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慈禧与光绪皇帝死亡时间 慈禧与光绪皇帝死亡时间 慈禧跟光绪 是同一天死亡吗

导语:慈禧和光绪死的时候,慈禧和光绪是同一天死的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慈禧和光绪是同一天去世的吗?不是,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 仅差一天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什么一天后才去世?真相只有一个: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这几乎是肯定的。很多史料为我们验证了这个事实。慈禧是个偏激狭隘的人。她不怕列强入侵。她怕后人不听她的安排,不承

慈禧和光绪死的时候,慈禧和光绪是同一天死的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慈禧和光绪是同一天去世的吗?

不是,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

仅差一天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什么一天后才去世?

真相只有一个: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这几乎是肯定的。很多史料为我们验证了这个事实。

慈禧是个偏激狭隘的人。她不怕列强入侵。她怕后人不听她的安排,不承认她的攻击,挖坟鞭尸。毕竟清朝有这种挖坟鞭尸的传统。请参考多尔衮。所以她最怕光绪死后上台,几十年的心血都成了笑话。

光绪皇帝当时只是被软禁,身后不乏支持者。她死的时候,光绪必然是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当她想到他要改革,要改革的时候,慈禧死的不瞑目,所以死的时候要做个垫子。据史书记载,慈禧曾在弥留之际给光绪皇帝一碗酸奶。这座桥在影视剧里见过。说白了就是一碗毒。喝了就奖励一个全尸。不喝就抗旨。小太监难免会喝硬的,你得死。

《清光绪皇帝死因考证》一书中,考证的很详细。当时有现代医学尸检,结论是死因是急性胃肠砷中毒。还有谁会在偌大的皇宫里给光绪送砒霜?且不说这本书还总结了大量的证人证据,无可辩驳。

1908年11月14日晚,光绪皇帝驾崩。与此同时,一直执着于眼前的慈禧,终于放下了巨大的烦恼,第二天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突然,两个当权的人相继去世。可惜光绪皇帝死前打不过她,她终于摆脱了死亡,野心也就这么没了。

光绪皇帝活了多少年

光绪皇帝活了三十八年。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突然去世。

1875年1月,光绪皇帝,即当时年仅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由慈禧太后和慈安登基为帝。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慈禧太后听从政治帮助光绪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1889年,光绪皇帝载湉开始亲政府。他在位期间,大力支持谭嗣同等人的改革思想,想强国。于是在1898年,光绪皇帝实施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

但1898年戊戌变法实施不久,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皇帝本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股势力,却在关键时刻被袁世凯出卖。

她被慈禧太后关在中南海瀛台。整个改革过程只有103天,所以也叫百日改革。光绪被慈禧囚禁后,她的权利再次落入慈禧手中。慈禧宣称光绪病重,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事实上,她把他囚禁起来。

扩展数据:

光绪皇帝去世后不久,慈禧太后也相继去世,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到二十个小时。

光绪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去世,这个去世的时间足以说明问题。如果不是奇怪的巧合,只能人为安排。

慈禧囚禁光绪十年,两人早已有了深仇大恨。如果慈禧死在光绪之前,光绪一定会在沦陷之后算账。在这种情况下,慈禧为了身后的家庭安全,不得不选择弑君。

光绪死后,关于死因众说纷纭。2008年,光绪去世100年后,通过对光绪骨骼、内衣、头发的分析,最终得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的结论。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光绪皇帝

光绪和慈禧是怎么死的?

1.光绪皇帝的死因:

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是被人打死的,至于是谁打死的,那就暂时不查了。

2008年,经鉴定光绪皇帝留下的一缕头发,确认死于砒霜中毒。

2.慈禧太后的死因: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病逝于西苑一鸾堂,享年74岁。

光绪三十四年,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命太监将她抬到英台,送到被她囚禁了10年的光绪皇帝的床上。

病重的光绪皇帝和病重的慈禧太后,默默对视。在沉默的目光中,维吾尔新派的领袖们与保守派领袖们进行了最后的斗争。

扩展数据

慈禧太后是萧钦先皇后,叶何娜的,咸丰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晚清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名兰桂仁。第二年,他被授予印章;1856年,皇帝的长子爱辛约罗·载淳生于金凤,次年为金凤;1861年咸丰帝死后,被尊称为圣母院太后的孝真皇太后,国徽慈禧;

此后,他们与慈安太后、龚义心亲王共同发动心有政变,照顾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两宫悬于上,太子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期,称为同治中兴。1873年,这两座宫殿的皇太后通过卷帘门掌权。

1875年,同治皇帝驾崩,他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被选跟随咸丰大同,那一年是光绪年间。这两座宫殿又一次听从了政治;1881年慈禧太后辞世,1884年慈禧发动“沈嘉一师”清除太子龚,开始夺权;1889年回到光绪,从颐和园退休;

1898年,戊戌变法中皇党合谋杀园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砸碎戊戌六君子,再次培养政府;1900年庚子之变后,清末实行新政,军商官法改革。

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为新皇帝。同日被尊为太后,次日17时死于一鸾寺,葬于普陀谷丁咚陵。

参考来源:人民网-光绪皇帝之死是怎么查出来的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慈禧太后

为什么光绪皇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就去世了?

