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李氏朝鲜为什么会尊崇明朝?把崇祯年号用了265年

导语:自西汉以来,朝鲜半岛各国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国,很早就学习中华文明。不管中国朝代怎么变,朝鲜一直在向中国进贡。如果要说朝鲜最尊重哪个朝代,那一定是明朝。也就是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成为开国皇帝。他当

自西汉以来,朝鲜半岛各国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国,很早就学习中华文明。不管中国朝代怎么变,朝鲜一直在向中国进贡。如果要说朝鲜最尊重哪个朝代,那一定是明朝。

也就是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成为开国皇帝。他当时专门派使者去朝鲜给个通知,一般意思是:元朝结束了,现在你要臣服于我大明,以后我就是你大哥了。

由于朝鲜之前与元朝有一些姻亲关系,朱元璋花了一些时间削弱这些联系,对朝鲜采取了怀柔政策。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傅宝郎的黛丝出使朝鲜。黛丝带了40匹马,从冬天到初夏一路颠簸,终于见到了朝鲜国王王颛。

住了一个月之后,黛丝动身回家,王颛准备了鞍马、衣服、人参和药材作为奖励。黛丝牢记朱元璋的“我不能要求任何东西”的话,只接受韩国公务员赠送的诗歌。王颛深受感动,说他与蒙古元朝断绝了政治联系,元朝不再使用“郑智”的称号,八月来到朝鲜,朱元璋正式授予王颛为朝鲜国王。

朱元璋也照顾朝鲜的朝贡,只收一些土特产,不收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元朝以来,朝鲜有一个送贡女的项目,想送朱元璋几个宫女,朱元璋拒绝了。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朝鲜半岛一片喧哗,李成桂发动政变,罢黜朝鲜国王,自己称王。为了获得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人到朱元璋那里表示效忠,并申请废除朝鲜的名称。请封个新名字。

朱元璋想了想,取了“朝日明亮之国”的意思,定了“朝鲜”的名字,就是我们所说的“李氏朝鲜”。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祖训》中将周边十五国列为“无征国”,朝鲜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朱迪登上王位,但只挖了他侄子朱允炆的墙角,这多少有些不真实。大多数诸侯国不同意朱迪,他登基时也不积极。然而,李明博来到朝鲜向他表示祝贺,他是第一个来的,这使得朱迪对朝鲜的感情翻了一番,期间中朝贸易也频繁增加。

朱迪统治时期,朝鲜贡品数量明显增加,贡品升级为金、银、马、人参、纸。就说纸吧。当时韩国纸质量很好,被称为韩国贡纸。它又亮又白,适合绘画和书法。朱迪非常喜欢它。在政治期间,他收到了10多万份朝鲜贡品文件。

除了致敬,李韩还问朱迪是否想要一个漂亮的女人。朱迪没有他父亲朱元璋有原则。搞定!结果李氏三次送十余名进贡女子到朝鲜,太监近二百人。

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用儒家思想治国,自称“小中国”。很多人说明朝和朝鲜的关系是血浓于水,但这并不夸张,因为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朝证明了自己是美国从前的好兄弟。

战国刚过,日本侵略朝鲜。当时韩国一片混乱,问题频发,无力抵抗。它在奋力灭国,不得不向明朝求助。

万历两次出兵,出动数十万大军。经过多次血战,他损失数万人,迫使日军撤退。他花了数百万美元援助朝鲜,这让李韩对明朝非常感激。

后来明朝灭亡,满清政府自然派人去朝鲜发出通知,重新强调两国关系。相对于明朝对朝鲜的帮助,清朝对朝鲜并不友好,朝鲜王公贵族和文人不喜欢满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套路。平时对清朝客气,私称清帝为“”,清使为“鲁使”。他们在对付清朝官员的时候,用的是清朝的称呼,回国的时候,还是用明末崇祯的称呼,服饰上还是坚持大明的服饰风格。

如果你因为工作需要去清朝,朝鲜官员会去鸭绿江吹吹风,写一首诗表达“心中有日月”,然后无奈的离开。几个朝鲜官员私下使用清朝的称呼,立刻被同事激怒,骂不要脸。

朝鲜孝宗皇帝一直感受到明朝给予的帮助,甚至以复辟大明为己任,还主张北伐。他不只是空谈,而是花钱扩军备战,使用各种人才。朝鲜盯着六条路,积极打听其他反清势力,对当时的南明政权、云南吴三桂、台湾郑成功、蒙古准噶尔丹等寄予厚望。,并经常派使节渡海联络,策划参与反清。

三藩之乱爆发时,朝鲜一些大臣上书当时的献宗王,认为是该收兵抗清的时候了,是该实现孝宗遗愿的时候了。儒生听后也有回应,有北伐之声,但贤宗犹豫不决,猝死,才作出决定。苏宗继位时才13岁。他无法负责北伐。

后来朝鲜财政困难,军备薄弱,未能实现反清。然而,李氏朝鲜有一些性格,一直在悄悄地为明朝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明朝灭亡60周年,苏宗下令修建“大报坛”供奉宗神,以感谢万历皇帝在日本侵略朝鲜时派遣军队帮助朝鲜救国。每年历代君王都亲自参加,大报坛祭祀成为朝鲜王朝后期最隆重的祭祀仪式。

当我们到达朝鲜的英国祖先时,明太祖和崇祯皇帝被添加到大报坛的祭祀对象中。这样的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朝鲜被日本吞并。1908年,在日本人的压力下,大报坛被关闭,也沦为废墟。好在有老照片证明历史。

虽然没有大报,但是韩国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纪念明朝的建筑。比如韩国儒生修建的万东寺就刻有崇祯手迹,非常珍贵。与大报坛相比,它更具民间性,但在儒生心目中的地位却很高。还有朝宗延大同寺,是明朝移民后裔在朝鲜建立的,至今仍供奉着明太祖、万历、崇祯皇帝。

此外,李氏还编辑了大量关于明朝历史和朝鲜中国历史的书籍,其中充满了汉字。在整个古史中,如此积极地编纂他国历史的真的不多见,编纂者也公开表示,只是为了感激大明的恩情。

二战后,朝鲜半岛正式划分为朝鲜和韩国。回顾李氏朝鲜,虽然国家不大,却神奇地延续了500年,算是朝鲜半岛上一个稳定的王朝。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时期,李氏在朝鲜的内部公文仍然采用崇祯称谓,甚至延续到“崇祯265年”。想一想,年号这个称号在明末其他国家可以用265年,要坚持这种韧性也不容易。可见李韩对明朝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周国很少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它到底是不是很重要的国家?下一篇:段正明真的打得过段延庆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