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万物的结局近了讲章 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

导语:  人这一生充满着选择,甚至于每一分每一秒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你知道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欢迎大家阅读。  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篇一  经

  人这一生充满着选择,甚至于每一分每一秒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你知道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欢迎大家阅读。

  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篇一

  经文:得1:1-5、15-19;2:8-9

  引言:

  人这一生充满着选择,甚至于每一分每一秒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高考之后我们选择大学、选择专业;毕业之后我们选择企业、选择单位;有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有人则选择在乡下发展;到一定时间,我们又要选择配偶,完成终身大事;当孩子出生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又要帮忙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甚至,许多人在活着的时候,就早早地为自己选好了墓地。

  面对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也有自己选择的原则。选择的方式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面对秦始皇的b ao-/政,陈胜、吴广选择了起义,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开创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先河;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得;面对流氓的侮辱,韩信选择了忍让,忍受了胯下之耻,终究辅佐刘邦开拓一番霸业……机遇不同,人们的选择也千差万别。陈胜、吴广选择了抗争,陶渊明选择了隐退,韩信选择了忍受羞辱。

  在奥运的历史上,有一位出生在中国天津的苏格兰籍运动员,他名叫李爱锐,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一百米赛跑这个项目上,他有绝对的优势可以获得世界冠军并极可能打破世界记录。然而,1924年7月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把男子一百米跑项目安排在了礼拜天。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爱锐不顾众人的指责和辱骂,毅然决定放弃在礼拜天举行的男子一百米跑的项目,而只参加在其他时间举行的二百米和四百米的赛跑项目。在信仰上他选择了持守在礼拜天做礼拜的诫命,他说:「我必须敬畏那爱我的上帝,断不能违背他。」在四百米跑获得金牌之后,别人问他如何取胜,他说:「前一百米,我奋力奔跑,后三百米我全然依靠上帝。」奥运之后,因为他爱中国,为了中国的福音,他放弃英国的优越条件来到中国,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

  李爱锐的人生是这样抉择的,他的人生为神而活。弟兄姊妹,我们也需要学会靠神抉择,按着神的心意抉择。新的一年,我们又当如何选择前面的路呢?《路得记》只有短短的四章,里面描述的人物也不多,但每个人的生命都给我们看到他们对人生的不同抉择,以及由抉择而带出的结果。今天我就藉着刚才所读的一些经文与大家分享一个主题:《生命的抉择》

  一.以离开应许为导向的人生——以利米勒的抉择

  路得记的开篇为我们简要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说的是在士师时期,犹大地遭遇饥荒,一个叫以利米勒的人带领全家背井离乡,远走摩押。这原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但因为它发生在犹大地的神的子民身上,就不得不成为他人的鉴诫。犹大地是神给他子民为业的地方,伯利恒又是神在犹大特别拣选的地方,耶稣降生伯利恒本身就有很深的意义,它告诉我们耶稣的降生,不仅要给人类日用的食物,而且他更要赐给我们永生的食物。但这样蒙受神祝福的地方在士师执政的期间却闹起饥荒,这让人感到奇怪。神也曾经应许他们说,「你们若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诫命,我就给你们降下时雨,叫地生出土产,田野的树木结果子。」不过大家翻到前面一页,在士师记的最后,那里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从而我们得知雨水是神所掌管,饥荒的真正原因,是以色列人离弃神,得罪神而引起的,以致土地被咒诅。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以利米勒对这些问题不曾想过,也没有向神祷告,省察自己,寻求神的旨意,却率先带着全家离开这个应许之地。不但如此,让以利米勒错上加错的是,他后来又选择摩押地,因为摩押地是神所咒诅的民族,以致他在那里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死在那里,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以利米勒的抉择似乎合情合理,以常人看来也算是明智的选择。然而他的这个抉择不是按着神心意的抉择。「以利米勒」意为「神是我的王」,但在实际的行动中他却是以自我为中心,根本没有把神放在心上。我们想一想,一个被神所拣选的民族有不幸,赞美之地有哀声,粮仓闹饥荒,难道外邦会更好吗?更何况摩押是被神咒诅的民族呢?神的家里才有真正的温暖、保障、以及丰盛的恩典,在基督里才有真正的平安,谁离开了这个丰盛的源头,他的结局必定相当悲惨。