戊戌政变后,这两个清帝国的权力象征和实际主人一直处于冲突之中。光绪和慈禧有血缘关系。据宫中太监说,光绪在宫中一直称慈禧为“亲爱的爹”。但在政治上,他们是竞争对手。在这次内廷的权力斗争中,光绪从小就一直处于劣势,最近十年更是消沉,遭受沉重打击。最后两者的竞争变成了身体与生命的竞争。体弱多病的光绪,年老体衰的慈禧,及时发动了持久战。

     1908年,两人都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行了,但却盼着对方先死。十月十六日在西苑勤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最后一次召见大臣,据那天被召见的新任直隶提学使傅增湘说,“太后神态疲惫,据说几个月的痢疾腹泻不止。而皇上脸色晦暗,说话声音无力,靠座位中间垫了几个靠枕,才勉强支持”。看来,两人在这个马拉松式的争夺中都已经是筋疲力尽,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其中的一个。      很可惜,先倒下的却是光绪。光绪终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而死亡之日又恰在慈禧咽气的前一天。对此,朝野人士议论纷纷,猜测里面可能的隐情,而这或许又是一个千古难解的宫闱疑案了。当时被怀疑的对象,不仅仅包括慈禧,或许还有袁世凯、李莲英等都有可能。但是,这件事情查无对证,又旷隔多年,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很难说清楚。      据清宫太监的回忆录《清宫琐谈》中说:光绪在弥留之际,当时在瀛台侍疾者共六名,其中两人饿死,剩下几人食不果腹,“因饿失血者又凡三人”。光绪在死前曾在床上召唤医生周某,周某见光绪两眼瞪大,四次用手指口,知道光绪是饿急了,但环顾周围,实在是没有吃的。后来,光绪帝便渐无声息了。      启功也曾谈及其曾祖溥良的一件往事:当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传出“快不行了”的消息后,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和其它相当级别的官员也都昼夜守候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之外,以防不测。大臣们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就举哀发丧。当时由于慈禧太后得的是痢疾,从病危到弥留之际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守候的大臣们时间长了,都有些体力不支,便也顾不得大臣的礼仪,或坐台阶上,或依靠在廊柱边,大家一副疲困不堪的狼狈相。就在宣布慈禧太后“驾崩”前,溥良见一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寝宫中出来,他便上前问这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说:“这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帝驾崩了。而这边屋里的那位还捱了一段时间才算完,也不知道里面是真死了,还是密不发丧,非要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      曾在宫中担任女官的德龄女士在《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等书中,说是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鉴于德龄走的是畅销书的模式,其作品往往拿清宫秘事哗众取宠,似不可信。况且,光绪从小就受李莲英看护,一直叫他“谙达”,并曾夸他“忠心事主”。光绪被囚瀛台后,其它太监慑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不敢对光绪多有接近,唯有李莲英多方照顾,还经常到瀛台与光绪帝拆装钟表消遣。再有一事可以佐证,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后,慈禧一行人在回京途中,曾在保定驻跸。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随后去光绪住处探望,只见光绪在灯前孤坐,无一太监值班。当时正是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光绪的房间竟然没有铺盖而无法入睡。李莲英见后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罪该万死!”然后赶紧把自己的被褥抱过来给光绪。光绪后来回忆西逃的苦楚时也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由此看来,说李莲英害死光绪似不可信。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则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帝决不会轻饶了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帝毒死。这种说法基本没有可信度

慈禧是怎么死的?谁先死,她还是光绪皇帝?他们死在北京了吗?

