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辽穆宗 酒在辽朝是个怎么样的存在?辽人有多嗜好饮酒?

导语:  辽朝为何酒风盛行?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引言:在小说《天龙八部》的高潮部分——少室山激战当中,萧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飞尘直入少林寺山门,其与这群契丹武士们当着天下群雄之面,笑谈生死,慨然饮酒之态,每每读之令人不禁热血沸腾。  一名契丹武士从死马背上

  辽朝为何酒风盛行?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引言:在小说《天龙八部》的高潮部分——少室山激战当中,萧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飞尘直入少林寺山门,其与这群契丹武士们当着天下群雄之面,笑谈生死,慨然饮酒之态,每每读之令人不禁热血沸腾。

  一名契丹武士从死马背上解下一只大皮袋,快步走近,双手奉上。萧峰拔下皮袋塞子,将皮袋高举过顶,微微倾侧,一股白酒激泻而下。他仰起头来,咕嘟咕嘟的喝之不已。皮袋装满酒水,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但萧峰一口气不停,将一袋白酒喝得涓滴无存。只见肚子微微胀起,脸色却黑黝黝地一如平时,毫无酒意……萧峰喝一口后,交了给一名契丹武士,众武士一齐举袋痛饮烈酒。

  后晋天福三年,作为辽国救援石敬瑭的代价,后晋政权最终割让了其北部的领土——燕云十六州,而辽国在得到了这片广大的南部区域之后,最终成为了一个地跨南北、族扩胡汉的区域大国,燕云之地不仅为辽国带来了广阔的领土和战略资源,也为辽国的社会带来了汉地的风俗和文化冲击,粮食酿造的酒水口感要比早先的乳酒更加醇厚,而口感的不同,使得辽人很快喜欢上了这种酿制酒水。

  充足的耕地,为酿酒提供保障:

  诏燕乐、密云二县荒地许民耕种,免赋役十年。——《辽史》

  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对辽人冲击力很强,而辽人则仿照周礼的“五齐三酒”,开始将中原酒文化吸纳并用于辽人的祭祀、庆典之中,随着上层社会的流行推广,酒文化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这次媾和之中,融合效果彰显卓著。于是在辽国社会当中,日常饮酒之风便逐渐盛行起来,而此时的这种饮酒则更多是为了享受,并非当初在塞北之地苦抗寒冬的生存需要了。

  皇帝与大臣,酒水的诱惑

  当然,作为享受,谁还能比得了皇帝呢?皇帝有钱有权,想喝多少喝多少,那么辽国真有这么喜好痛饮的皇帝吗?您还别说,真有,在辽代的皇帝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皇帝,其不以武功、文治闻名,而是以酗酒贪睡著称,这就是被称作“睡王”的辽穆宗。

  帝年少,好游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契丹国志》

  不仅皇帝喜好酗酒,不少辽国大臣也对酒水毫无抗拒力,在史书记载当中,不少大臣因酒误事被贬黜,还一些人甚至还为之丢掉了性命。

  萧朴知部署院事,以酒废事,出为兴国军节度使。耶律和尚,凡三父之后,雅有美行,然嗜酒不事事,以故不获柄用。耶律玦,遥辇鲜质可汗之后,以酒疾卒。——《辽史》

  酒水魅力无穷,皇帝、大臣们也不能免俗,从他们这些人对酒的态度上就能看出其他辽人对酒的喜爱,上层社会的喜爱,自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酒风盛行,而辽代上层社会之所以能够如此放心惬意地开怀痛饮,其原因与当时和平的周边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和平年代

  设想一下,倘若当时辽国处于危机四伏的战争年代,飞骑斥候日日告急,恐怕辽帝也没有心情能够彻夜通宵、欢饮达旦了,而这个和平的环境,起源于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为辽宋打下了百年的和平基础,在这个和平稳定的两国邦交框架之下,宋辽贸易开始激增,而贸易的繁盛,也推动着辽国社会的酒水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得酒水更加深入地融入了整个辽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整个和缓的大环境之下,辽代民间酒风盛行,辽人嗜酒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常见的景象。

  民间社会:酒风盛行

  澶渊之盟为辽宋带来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稳定,而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下,受益最深的便是百姓们,人们没有了战乱纷扰、死亡威胁,开始安心生活,也开始追求有质量的人生,在宋辽商贸交往频繁之际,辽国人口繁衍日益增多之时,各城市坊肆之间、村舍镇口便逐渐热闹起来,而作为盛世的点缀,酒水必不可缺。

  酒可忘忧,可解怀,价格不贵且便于酿制,在辽代民间,人们的佳节、喜事、庆贺、交往的日常生活之中,都有着酒的身影。

  琢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出塞》.王安石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一器才空开一器,突酲未解人先醉。——《醉义歌》.寺空大师.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宴会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萍洲可谈》.朱彧

  酒对辽国人而言不仅是一个饮品,还是一种文化,作为中原文化浸润日久的辽国,深受汉地文化影响,加之其本身游牧文明的传承,辽人饮酒比宋人显得更加豪放,人们的酒量也是非常可观,从上面的一器才空开一器的生动描写之中,人们眼前就能浮现出一个醉眼惺忪,身边散着好几个空酒器的醉汉形象,憨态可掬,令人捧腹。有辽一朝,酒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从皇亲贵戚到贩夫走卒,无不贪好此物,而由此而形成的酒风文化,也成为了辽代时期的一个独特景象。

  结语:

  从塞外游牧部族到幅员广阔的帝国,一直伴随着契丹部族日常生活的酒水,在历史的变迁当中,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而随着中原文化与游牧文明的日益交融,粮食酿制的酒水逐渐替代了草原传统酒水,酒水不再仅仅作为御寒的需要,也成为了一种享受和文化需求,特别是在澶渊之盟以后,在和平环境之中,随着民生改善,社会方方面面都开始与酒水密切起来,辽人爱酒的酒风也自此开始兴盛,给后世的我们呈现出了一派独特的社会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萧观音 萧观音:辽朝著名女诗人,因一首诗被皇帝打得半死下一篇:古代官位等级 清朝时官位多高的人才能享有“三眼花翎”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