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春秋左氏传简介 有关于该著作的作者到底是谁

导语:《左传》原名《左传春秋》,汉代又称为《左传春秋》,汉代以后才称为《左传春秋》。相传《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左丘明注的史书,与《公羊传》、《谷亮传》并称“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

《左传》原名《左传春秋》,汉代又称为《左传春秋》,汉代以后才称为《左传春秋》。

相传《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左丘明注的史书,与《公羊传》、《谷亮传》并称“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历史散文的杰出代表作。

此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十三经中最长的一部,在《四库全书》中被列为经部。账目范围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68年。

介绍

目录

《左传》的叙述范围始于庐隐,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主要记录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它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的珍贵文献,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

按《吕氏十二官序》共十八万字。

1.隐居11年

2.桓公十八年

3.庄公三十二年

4.龚敏2年

5.Xi共三十三年

6.文公十八年

7.18年的宣传

8.18年的公共服务

9.相公三十一年

10.召公32年

11.15年

12.为公众哀悼27年

13.在这本书的结尾,有四年的哀悼和智博的去世

《左传》比《春秋》经长13年,实际编年史长26年。叙述以《春秋》编年史为纲,其中有的举例说明《春秋》书法,有的实际上是对《春秋》经书的补充,有的是对编年史错误的修正。书多属春秋,但书的完成已进入战国。这些都说明了《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春秋与《左传》的关系

《左传》以《春秋》为基础,运用周至、金城、郑书、楚珏等国的资料,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列传》中说:“吕氏君子左丘明,恐弟子中邪说,各遂其愿,失其真义。所以孔子的史记有他的语言理论,他就成了左的春秋。”桓谭的《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与传,仍是外与内,相持而成,但经不传,以致圣人闭门思过十年,不得而知。”在《左传》中,杨伯钧总结出《左传》传播《春秋》的方式有四种,即“释《春秋》书,以事实补《春秋》,修《春秋》,增加无经杂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独立的史书,与《春秋》没有直接联系。西汉金文井大夫,意为左氏不通春秋。王说:“常言左词意丰富,是家书,非主书《公羊》附经。如果佛经不是写出来的,就不会随便传。写的节俭,传的渴望。尚晨说:“孔子的佛经褒贬善恶,有明确的例子和法家;左丘明是鲁的历史,描写时政...日本月份...此非助圣言,乃饰旨,盖太师之流...大师是经典,当它与诗、书、周易等。;“秋明是历史,应该和司马迁、班固并列。”

清代刘、皮都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丕在《吕氏春秋》中充分肯定了的学说,并引用了庄公二十六年传:“秋天,人侵晋。入冬,和尚又来侵晋。”杜预的《吉杰》说:“在这一年里,《经》和《列传》各说各的事,或者说《经》是直接的文字,或者说尽管规划书存在,其言简意散,不论其缘起和结局,所以《列传》不再适用于解释,而只适用于言行。”。

《左传》内容很多,如《君子谈》、《五十迷》,但显然是加工过的痕迹,绝大部分没有与传记融为一体。宋代学者李琳说:“《左传》中说君子的都是刘信的话。”《春秋》有些经书没有相应的《左传》列传,比如《春秋》:“二月有二月,妻为子。”杜预注:“无传。”

《左传》中没有对应的春秋经,比如《左传相公十五年》:“郑公孙下如晋,葬。”这篇文章没有对应的春秋经。还有《经与传不同》、《经后传》。

楚简的真伪

2009年,浙江大学校友资助,从海外归还了一批被盗并销往海外的楚简,进入了西藏的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浙江大学收藏的战国楚竹书,经浙江大学古代文献学家曹主编,经过两年多的考证,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2年4月24日,该书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首次发行

这批战国楚竹书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在下水现场,2300多年前战国楚竹书正式与世界见面。成品简牍大多在23厘米左右,相当于战国时期的一尺左右。头部简单,末端修平。三长竹简上端扁平,下端呈尖弧形,这是第一次,特别特别。据报道,这些楚简最初被放在一个木漆盒子里。清洗后编号为324号,160件组合修复后完整简单;字迹清晰,墨色厚重,字迹自由抄写,颇有草趣。

这些不同长度的印刷楚竹书与流行的《左传》基本一致。首次确认《左传》至少成书于战国时期,从而解决了几千年来关于《左传》真伪的争议,明确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叙述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的历史地位。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常务副院长曹说,竹简从海外归来后,最终被北大、复旦、浙大等研究机构鉴定,最终确定是战国时期楚国在公元前340年制作的。“除了几个字,这些楚简的内容几乎与流行的《左传》相同,”曹金燕说。楚简《左传》的出版,是汉代出土孔子古文《左传》近2000年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者争议

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末期生于山东省肥城市石亨镇都郡庄。他姓邱,父亲是左史家,所以叫左丘明是直系后代,比较靠谱,而左的有待商榷。春秋晚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略老于孔子。

左丘明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以他为耻。他说:“巧言,色,礼,左丘明耻,丘也耻;左丘明以此为耻,丘以此为耻。”太史公司马迁称之为“鲁之君”。

左丘明家是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他曾经和孔子“生如周,读周史书”。根据鲁等国的大量史料,据《春秋》记载,《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载详实、论述精辟的编年史,也是现存最早的民族史,官话。

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兴趣和讨论。被誉为“学者史圣”、“学者始祖”、“百语始祖、古文始祖”,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的鼻祖。《左传》重注,《国语》重注。历代帝王在左丘明身上都有许多印章:唐峰史静;宋风秋波、杜中波;明代儒者与圣贤。

当时,左丘明的思想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邱明中学建于山东泰安,是为了纪念左丘明。

真正的作者

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写的,但没有根据。此后,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叶梦德认为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楚人;朱认为,它是楚以后的历史上左所倚重的相;襄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以为是伪书。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认为是左丘明所作。康有为在清末一口咬定是西汉末年刘信伪造的。但在刘信之前,《左传》已被很多人抄录或引用,所以康的理论很难成立。

现代童书业认为是吴起干的,但吴起的气质与《左传》大相径庭。赵光宪认为是战国时期鲁国左的人做的。但当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初期左丘明所作。据杨伯钧考证,制作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86年之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战国时期一个比白起还要有名气的将领公子华 可惜去世太早下一篇:春秋左氏传在史学上的地位如何 历代评价及思想倾向是什么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