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李定国为何无法光复大明 只因先天不足 李定国为何无法光复大明 只因先天不足 内部派系林立

导语:李定国为什么不能收复大明?由于先天不足,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永历三年,金声桓和李成栋先后被杀,南明重臣何腾蛟和堵胤锡也死于非命。对于南明永历政权而言,是一个异常黑暗的年份。 此时的长江以南,除大清军事集团和辽东军事集团之外,还有三大实力派存在。 第一大实力派是孙可望军事集团,他是张献忠旧部,控制西南地区; 第二大实力派是郑成功军事集团,他是郑芝龙的儿子,控制福建沿

李定国为什么不能收复大明?由于先天不足,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永历三年,金声桓和李成栋先后被杀,南明重臣何腾蛟和堵胤锡也死于非命。对于南明永历政权而言,是一个异常黑暗的年份。 此时的长江以南,除大清军事集团和辽东军事集团之外,还有三大实力派存在。 第一大实力派是孙可望军事集团,他是张献忠旧部,控制西南地区; 第二大实力派是郑成功军事集团,他是郑芝龙的儿子,控制福建沿海地区; 第三大实力派是朱以海军事集团,他是明朝鲁王,控制浙江沿海地区。 今天,我们着重聊聊第一大实力派——以孙可望为代表的云贵军事集团内部发生的那些事。 最初,云贵军事集团和南明永历政权没有太多联系,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在云贵地区称王,孙可望成为国主。但随着金声桓和李成栋的出局,孙可望抓住机会,开始借着永历政权的名头搞事。 永历皇帝来到孙可望的地盘,孙可望把他安顿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就不管了。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很难让我们相信:孙可望真把永历皇帝当成自己的主子。 遥想当年的汉献帝,虽然也是落魄皇帝,但从形式上看,汉献帝依然是货真价实的皇帝,皇帝该有的派头一点都不少。 反观永历皇帝,同样是傀儡皇帝,居然连外在的派头都没有,怎么看都像是逃荒落难的可怜人。 孙可望住在大城市中,永历皇帝住在小县城中;孙可望住着高大华丽的宫殿,永历皇帝住着简屋陋舍;孙可望连永历皇帝的面都懒得见,只派一个将领在小县城中保护他,这种保护更多的是一种监视。 有一天,这个负责保护永历皇帝的将领,看到他身边有一个女人挺漂亮,于是就把这个女人搞上了床,这叫什么事? 永历皇帝哭天喊地闹了半天,孙可望不得不象征性地惩罚了这个将领,但这个将领后来依然还受到孙可望的重用。 永历五年,永历政权的部分官员不愿意继续看孙可望的脸色行事,孙可望立刻翻脸,直接把这群官员拉出去杀了,并逼迫永历皇帝封自己为秦王,这就是着名的「 ”十八先生之狱”。 看看永历皇帝的待遇,看看永历朝臣的结局,如果孙可望都能被称为忠君爱国之臣,那么谁是奸臣呢? 永历皇帝在孙可望的控制下,没有一点做皇帝的尊严。迫于无奈之下,永历皇帝密敕李定国: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救出去!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是云贵军事集团的四大将领,他们之间并没有很严格的上下之分,而是以一个松散联盟的形式存在。 孙可望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地位本来不相上下,入滇以后孙可望虽被推为盟主,但他毕竟不能同张献忠相比,李定国、刘文秀手握重兵,各以「 ”西府”、「 ”南府”老爷自居,并不能惟孙可望之命是从。——顾诚·《南明史》 由于孙可望没有绝对的权威,所以当他们内部发生冲突的时候,谁也别指望压服谁。在这种背景下,一直看孙可望不顺眼的李定国脱离了孙可望的控制,独自向东发展。 接到永历皇帝密敕的时候,李定国还在积蓄力量,并不打算与孙可望发生冲突。但在李定国向东发展的四年里,一路走得并不顺,最终不得已又回到云贵地区。 一山难容二虎,原本随着李定国出走而消弭的矛盾,现在又有加剧的趋势。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李定国离开了几年,云贵地区已经变成了孙可望的主场,但云贵军事集团的实力派刘文秀坚决支持李定国。势力大增的李定国突然出手,将永历皇帝接到了昆明,这一年是永历十年。 永历皇帝终于离开了偏远的小县城,来到了大城市,住进了高大华丽的宫殿之中,文武百官也已就位,开始像模像样地汇报工作。 面对这种情形,不但永历皇帝深受感动,后世读者也认为李定国忠心耿耿。 可在我看来,李定国也说不上什么忠臣,永历皇帝被接到昆明的场景,和当初汉献帝被接到许昌的场景差不多。 有一个客观事实必须承认:汉献帝和永历皇帝的命运是一样的,他们不管到哪里,不管侍奉他们的臣子是谁,他们都没能摆脱傀儡皇帝的命运。 曹操被定位为奸臣,李定国被颂扬为忠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客观评价他们的作为,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马吉翔是大明的最后一个锦衣卫,本是永历皇帝的近臣和亲信。