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汉朝皇帝的赏金千两有多少 真的有千两那么多吗

导语:很多读者关心的是汉朝皇帝的慷慨。让我们和其他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你一个参考。在古代,黄金作为货币流通的单位一般是“两”,而古代的“货币”一般是指铜币。按照现在的理解,前者是大面额单位,后者相当于小面额货币单位。青铜时代的“黄金”在中国青铜时代,

很多读者关心的是汉朝皇帝的慷慨。让我们和其他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你一个参考。

在古代,黄金作为货币流通的单位一般是“两”,而古代的“货币”一般是指铜币。按照现在的理解,前者是大面额单位,后者相当于小面额货币单位。

青铜时代的“黄金”

在中国青铜时代,铜作为冶金的主要原料,可以说是当时的硬通货。比如春秋时期铜矿丰富的楚国,用1000斤铜从宋手里购买了大量的地盘。士兵们不流血的扩大了自己的地盘,诠释了真正版的“有钱任性!”

但在战国之前,没有“铜”字。大多数人用“金”代替铜和其他金属。因为当时金属的种类没有那么多,人们生活中的金属种类也就那么几种,没有必要单独为它们造一个词。

所以如果是春秋时皇帝对你说:“赏金一千两!”对不起,虽然颜色也是黄澄澄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颜色是黄色和红色。对,其实就是铜。再比如“秦始皇把天下兵,铸为十二金人。”这里很好理解。金人肯定不是金子做的。用软金铸冷钢,谁也不会惊讶。“金人”应该是由大量的铜和少量的铁组成的。

战国后期,人类生产力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对铁的大量使用上!因为在此之前,青铜器被人类广泛使用。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因为冶炼青铜器的熔点只需要800摄氏度左右,如果要冶铁,温度几乎翻了一倍!需要15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这时各种金属相继被发现,于是用来区分金属种类的“铜”和“铁”两个字也出现了。后来“黄金”逐渐从泛指金属变成了指看起来不错但用处不大的黄金!

汉代以后的“金”

汉代黄金一般铸造成马蹄形,现在博物馆常见的是马蹄金,重约250克。汉代的计量单位中,1两约为15.625克,而汉代的1斤有16两,所以汉代的1斤约为15.625*16=250克。下面的船夫挑选了博物馆里陈列的汉代马蹄金。

1.西汉出土的马蹄金重269.5克。现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2.重265.2克,现收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

所以如果在汉朝,皇帝所说的“赏金两千”,1000/16] =62.5,也就是60多块马蹄金!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冶炼技术纯度不高。虽然是黄金,但离24K的纯度还很远。所以不能直接按照现在的每克黄金单价换算!

注1: 24K是金制品的色标。理论上100%的黄金可以称为24K黄金,但现实中不可能有100%的黄金。因此,我国规定含量在99.96%以上的黄金可以称为24K黄金。也叫千金。

此外,18k金是金含量至少为75%的合金,即金含量为18/24的合金,其余25%是其他贵金属,包括铂、镍、银和钯。一个是用来做首饰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印第安人大屠杀 长达几个世纪的美国大屠杀,导致印第安人死亡数千万下一篇:年世兰 历史上年羹尧的妹妹华妃,并没有电视剧甄嬛传中阴险恶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