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预告 · 在线展览 | 看花是种世界观——博物学考察记 预告 · 在线展览 | 看花是种世界观——博物学考察记

导语:网上预览展|看花是一种世界观-自然史考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为因应疫情防控形势,「文研展览」自3月起,从展厅跃然至屏幕,读者可以通过文研院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浏览丰富的展品资料,了解其蕴含的故事与历史,收获一份独特的观展体验。上月推出的「袁复礼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专题展,再次将「中国西北科考团」这一学人群体带回到公众视野。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中国广袤的西北土地,变幻无穷

网上预览展|看花是一种世界观-自然史考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为因应疫情防控形势,「文研展览」自3月起,从展厅跃然至屏幕,读者可以通过文研院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浏览丰富的展品资料,了解其蕴含的故事与历史,收获一份独特的观展体验。上月推出的「袁复礼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专题展,再次将「中国西北科考团」这一学人群体带回到公众视野。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中国广袤的西北土地,变幻无穷的自然风貌,在其亲临其境的生活中俯拾即是。可以说,长达八年的考察也是一次触摸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结束”了野外科研的漫长旅程,我们邀请您再次出发,与花草一起去约会。从今天开始,文化研究所的微信官方账号和网站正式推出了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主持的“看花是世界观——博物学考察札记”在线展览。在本次展览中,北京大学“博物学大师”刘华杰教授将与我们一起探索神秘的夏威夷州,领略云南勐海多姿多彩的风貌,踏上北方富饶的吉林大地,最后回到北京和北京大学燕园,了解那些我们熟悉但不熟悉的植物。我希望这次“呆在家里”的自然之旅能让我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世界来感受自然的美,并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自然的规律。对自然感到惊奇,对生命保持敬畏,对自然历史无拘无束!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看花是世界观”网络展学术主持人

“看花是世界观”是作家半夏构建的句子,正是云南作家半夏。我不开中药店,但是我知道三颗半夏。一个是河北的公半夏,一个是云南的母半夏,还有天南星科的半夏。后者见于北大校园,北京西山多。

半夏说“看花是世界观”中的“种”字有两种读法,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用作量词,读zh u ng;第二是把它当动词用

读zhò ng。她用这样一个标题作为她采访我的一本小书的标题,但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她试图把读花这种“低俗”的活动和“高雅”的哲学系联系起来。一个世界观,不管正确与否,也是世界观;种世界观,再深,当然是世界观。哲学和花属于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自然是有的,比如莲溪胡艾莲和佛花。哪个高哪个低还没有结论。哲学跑调的时候很难叫优雅。只是在统计意义上,在预设配置上,哲学借用了亚里士多德、老子、康德、马克思等前辈的力量,触及了思想和智慧之光。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必要高高在上,装深沉。首先,看花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什么叫好玩?有趣,自娱自乐。看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长见识。花多了,花也多了。看到一个就想看到第二个,老的不厌其烦。

看花上瘾,跟逛街、打麻将、攀岩、炒股一样上瘾。看花的好处我特别赞不绝口。先说负面的。缺点是占用时间,很多时间,没有太多时间。也会花一些钱。没关系。至少我不会为了看花而破产。花一千块去看一朵花是真的,只是偶尔。看花只是我个人的爱好。作为一个正常人,除了工作,长相,不好的爱好,生活中的爱好一定是一样的。以前都是故意健身喝酒,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很缺乏天赋。每当我在聚会上举起酒杯时,我都有点担心。于是我编了《三件大事》:“我平常不喝酒,我不和普通人喝酒,我不喝普通酒”。不是酒桌上水平高,只是发现自己差了一步。其实我没有信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小时候练过的只看花知草,适合自己,也和植物有关。上小学之前,我住在东北长白山的一个山沟里。有一天,一个中草药调查组来到我家。他们一边喝水,一边拨弄着一根大叶柴胡,好像在说很难找。小时候听着,插话说:“山上有的是。”大人根本不信。10分钟之内,我带回了一大批。有几十个,都是刚被手拉出来的。他们只摘茎叶,不挖根。专家看到是DC柴胡。其实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它叫什么,更别说伞形科了。这大概是对一种本土植物的自由理解吧。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根据家里的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了解了身边的很多中草药。后来读书耽误了看花。从小学到博士,我只在非常特殊的时候看植物一眼。直到博士毕业当了老师,我才重拾童年的爱好。

看花,不是字面上的只看花。它包括观看整株植物、一株不同时期的植物、各种植物,通过爱其形而知其名,并伴以“命名相知”,从而了解其解剖结构、分布、演化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观花、观石、观星、观鸟都是类似的活动,不局限于观察特定的物体,还考察其周围环境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观花是一项自然历史活动,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你抬头,你会看到天空中的影像,而你低头,你会看到地面上的规律,你会看到鸟兽文学适合地面。”不仅巫师和科学家能做到,普通人也能做到。大学时,我发现达尔文、徐霞客、丁文江、王、和都是博物学家。工作后发现,亚里士多德、西奥·弗莱斯特、卢梭、怀特、歌德、梭罗、利奥波德等都是博物学家,他们的自然历史活动都与某种哲学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极其自然的,不需要通过逻辑经验主义坚持还原论,而是通过观察句子的层层结构来建立反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