一些历史学家对慈禧太后和光绪的死亡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所有的说法尚未成为定论。所以光绪之死在历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个谜。

  在爷爷的记忆里,那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的傍晚,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凉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离开了人间。   世上的事情竟是如此凑巧,就在光绪病危之际,慈禧也已病入膏肓。但是由于她秉性刚顽,神志却非常的清醒。她感到了光绪帝的病情已显露出危机的迹象时,就已经考虑为光绪帝立嗣之事,她接纳了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的意见,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嗣,任命载沣为摄政王。于十月二十日连发三道上谕:“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着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着在诸王之前”。而根据史料的记载,光绪在这一天已经神志昏迷了,而慈禧还是能神志非常清醒,完全没有死亡的迹象,所以说慈禧害死光绪的事情完全是一些人杜撰出来的。但是也就在这一天,慈禧开始发病。   第二天,光绪死去。“上疾大渐,酉刻崩于瀛台之涵元殿”。而这个时候,慈禧又连发三道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傅仪着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祧”、“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慈禧在两天内选择了溥仪作为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在我们家,大家都认为慈禧就是一个操劳的命,所以在临死之前还是为后来的清王朝做了选择。   就这样,光绪与慈禧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相继死去,而生前“母子”二人的关系又是那样的对立和微妙,不仅是清代历史上所未有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所以当消息传出的时候,中外震惊。随后各种评论和猜测也随之而来,许多人都怀疑光绪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杀害。尤其光绪比慈禧年轻却死在慈禧前,“猝死”的起因更引发出种种传闻。由于很多人都说由于慈禧和光绪在政治上的看法不一样,慈禧反对变法,因此,在变法开始的时候,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让慈禧抓住了口实,所以慈禧有了杀害光绪的想法。   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了74岁的慈禧的前面,而且只是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也就由此产生了。爷爷非常不能理解慈禧将光绪害死的说法,他非常清楚,光绪的病已经有了8年的时间,死只是时间的问题。况且每次御医给光绪看病的医案都会呈给慈禧。光绪病情的发展状况慈禧是最清楚的了。光绪死在慈禧前面是肯定的了。而慈禧直到在死前的两天才被确诊。所以即便是慈禧想杀害光绪,也根本用不着自己动手。除非慈禧是个神仙,知道自己的死期。我爷爷非常肯定地说:“光绪根本不是慈禧害死的,这些都是后人的谣传。很多人不但说光绪是慈禧害死的,说同治也是慈禧害死的,这样的说法欠证据。中国人几百年来的说法就是:虎毒不食子。慈禧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这点意识还是有的,不可能害死自己的儿子。”   那么,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光绪37岁时写的《病原》中说:遗精已经将近二十年,前几年每月遗精十几次,近几年每月二三次,经常是无梦不举就自行遗泄,冬天较为严重。腰腿肩背经常感觉酸沉,稍遇风寒必定头疼,耳鸣现象也近十年。而光绪二十六年以后,他的病不断恶化,未见好转。关于光绪的死,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日,御医曹元恒在《脉案》中写到: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十分严重。这也就是说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用的严重局面。而在五月初十,御医陈秉钧写的《脉案》上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七月十六日,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说:“我此次进京,满以为能够治好皇上的病,博得微名。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   而拖到九月,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失调,死亡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这一年的十月中旬,光绪的病情已经进入危急阶段,他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症状。十月十七日,周景涛、吕用宾等几名御医会诊,一致认为光绪皇帝已是极度虚弱,元气大伤,已处于病危状态。并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十月十九日,光绪已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清气不生,浊气下降,全身疲倦乏力的症状。到二十日,光绪已经是眼皮微睁,流着口水的嘴角只能轻轻颤抖。当天夜里,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到了二十一日的中午,光绪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嘴倒气。拖到傍晚,便与世长辞了。   从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都记录在案,可以认为,光绪从开始病重一直到他的临终,他的病状演变是属于一步步加剧地恶化,并没有特别的症状出现,既没有中毒或其他伤害性的迹象,也没有突然暴死的迹象,应该是属于正常病死。所以也应排除了被慈禧投毒害死的说法。   关于慈禧和光绪的死,我后来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是很多的资料各不相同。在英国人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中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生怕慈禧死后光绪重新主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而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但是后来我看到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一本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光绪的死一直被说得沸沸扬扬,可是慈禧的死却一直没有人评说。爷爷对我也没有透露关于慈禧死的事情,只是说因为得了痢疾,最后没治好死了。所以我只好在一些资料中查找了。我看过在一篇关于慈禧的死的文章,其中对慈禧的死有一定的说明:慈禧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他是慈禧太后太后的外甥。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只好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想利用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来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但变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而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囚禁光绪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玉澜堂,二是中南海的瀛台。光绪被关了整整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她狠毒地将光绪害死在瀛台,终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被软禁在颐和园玉澜堂时,四面的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东西配殿内现仍保留有当年所砌的砖墙,这是历史的见证。 光绪慈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请简要说说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请简要说说下一篇: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西方文化的发展衍变过程 谁能详细的介绍一下西方文化的发展衍变过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