  今天,在我们的许多教会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看到许多人在享受着金钱的时候,教会的传道人不忠心,不努力追求,离开教会,去追求那属地的福气。这样造成一个结果,许多信徒也可能离开教会,走向一种危险的境地。如果我们离开神的家,必定不能得享那永恒的生命。眼下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为教会祷告,为教会的负责人祷告,而不应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离开应许之地一走了之。有的人因为与弟兄姊妹有过节就不做礼拜,这也是神所不喜悦的。人生充满选择,选择是否正确,会影响人一生的盛衰、荣辱、祸福。基督徒的选择就是寻求神的旨意,免受冤枉之苦。但是我们许多人选择凭自己的小聪明和血气行事,不肯寻求与神同行,一件事临到的时候不是先交托给主,而是先打如意算盘,之后才通知神,当神稍有怠慢,就埋怨神。回来吧,弟兄姊妹,请不要像以利米勒一样,就是死也没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神给我们的应许是不会落空的,神的家是有盼望的。

  二.以重回诱惑为导向的人生——俄珥巴的抉择

  俄珥巴是摩押女子,她嫁给了以利米勒的儿子,也因此进到了以耶和华神为信仰的家庭当中。这对俄珥巴来说是一件好事,她从此有了认识真神、离弃假神的机会。可是好景不长,不幸临到了她的家庭,她的丈夫死了。丈夫的死无疑给俄珥巴一个巨大的打击,在那个时代,女人是需要靠男人生存的,生活的支柱不在了,她该何去何从呢?她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她又该如何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呢?俄珥巴也爱婆婆,当拿俄米劝两个儿媳回娘家的时候,她和路得一样放声痛哭:「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但是接下来婆婆的劝解让她考虑到,如果自己跟着回到伯利恒,婆婆未必可以给她什么承诺,到底是拿俄米重要,还是自己的生命重要呢?最后,我们看到俄珥巴回到了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从此她与真神的信仰永远失去了联系。原本她已经走上人生和信仰正途,但因为家庭的变故,她又回到原来的生活和信仰当中,她的抉择让人感到惋惜。中国人从小就知道达尔文,他原本是一名基督徒,而且还曾经在教会担任牧师。后来因为对动植物感兴趣,他放弃了牧师的职位转而去研究物种,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写出《物种起源》一书,这本书在当时的世界乃至现在的中国影响都非常大。中国的无神论思想就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的。后来事实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缺乏根本的前提和依据,许多理论直至今日都无法解释。可是进化论的一些错误理论影响了许多人的选择,拦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的脚步。

  耶稣基督的道路是一条蒙福之路,可是包括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在内,他们为了家庭的幸福、工作顺利、子女蒙福而信耶稣,然而人生充满了苦难与挫折,他就认为信了耶稣也没有给自己带来平安、顺利和幸福,于是就离弃了耶稣,重新回到那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当中。更让人可惜的是,有些人原本已经走在信仰的路上,但是因为一些不值一提的原因就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甚至抵挡原本的信仰,眷恋那充满邪恶的世界,失去神的祝福,失去永生的盼望。