金鸡菊属的标本

刘华杰教授收藏

我个人的经历和北大有关,地质学,哲学,植物。中学高二时在吉林通化参加了一个地质夏令营,1984年报考北京大学地质系。1987年,他本科地质时就喜欢上了哲学,第二年毕业时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后来他读了哲学博士,当了哲学系的老师,又恢复了童年时对植物的爱好。现在他们在呼喊复兴古代自然历史。

什么是博物学?和博物馆有关系吗?说来话长,但不难理解。自然历史比物理和物理好。博物学三字合一起源于近代日本,但博物学两字合一在中国由来已久。就像今天的人听到数学、物理、地质、文学、社会学都不觉得奇怪一样,它曾经是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优秀学校,解放前也很有名。当时有“哲学之门”和“自然历史之门”。同样,“听到”并不意味着“知道”味道和来源。简单来说,自然史是围绕“生活世界”而诞生的一门科学和生存智慧,它涉及到人与自然交往的诸多维度。很平很全面。这门学科有特色,有理论,也不乏可操作的方法和细节。

亚里士多德、老普林尼、林奈、布冯、卢梭、歌德、洪堡、达尔文、威尔逊、纳博科夫、古尔德等。是熟悉他们名字的伟大自然学家。西奥·弗莱斯特、格斯纳、杜布赞斯基、穆尔、迈耶、卡森、洛伦茨等。也是一样的,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他们和自然历史有什么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创始人朱丽安·赫什巴(Julianne Hersheba)和他的祖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一样,是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为自然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周易》、《诗经》、《道德经》、《庄子》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博物学著作,中国古代学术具有相当的博物学色彩。只是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看或者那样想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自然历史。

自然历史是科学吗?在科学时代,任何与认知有关的东西都应该被纳入科学的范畴,要么作为一门特定的科学学科,要么作为一部科学史。这一切都很自然的进行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思。自然历史确实和科学有交叉。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涉及到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利用,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在现代,自然历史的传统往往被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子系统来研究。一开始我是这么想的。后来发现不对劲,就提出了“平行论”:自然历史和自然科学平行存在,平行进化,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就认知而言,现代自然科学有四大传统:自然历史、数学、控制实验、数值模拟。现在后三种,尤其是后两种,价值很高,资金容易获得,成果丰硕。博物馆传统虽然悠久,但是肤浅,没落。如今的植物分类学、动物行为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仍有明显的自然历史阴影,但处于边缘,在科学家族中的地位较低,从相关专业期刊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博物学学科除了综合性和肤浅性外,对世界的控制力较弱,不受现代性重视。

左起第一位:绣球花科绣球花

从左数第二位:鸢尾科鸢尾

左起第三位:旋花科牵牛花,茎的手性相反。

景岛乐·尤一画画

蜂鸟石版画

约翰·古尔德主持了制作

首先从左边开始:列当科鼻叶属植物

左起第二位:马兜铃科细辛

左起第三位:桔梗科桔梗

唐梅画画

学术上考虑“文本”没有错。伽利略面对的是两个文本:《圣经》和《自然》,这两个文本都被认为是上帝的作品,即广义的文本。为此,他创立了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科学革命展开了,无法停止。今天,学者们也面临着两个文本:一是前人的著作相当于圣经,前人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是进步的基础。第二,当今世界。地球和人类社会呢?这个也很重要,学者必须回应时代的问题。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思考应该放到经验世界里去验证,但是不可能闭门造车写论文专攻。

在科学主义的背景下,哲学被边缘化,这是大势所趋,与自身的学术取向有关。自然科学能否涵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知?答案是:不,哲学还是要讲出来。哲学工作者发出有价值声音的前提是,理解地球,尤其是涉及到大规模战略问题时,不能单纯靠想象和推理来实现跨越和超越。对于几乎所有关于自然-人类系统可持续生存的重要事情,今天的哲学界保持沉默,但却津津乐道于对细节的严谨论证,这是不应该做的。看看这些花,也许你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谁知道呢?

1.微信官方账号关注微信在线浏览。从4月7日开始,展会分夏威夷、勐海、吉林、北京四个阶段在微信官方账号上线。

2.登录文艺院官网在线浏览。从4月7日开始同步更新。ihss.pku.edu

相关书籍

责任编辑:惠乾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历史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中国历史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下一篇: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有什么历史意义对世界有有什么影响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有什么历史意义对世界有有什么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