物的过程。李德裕《昌赣寺阿育王塔舍利录》记载:“上元县昌赣寺阿育王塔舍利二十一件。司源神庙已经废弃很久了。长清陈佳年间,十一月迁至建楚寺。它被分成十一粒,放在顾北山。这座石塔是按照昌赣的说法建造的,这座城镇一直受到保护。”

这封涵盖西藏昌赣寺遗物的石质信笺,也有宋代的四行铭文:“阿育王萨迦寺遗物十一件,东信十件,富丽堂皇,元丰五五是四月八日,沉甸甸的。”

“可以断定,康罗吉塔迪宫出土的释迦牟尼舍利来自南京昌赣寺。”这一当时的重大发现对江南地区佛教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时共出土佛教文物772件。唐代有两件文物:昌赣寺11件,禅钟寺156件。禅寺也是南京的一座古寺。

令梁百全对考古印象深刻的是出土的宋代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所写的毛笔碑文。"它保存得非常好,非常新鲜。"他告诉记者,他们在镇江做考古已经一年了,这个考古笔记是当时记录整理的。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他们在金棺出土时的震惊和激动,至今仍历历在目。

网络映射

5年内将增加50个名人档案

南京档案馆的“名人档案”包括传记、回忆录、简历等。,反映名人的主要经历和活动;反映名人公务活动的材料,如文章、报告、演讲、工作日记等;反映名人成就的材料,如名著、著作、研究成果、书画等。;名人获得的与名人有关的各种证书、奖杯、证书、勋章和家庭家谱、书信;反映名人各种活动包括家庭活动的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光盘等历史和纪念物品。还有名人口述史料、名人社会研究与评价资料,如纪念与回忆资料、先进事迹资料、研究介绍资料等。

盗墓贼匆匆留下的“广陵王茜”

南京博物馆清理了扬州市西北约12公里的甘泉镇甘泉砖厂的一座东汉墓,编为甘泉一号墓;1980年春,在其东面又清理出一座墓,编为二号墓。这两座墓直径约60米,高13米,看起来像山,因此得名“双山”...

次年2月24日,砖瓦厂女工陶秀华在2号墓的密封土和残骸中意外发现刻有“广陵王茜”字样的金印,该墓原在墓旁,后移至东南约150米处。在原来的墓室,它变成了一个大池塘。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匆忙迷路的早期盗墓者。陶秀华交给国家,南京博物馆收藏...以上两玉四金,三西汉三东汉,要说汉高祖把金印送给群臣,广陵王茜恐怕是唯一存留于世的宝物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揭秘:为何百万满人能统治上亿汉人?下一篇:演义趣闻:梁山好汉如何过情人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