  三.以悔改归神为导向的人生——拿俄米的抉择

  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拿俄米确实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留下她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还好神没有撇弃她,使她身边还有一个爱她、愿意陪伴和照顾她的儿媳路得。拿俄米一家从伯利恒搬到摩押地寄居,开始的时候大概也还不错,至少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但没过几年,丈夫儿子相继离开世界,这对一个女人来说,该是多大的痛苦啊!很多时候,透过一些挑战与检验,我们的信仰是怎样,都会被暴露出来。遇到苦难,有些人对神心生抱怨;遇到苦难,有些人会将责任推给神;遇到苦难,有些人对神破口大骂;遇到苦难,有些人和神讨价还价;遇到苦难,有些人甚至离弃神,再也没有回到神的面前。然而,拿俄米没有在苦难中堕落,而是在苦难中觉醒了,她决定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回到应许之地,回到神的看顾之中。拿俄米的觉醒也是因为她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拿俄米选择归回应许之地,这是她悔改归回神的第一步。不但这样,拿俄米还选择恩待别人。本来这个受大苦的老人这时候最需要有亲人在身边照顾、安慰帮助。但她想到的是别人的利益,劝说两个儿媳回家,并愿神祝福她们。在苦难的境地中不是选择抱怨、指责和发泄,而是以恩慈和怜悯待人,她必然会走上一条又新又宽广的道路。在拿俄米的一再劝说之下,仍然有一个儿媳留下不走,并宣告: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像这样的婆媳关系,肯定是平时相互恩待的结果,今天这样的婆媳关系恐怕是少之又少!古时有一位楚庄王跟大臣们在傍晚时喝酒,席上大家都喝高了,突然殿里的蜡烛灭了。这时候,大唐狡趁机调戏了大王身边的妃子,这个妃子大惊之下摘下了唐狡头上的将缨,哭着对楚庄王说帽子上没有红樱的人就是调戏自己的人。那个时候蜡烛还没有重新点亮,楚庄王却没有处罚这位失礼的,反而下令全体大臣,凡顶上有红缨的人都摘下来。这样,除了唐狡自己外,没有人知道刚才大胆调戏大王妃子的是谁,此后也无人再提起这件事情。事隔多年,楚庄王在一次战争中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眼看着就要被敌人杀死,这时幸好有一名大将冒死前来搭救了楚庄王。这位就是唐狡,他对楚庄王当初没有惩罚他一直心存感激,因此冒死报答王的恩典。神常常用我们恩待的人将来来祝福我们,大将唐狡因为王的恩待,后来冒死救了王的命;这个留下来的儿媳路得,后来带给这位老人生命的盼望和甘甜。甚至拿俄米最后说,有路得这个儿媳比有七个儿子还好。

  我亲爱的弟兄姊妹,神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盼望着离开家的孩子能回家,不再因为远离他而受苦。在旧约的先知书当中,神也曾深情地呼唤背弃他的百姓说:「背道的以色列啊,回来吧!我必不怒目看你们,因为我是慈爱的。」拿俄米因为神的慈爱,她经历痛苦却不撇弃神,因为神的呼唤,她重新回到神所赐的恩典和祝福当中。在座的每一个人,今天神也在呼唤你,如果你也曾经离开神,那么请你在神面前悔改,再一次归向神,因为神依然爱你,他不会因为你曾经的离开而放弃你,因为他的爱是永恒而持久的爱。

  四.以使人蒙福为导向的人生——波阿斯的抉择

  波阿斯是一个大财主,他在路得记的第二章登场,我们很容易从他的言语中看出他是一位敬畏神而且凡事使人得益处的人。从路得记的二到四章,他常常提到耶和华的名,他不但使人蒙福,自己也因此蒙福。波阿斯在对待路得的事情上,有三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爱心。在第二章当中,当波阿斯从仆人那里得知路得的事情后,他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我的仆人在那块田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接下来,他还吩咐他的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这是波阿斯的爱心,今天我们中间许多人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碰到有一个人在自己的地方捡东西,恐怕赶都来不及吧。波阿斯的第二个特点,正直。申命记25章5节说,「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当拿俄米得知恩待路得的人是波阿斯,就说:「那是我们本族的人,是一个至近的亲属。」于是拿俄米就想为路得找个安身之处,让她有个好的归宿。拿俄米就给路得出了个主意,路得也赞同。路得记三章6-7节「路得就下到场上,照她婆婆所吩咐她的而行。波阿斯吃喝完了,心里欢畅,就去睡在麦堆旁边。路得便悄悄地来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波阿斯却不认为这是飞来的艳福,他知道自己要在神面前正直,免得得罪神。今天的许多年轻人,试问一个年轻的女子半夜躺在你的床上,会怎么做呢?大概只会认为这女人是送上门来的,不要白不要。可是当波阿斯发现躺在那里的是路得,也明白路得了的意思,就对她说:「女儿啊,现在不要惧怕。凡你所说的,我必照着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你今夜在这里住宿,明早他若肯为你尽亲属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为你尽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波阿斯的第三个特点,次序。如同刚刚说过的一样,波阿斯虽然有意要赎路得,但他知道凡事要有次序。「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神把次序放在这个宇宙当中,次序摆对了人的抉择才会正确。保罗也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波阿斯在次序上绝对遵行了神所立下的次序,他虽然是一个大财主,但他却不傲慢,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充满爱心以及为他人着想的人。波阿斯对人生的抉择是做一个使人蒙福的人,他使人蒙福,神也因此赐福给他,以至于他成为大卫的祖先。

