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 ”同心号”的那些事 邓州八景之一「 ”红崖胜概文/笑熬浆糊 ​「 ”同心号”的那些事 邓州八景之一「 ”红崖胜概文/笑熬浆糊

导语:"“同心”是邓州八大景点之一."“赤壁胜概观/笑煮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同心号”的那些事 ——邓州八景之一「 ”红崖胜概” 文/笑熬浆糊 【《「 ”同心号”的那些事》将分三期推送,敬请关注!】 「 ”见说州西景,红崖刁水湾。谷幽奇羽翮【 hé 】,梁迥漫潺湲【 yuán】。夕磬【qìng】松风落,朝霞僧寺间。年丰期户足,童耈【gǒu】往俱还。”诗文描绘的

"“同心”是邓州八大景点之一."“赤壁胜概观/笑煮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 ”同心号”的那些事 ——邓州八景之一「 ”红崖胜概” 文/笑熬浆糊 【《「 ”同心号”的那些事》将分三期推送,敬请关注!】 「 ”见说州西景,红崖刁水湾。谷幽奇羽翮【 hé 】,梁迥漫潺湲【 yuán】。夕磬【qìng】松风落,朝霞僧寺间。年丰期户足,童耈【gǒu】往俱还。”诗文描绘的正是邓州历史上有名的八景之一 —— 红崖胜概【康熙31年任邓州知州的万愫所写《邓州八景诗》之一】。 作为邓州一处典型的自然文化风景,在明《嘉靖邓州志·舆地志》中还没有「 ”红崖胜概”一说,也许是自然的变化,也许是经过了朝代的更替,也许是残酷的战争洗礼,到了清朝初年,邓州典型景观似乎有了新的变化,清《顺治邓州志·舆地志》中才新增了「 ”红崖胜概”一景。 「 ”红崖胜概”,乃指邓州城西刁河上一道红色的河堤和堤上寺院、周边的松涛竹林所构成的独有美景。 「 ”红崖胜概”,现在看很是普通,那为何竟成为邓州历史上的八景之一? 「 ”红崖胜概”,就在邓州九龙镇同心号村的西南方。 同心号村的名称不仅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而且那独具特色的一水、一崖、一寺、一洞也已让人吟颂欣赏了几百年。 同心号村这里既无高山峻石、大水惊涛,也无奇花异木、宏伟建筑,又远离邓州市区,那一道赤色的河岸崖壁何以就成为了人们的神往「 ”胜概”呢? 穿越在同心号村西南边一片田地间,经过一段三转两拐的小路,不大一会儿,一条不甚宽广的河水就出现在眼前,那就是九曲十八弯的邓州名河之一 —— 刁河。 河水不宽倒也清澈,岸边目前没有翠竹婆娑,没有松涛阵阵,没有奇石点缀,有的是知名的、不知名的杂草野花,有的是茂密旺盛的灌木丛,有的是水边高低错落原生态的土埂河堤。一河两岸的野草野树,为刁河镶了一道天然的彩边。 站在刁河北岸边,河对面明显高耸起来,恰似一道赤色巨龙横卧刁河南岸,放眼望去藤蔓枝丫层层叠叠,将整个赤红色河堤覆盖着,使得那传说中的红崖洞穴也越发神秘诱人,让人不由得欲近前去一探究竟。 因同心号村一带特殊的地貌,由深红、黄红、浅红深浅各异的红土所构成的刁河崖壁,与碧青的刁河水相映,组成了青水红崖的奇妙景象。 据当地村民说,临水处的陡峭岸壁上,共有3个巨大的深洞,人们都称红崖龙洞,这里还流传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斗龙治水故事呢—— 传说在上古时有三条管水神龙肆意妄为,造成天下洪水泛滥,毁房淹地,百姓苦不堪言,尧命鲧【gǔn】负责治水工作,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大禹接棒后,立刻委派两名大将降龙治罪。哪知这三条狂龙飞天钻地,神力广大,一日潜伏到现在的刁河岸边不断兴风作浪,来回滚动河床,毁民良田。人们抱怨起昔日润泽一方的河水来,也就把变得险恶刁蛮的河水称为刁河。 后来,大禹又派了一位神勇大将,这位将士手持三条五色长缨,前来邓州刁河缚龙问罪。将士来到刁河旁后,唤来河神,在刁河岸边栽下三根大木桩,把三条长缨分别牢牢拴在木桩上。将士口念咒语,连声高喊「 ”缚龙、缚龙、缚龙”,三条狂龙听得喊声,个个狂躁不安,欲腾空逃窜,恰被五色长缨紧紧缚住,狂龙一时不得飞升远逃。它们就扭动身子,企图钻地遁走,又被木桩稳稳拉住,它们就一头钻进刁河南岸的岗坡之中,藏匿其间。 大禹为了治理水灾,亲临刁河,唤龙服罪,三唤而不出,禹王果断扬起了治水天铲,只听一声惊天巨响,刁河南岗被齐齐切下,三条狂龙被拦腰切断,龙血瞬间喷发,染红了刁河水,染红了刁河两岸田地,染红了刁河岗坡。那刁河陡峭如削的红崖,据说就是大禹天铲削切的,那三个深洞,据说也就是三条狂龙藏匿之洞。 为了纪念大禹降龙治水之功,后来人们在刁河南岸岗坡还修建了禹王庙一座,用来镇龙祛灾,永保刁河两岸平安。 那栓缨缚龙的木桩,人称神钉,现在刁河红崖周边还有名叫大丁营、小丁营和丁庄的村庄。据说那红崖洞口常出现的五色彩光,远远望去就像是那缚龙五色长缨在舞动。 从康熙年邓州知州万愫的诗句中,一点也看不出大禹治水的浪漫色彩和奇幻影子,有的是红崖松风、朝霞满天、谷幽水缓、奇鸟翩翩、晨钟夕磬僧侣修行、童子长者怡然自乐这一幅优美的天然现实画卷。 就是这么一处平凡的自然景观,令官民僧侣、黄发垂髫在此或静坐或漫步、或低吟或远眺,流连而忘返。 传说终归是传说,邓州的「 ”红崖胜概”也许本就没有那么神秘,这几个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崖洞据说也是后人挖掘的,非天然形成。 据说到了明朝末年,本地有个在山东做官的犯了罪,也被打入红崖大洞,不知把红崖洞当临时监狱用,还是把那犯人就处死在了红崖洞里; 据说近代跑老日时,四方百姓拖家带口还一度藏匿在洞内,成了真正的东方龙藏洞; 据说不少邓州人喜欢红崖胜概,要么躺在洞边窥视天空,要么静坐洞内感悟人生。