但随着局势的变化,马吉翔早已成为实力派的爪牙,为他们监视永历皇帝的一举一动。最初,他为孙可望服务;后来,他为李定国服务。 史书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都说李定国过于耿直,被马吉翔骗了,才会重用马吉翔。 吉翔一见定国,先叩首,称颂定国千古无两;‘从此以后,青史流芳。吉翔今日得际此时望见颜色,死且不朽。其他是非冤苦,俱不足辨’。定国于是大悦,与吉翔握手谈心,惟恨相见之晚。而吉翔得侍左右数日,其谄谀之工无所不至;凡左右、内外,众口同声交谀吉翔。定国本目不识丁,粗戆直率;竟为吉翔所弄,堕其术中。——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六 这种看历史的眼光,实在是过于浪漫了。 李定国是一员战将,却不是什么政治白痴,他身边还有刘文秀,怎么可能不知道马吉翔是什么人呢?李定国不会像孙可望那样欺负永历皇帝,但找个人盯着永历皇帝,别给自己找麻烦,这种举动也是非常正常的。 看看李定国的这种行为,他和曹操有多大区别呢?说句诛心的话,李定国和孙可望也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他的吃相更好看一些而已。 马吉翔的行为,或许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傀儡皇帝和实力派之间,他必须提前站好队,否则自己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但作为皇帝的近臣和亲信,马吉翔整天干这些吃里扒外的勾当,本身就是令人所不齿的。 永历皇帝对此感到非常不满意,但他不敢对李定国发火,只得捏着鼻子承认这一既定事实。 李定国控制永历皇帝,意味着云贵军事集团彻底分裂。在此之前,云贵军事集团虽已分成两派,但毕竟没有动武。可随着永历皇帝的归属权转换,孙可望再也忍不住了,云贵军事集团内部正式开始火并。 永历十一年八月,驻军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军云南的李定国发动进攻。 实力派刘文秀站在李定国一边,但两人的实力加起来还是不如孙可望。但孙可望的前锋白文选临阵倒戈,三方合力,直接把孙可望打得大败而逃,这场战役就是大名鼎鼎的「 ”交水大捷”。 定国、文秀见文选、维兴乘胜截杀,可望旗帜渐乱;因召各营奋勇齐进,可望遂大败而逃。——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六 李定国胜利了,但付出的代价却极大,云贵军事集团元气大伤,实力派孙可望投降大清。 在李定国打败孙可望的一年之后,清军大举进攻云贵地区,云贵军事集团内部又出现叛乱,最终为大清所灭。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跟大家聊聊李定国的历史形象问题。 很多人都喜欢把李定国和郑成功拉出来反复比较,可在我看来,两人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刻薄一点地说,他是标准的「 ”贼二代”。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虽然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但绝不像张献忠那样人人喊打。 李定国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李嗣兴投降大清;郑成功去世之后,他的家族被称为反清复明的典范。 从阶级角度来看,李定国也不好定义。如果说他前期反明是反帝反封建,那么后期降明又该如何解释呢?不好解释,干脆就不解释。 郑成功则不同,南明说他是「 ”遗室”,康熙皇帝说他「 ”非乱臣贼子”,并在台湾设庙祭拜。近代以来,日本、国府和大陆对于郑成功的评价都是正面。能从不同势力中获得一致好评,郑成功可谓人生赢家。 但我更推崇李定国,他是明清之际最优秀的统帅。虽然在对待南明永历政权时,李定国习惯性地挟天子,但客观时局如此,我们不能苛求他做道德完人。 永历六年,李定国先后干掉了大清的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而且都是在主力大军对决之中取得的辉煌胜利,这在明末历史中是空前绝后的。 想当年,袁崇焕亲率十几万大军,面对大清军事主力居然只敢坚守不出,玩他那一套「 ”城墙大炮”战术,只因守住两座城池,就被大明中央政府吹嘘为宁锦大捷。看看李定国的成绩,那些为袁崇焕招魂的人可以歇歇了。 李定国的辉煌胜利,意味着云贵军事集团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但不幸的是,云贵军事集团的对手是强大的大清,体量相差实在太过悬殊;更不幸的是,云贵军事集团没有机会继续表现,就因内讧而走向末路。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315每年打假几天 315每年打假几天下一篇: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