  如今的这个社会充满着太多的诱惑,基督徒寄居在这个世界上也常常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我们是选择用爱心、正直和正确的次序去为人处事呢,还是和世人一样用冷漠和欺骗去生活?弟兄姊妹,基督徒的人生应该是使人蒙福的人生,愿神帮助我们,使我们能用爱心帮助别人,用正直行事为人,使我们的人生能活出神的荣耀。

  五.以与主联合为导向的人生——路得的抉择

  路得与俄珥巴有相同的经历,但她却与俄珥巴对人生的抉择完全不同。俄珥巴回到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趁着还年轻再嫁人。而路得与婆婆相处几年,经历了婆婆对她的爱,如今丈夫死了,她不愿意看到婆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愿意跟随婆婆回伯利恒,照顾她、陪伴她,并以耶和华为她的神。当然这位好婆婆也不想拖累路得,就催路得趁着年轻回到她本国去。路得的回答却非常坚定且令人佩服:「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这是一个决然的宣告,给人一种破釜沉舟的感觉,里面包含了多么深厚的爱。路得做出的选择,表明她不只愿意和自己民族的信仰割断关系,且决心成为以色列民的一份子,事奉耶和华神,这真是一个舍己的选择。她不顾婆婆一无所有,也不去考虑归回后的境况究竟如何,她只知道此时的婆婆需要有人照顾,她知道家中除了她,婆婆再无依靠。路得由从人的爱,认识到神的爱。从圣经看,路得此时父母尚在,有可以投靠的人,而拿俄米则是贫困又无依靠,何况还前途未卜,以一个外邦女子的身份进到犹大地,必然遭受歧视。但路得却指着耶和华起誓,说:「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这种忠信与爱心既完全而且坚定,是路得真性情的流露,无丝毫保留与虚假。也正因为如此,神给了路得奇妙的安排,使她不仅被波阿斯赎回,而且,这位外邦女子竟然成为耶稣基督的祖先,建立一支敬虔的后裔。

  路得的人生追求与主联合,正因如此她才有从神而来的爱和智慧;如果她没有紧紧跟随婆婆一直走到最后,就根本不可能有后来那莫大的祝福。许多年前,有一位老人家,他听说儿子在城里赚了大钱,于是他高高兴兴地上到城里去看望儿子。儿子请老人家在一家饭店吃饭,老人家在饭店闲逛的时候走到了厨房。他在厨房看到饭店的伙计洗菜的时候,从墙上一个弯弯的管子里面流出许多水,大家就用这些水洗菜,伙计洗完菜之后用手一拧,水就停了。老人家觉得这东西真好,心想如果有了这个东西,自己就不用天天挑水了。他问过店伙计知道那东西叫水龙头,于是他叫儿子给自己买了一个,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老人家一回到家就急忙把水龙头装在墙上,接着迫不及待地拧开水龙头等着里面流出水来。可是他等了半天也不见里面有水出来,老人家百思不得其解,找了村中的一个年轻人问他,这年轻人看过之后说,「你这水龙头接在这里有什么用,水龙头应该接在水管上,水管应该连到水源上,这样才会流出水来。」水龙头没有连在水源上就流不出水来,照样我们的人生没有与主联合连在基督里,也就不可能有从基督而来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去爱神爱人。世间的爱太有限,没有人会给他人长远的爱,一个人不断地付出爱,必定会有枯竭到不会再爱的一天。弟兄姊妹,盼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路得一样选择与主联合,每天都从神那里领受新的恩典,以致使我们能去爱更多的人,使他们也能同样得到那从天上来的祝福。

  结论:

  有一位外国的主教,他名叫坡旅甲,他的一生都在事奉神。由于当时一名奴隶的出卖,坡旅甲被z /-府的人抓住。当时抓住他的捕快对他说:「只要你说凯撒是我的主,你就可以活命。」接着当时的巡抚也给他一个选择,只要咒诅基督的名并且献祭给凯撒便可以免死。坡旅甲立即回答说:「八十六年来我一直事奉着我主基督,而他从来没有亏待过我,我怎么能够毁谤那已经拯救了我的主呢?」随后,坡旅甲为主殉道,牺牲在烈火之下。坡旅甲知道基督信仰的真实,所以他选择了为主而死,因为他确信自己已经得着了那永生的福分。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弟兄姊妹,慕道朋友,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这一生充满着抉择,就是今天你能坐在这里也是一次生命的选择。在这全新的一年,在这新春佳节的第一天,你又将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你依然只选择金钱吗,你依然只选择外貌吗?你依然只选择这地上短暂的享受吗?如果你希望和拿俄米、波阿斯、路得一样做一个蒙神祝福的人,那么请你现在就做出决定来紧紧跟随这位真实、满有慈爱和怜悯的耶稣基督,这应当是你这一生所做出的最正确的抉择。

  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篇二

  一、前言

  这个礼拜是教会曆中待降节的第2主日,一般待降节期总共有四週,是从圣诞节的前四週开始计算。待降节期就是我们要迎接救主耶稣基督降生预备的节期。待降节期的设计与佈置、更是期待我们有机会、能回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通过默观「花圈」和「蜡烛」,再次来深思救主耶稣基督降生对我们每个基督徒有何特别的意义?待降节期是我们灵修、安静、默祷、等候和预备的节期,一方面我们以悔改的心来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有符合主的旨意,另一方面并恳求主耶稣基督重新再一次诞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使我们的灵命得以更新。

  二、本文:整本的申命记让我们学习到甚麽样的功课

  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是记载在申命记第卅章15-20节,这段的圣经节可以说是―上帝忠心的奴僕―摩西在耶和华上帝要亲自埋葬他之前,摩西向即将要踏入上帝所赏赐迦南美地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肺腑之言的劝告!首先,先让我们来学习整本的申命记让我们学习到甚麽样的功课。

  申命记这卷书

  我们今天所看的经卷《申命记》、是旧约圣经前五本书、一般我们会称为律法书或者是摩西五经。旧约的圣经是用希伯来文写的,而新约圣经是用当时通用的语言-希腊文写的。希伯来文圣经,对本书的称呼最简单,直接取这卷书开头的第一字,就是「这些话」作为这卷书的书名。所谓的「申命」,其意义是:重新再一次申述上帝的命令。其主要目的为:为了要让在旷野中成长,并没有在西乃山与上帝立约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能再次了解并能遵行上帝的律法及诫命!摩西非常有耐心地、在众民的面前,逐条说明并针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的情况举例,将他在西乃山上所领受的律法,再一次的诠释清楚。

  我们知道《申命记》并不是有关上帝律法的另一本着作或经典,《申命记》是将《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这三卷书内容中曾经提到的律法条文,重新归纳重述而已。对这群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来说,经过四十年旷野飘流的岁月,他们可能已经逐渐澹忘或者是对上帝的律法仍然不熟悉!但是、再不久的将来,他们即将要进入迦南地就非常容易受到当地异教文化的影响,而远离上帝的道;所以摩西深切感受到实在是有必要,将上帝之前在西乃山所颁佈的律法再次加以重述,鼓励、劝诫、要求、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要切实遵行,方能得到上帝的赐福与保守。

  摩西在申命记之中 也不断重述四十年来 上帝的爱永跟随 用许多的话 说明上帝对百姓的爱

  整本《申命记》的记载、有一部分是摩西重述上帝在西乃山所颁佈的律法,另外、有一大段的篇幅、是摩西带着他们一起再来回顾,这四十年来、他们是如何经历上帝丰富的恩典;他们是如何通过上帝的引导与带领;上帝是如何陪伴他们,走过艰辛的旷野路。一幕幕的影像如同电影的画面一样历历在眼前!1.上帝听到祂百姓在埃及为奴、哀嚎的声音2.上帝在荆棘着火并没有烧毁的异象之中 呼召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3.上帝通过埃及地十大的灾难、让法老王心不甘情不愿、让他们离开埃及4.上帝分开红海 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过红海5.摩西在西乃山领受上帝十诫的石版6. 以色列百姓在西乃山下等候不到摩西 拜金牛犊7.上帝降吗那 鹌鹑 石磐出水 供应四十年不间断.9.上帝白天云柱 晚上火柱引领他们走前面的道路10.以色列百姓 背叛上帝被毒蛇咬伤 仰望铜柱得医治 11.上帝晓谕摩西建造会幕12. 上帝晓谕摩西设立祭司、祭祀体系13. 各支派规定行军安营的制度,扎营时以会幕为中心,各支派按次序结营于周围,14. 上帝晓谕摩西制定节期。