你若有兴致,可来此探寻,相信你来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因这片神奇的天地,留给人有太多的故事与遐想。 说到同心号村西南的一段「 ”红崖”而能成为「 ”胜概”,我想可能绝不仅仅是它自然风光迷人的缘故,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呢? 我们把视线往这一段刁河的上游转移一下,你会发现那没多远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呈祥寺、唐王桥所在地,那是特为朱元璋的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后裔唐顺王朱宙永西入淅川香严寺拜佛所修建的。 试想当年龙子龙孙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路过此地,又有哪位平民百姓能够获得特权近前细观?那饰以龙头的青石板桥又哪里是普通百姓有资格享用的?帝王高层的热闹风光在庄子眼中不过是「 ”腐臭的老鼠”,官场中的高官名爵不过是百姓眼中的「 ”枯骨龟甲”。「 ”高处不胜寒”,就让那些圈中人自行感觉和消化吧。好在各有自己的朋友圈,百姓自有百姓的乐,平民百姓不能近前,那没关系,就处在下游不远不近的地方冷眼观看那些表面热闹喧腾、背后勾心斗角的表演吧。 于是,这处未经多少开发的地方,这处僻远荒凉的河边草丛,这处刁水湾湾的净地,这处仅仅是红崖洞下的峭壁陡崖、崖边松林寺庙掩映,仅仅是崖下的急水涛涌缓波潺潺、水流涛声如钟似鼓,仅仅是阳光洒洞五彩闪耀,这一远离市区的一水、一崖、一洞、一寺也就成了人们观景的绝佳地,成了人们心灵的修行场,人们才将藏于邓州西南隅的这一普通「 ”红崖”看成了心中的「 ”胜概”,也成就了古邓州八景之一。 曾有「 ”小赤壁”之称的「 ”红崖胜概”,目前寺庙早已不见了踪影,松林竹声也只在想象中。刁河水不紧不慢地流淌着,那崖壁洞穴也使人难以近前,偶有探洞者攀爬入内,面对空空的洞穴,也许只能让自己长啸一声,让鸣啸声在洞内不断反射,与自然之声产生共振,在放纵自己超然物外的同时,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 古人有语「 ”便宜夜半游”,那天采风也有人提议,天色昏暗时分,无人往来之时,几人盘膝坐于洞上,静静地对坐着,夜色下没有了万物的流动,时间也仿佛停止了,在这静谧无事里,遥望星空,那该是怎样的悠然、释然和豁达? 当年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序文而名扬天下;当年滁水北岸的群山,也许与刁河岸边的崖壁沟壑一样的普通,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苏轼的大字楷书,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这类例子太多太多,不知邓州「 ”红崖胜概”何时能成为天下「 ”胜概”?我忽然这样说道,让随行的人先是一愣,继而都哈哈大笑,这种痴说不知可让他人笑脱了下巴? 目前热衷旅游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走遍无数的名山大川,可似乎又没有获得多少理想的山水之乐,一句「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成了不少人花钱旅游后真实的内心「 ”山水之惑”。 其实「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重要的是有怎样的游玩心境—— 也许在此春天可看莺飞燕舞,夏日静听蝉鸣阵阵,深秋劲赏五彩斑斓,隆冬陪伴银装素裹,这是赏之不尽、品之不竭的四时风景; 也许就近取水啜之,一口河水下咽,一股清冽之感顿时充盈口腔,兴许也能品出一丝历史的风烟; 也许静坐听风,微风过处,一河两岸间的万物都发出了天籁音律,回荡在幽谷之中,闭目聆听,大千世界、一木一草一水一物,皆能哭能乐有情有意。 沿着刁河边的窄道小心前行,在隐秘的红崖洞中,若隐若现着历史的传闻,几百年后,一群又一群的造访者来到这里循着古迹,探寻着智慧妙谛,感受着一方宁谧的氛围。 这里是同心号村,这里是邓州的红崖胜概,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状如玉带的刁河水环绕着,环绕着属于一方百姓的恬淡生活。 附录—— 道光年间邓州知州易良俶的《邓州八景诗》 之一 —— 《红崖胜概》: 万尺珊瑚树峻崖,百盘玳瑁此中排。 烘炉炼就朱砂壁,危石推成翠玉街。 路转醉乡神若鹜,地存古刹景更佳。 往来多少留题客,贪看秋山过水涯。 作者笑熬浆糊在邓州市九龙镇同心号村采风 作者微信号:stp13838711986 作者简介:尚廷普,网名「 ”笑熬浆糊”,今日头条「 ”图说邓州”的创始人及原创者。业余坚持原创,关注历史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十个姓氏:姓和氏有何区别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十个姓氏:姓和氏有何区别下一篇:历史故事150字 历史故事15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