  以色列百姓花了将近四十年走完旷野的旅程,这一段的旅程,是他们重新再一次与他们的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重新建立关係一段非常重要的旅程!圣经的作者通过四大卷书 诸多的篇幅,一五一十地详细记载这段旷野的旅程:耶和华上帝在一个生活条件非常不好旷野的环境之中,用乾涩的旷野当教室,用天地万物做教材,耶和华上帝亲自成为他们的导师,将原本在埃及地为奴的一群毫无组织、没有经过训练、不太认识耶和华上帝的这群以色列百姓,经过40年旷野的洗礼和磨练,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再一次深刻认识这位耶和华上帝;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再一次与耶和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係!这一位耶和华上帝,不再只是他们的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而已!这一位耶和华上帝是一位他们自己曾经亲自相遇过的耶和华上帝。耶和华上帝非常有耐心地、在日常生活诸多生活细节、慢慢、一项一项教导他们!让他们可以通过上帝所颁佈的律法、慢慢瞭解上帝的心意是甚麽?特别是在一望无际旷野的环境之中,只有耶和华上帝与这一群以色列百姓在一起,所以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鹜、让他们可以和耶和华上帝再一次建立更加亲密连结的关係!

  申命记更可说是一本承先启后的书,记录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要开始。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他们开始要领受新的任务,他们要预备进入上帝所应许的迦南地。他们所面临的不再是一直在旷野搭帐蓬的生活,他们也将不再吃到从天而降的鹌鹑跟吗哪,他们开始要住在盖好的房子裡,吃五穀、奶与蜜、喝新酿的葡萄酒。他们要拥有自己的土地,不像以前过着飘流居无定所的日子。在旷野以及在迦南地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摩西对这一群他曾经带领40年的以色列百姓、非常的认识、也非常的清楚知道,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若他们没有预备好自己的心、若他们对上帝的律法仍不了解和仍未遵行、那他们很有可能因着过安逸以及优渥的生活、更让他们容易忘记上帝以及上帝的诫命!

  所以摩西不但吩咐以色列百姓、要学习如何遵守律法,也要他们肩负起传承的职责,要教育世世代代的子孙认真来持守律法,如同在申命记六1-3所提到的「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祂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也就是说,不仅自己要遵行,更要教育自己的儿女遵行,让上帝的律法、诫命,能世代相传,才能使子子孙孙长久生活在上帝的恩典之中。

  摩西在申命记之中 也不断重述四十年来 上帝的爱永跟随 用许多的话 说明上帝对百姓的爱

  摩西更在申命记之中、不断地重述上帝在40年间、如何一直带领及引导着他们、一一再次向以色列人陈明。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借着聆听历史,认识上帝是如何在过去的年岁中、供应他们日常生活的所需;又带领他们经过旷野,苦炼、试验他们,使他们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话。」而且,虽然他们曾在旷野待四十年之久,但是「这四十年,你的衣服没有穿破,你的脚也没有肿。你当心里思想,耶和华─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儿子一样。」摩西通过不断地重述与见证、让上帝对他们的爱、深深地刻印在他们内心的深处!摩西更加瞭解、在过去40年的岁月中,以色列百姓有太多的失败的作为,而这些失败的例子,更足以作为在旷野成长之新生代的警戒,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先人「何时听从耶和华的话,遵守祂的律法,何时就蒙福,何时忘记祂的律法,他们就在何时受咒诅,不得蒙福。」

   摩西语重心长的劝勉

  当上帝忠心的僕人―摩西通过申命记再次将上帝的律法,交付给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要他们切实遵守并忠实地传递给他们的子子孙孙;当上帝忠心的僕人―摩西通过历史的回顾,将这四十年来上帝如何陪伴他们走过旷野艰辛的路程一一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不仅是带领以色列百姓大家共同来数算上帝的恩典,对摩西个人来说更是他要离世前最后的遗言!

  摩西回顾他的一生一切都有上帝美好的旨意与安排,上帝通过不畏法老命令的助产士、留他的活命;原本是要被丢弃在埃及尼罗河的弃婴、上帝通过摩西姊姊以及法老的女儿让摩西可以在埃及王宫接受完整的教育训练;上帝更通过摩西怜悯自己同胞的苦楚因而打死督工而逃离埃及至旷野牧羊四十年摩西在牧羊的过程之中看到荆棘着火并没有焚毁的异象,来接受上帝的呼召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旷野四十年的旅程中、不断忍受以色列百姓的抱怨、悖逆……等等。虽然如此、但是摩西仍然一直不断地为以色列百姓祈求、承担责任;虽然因而无法进入迦南地、只能在尼波山远眺迦南地,当他完成上帝交託给他的使命;最后、上帝亲自将他一代忠心的僕人来安葬!摩西回顾他的过去原本一个在上帝的面前是懦弱、不敢承担上帝呼召使命的摩西!原本一个连他自己也是自认是拙口笨舌、不会说话、也没有任何的能力、软弱、退缩的摩西!这段时间以来、上帝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和带领他,让摩西亲身经历到许多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实,就是上帝的能力通过他自己的手,以及他手中所拿的杖已经完成带领以色列百姓离开埃及地,这个这麽大神圣的使命!再过不多久他也要将上帝所赋予他的重责大任交託给他的接棒人―约书亚!当摩西回过头来回想过去上帝对他的引导及带领,更加让他确信-『上帝是整个出埃及事件的导演,摩西他只不过是上帝的奴僕而已!』对摩西来说、原本只是他一双很普通的手,手拿着一枝让别人看起来也非常普通的牧羊杖,因为有上帝能力的同在,他就要成为上帝能力的出口来完成上帝的使命及计划!而这些的经历实在是让摩西有很深的信仰体验,摩西他更期待这些以色列百姓能用新的眼光,来面对他们未来任何的挑战和困难!因为这段上帝亲自一步一步带领他,走过极端困难任务的经验让摩西清楚认识,他更要将它自身的体会好好传递给他所带领的这一群以色列百姓,告诉他们无论他们以后所要面对的是多麽困难和艰难的挑战,或者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做的一个小小的决定,「第一要紧的事」就是谦卑来到上帝的面前向上帝祈祷及恳求,寻求上帝的帮助,让上帝亲自介入他们所面临他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情的当中!他们只要静静地来看耶和华上帝,怎样来带领他们走前面的道路!摩西他如此深刻的信仰体验是多麽希望他一路辛苦陪伴、带领的以色列百姓也能跟他一样有如此深刻的信仰体验!因为将来进入迦南地之后并不是向童话故事般地、从此之后、公子王子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是将来他们仍须面对诸多的挑战与困境!若他们今日仍然学不会倚靠上主,如此重要生命学习的功课!将来他们进入迦南地之后仍然很有可能、会面临如同他们上一代祖先一样失败的命运、所以摩西才会用「生与死、福与祸」那麽大的抉择 要以色列百姓好好的来思考!

   结论:祝福与咒诅的抉择

  摩西在申命记最后的几章一直不断反覆地强调,上帝将两条的道路摆在以色列百姓的面前,要他们在生与死、福与祸之间作一个选择。

  选择生与福的道路就是:「爱耶和华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谨守祂的诫命、律例、典章」。

  选择死与祸的道路就是:「心里偏离不肯听从;被勾引去敬拜事奉别神。」

  上帝将生、死、祸、福的道路,清清楚楚地摆在他们的面前,要求他们在当中要做出一个选择,摩西更用天地作证来作比喻,上帝祂那恆久不变真实的心意,是要祂的子民选择生命的这条道路,好承受从祂所赐的福气。这是上帝充满爱的真正心意,上帝真正的心意是要他所爱的人们皆能得到祂的赐福,而不是降灾、受苦。

  上帝虽然将这两条路的选择权交给我们来选择,但是上帝更期待能好好地来爱我们,他期待我们愿意选择上帝,爱上帝,而不是违背上帝,离开上帝。生或死,祸或福,就在我们做选择的那一念之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所做任何的决择,是否有将上帝摆在第一位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常常省思的课题。我们是否有将我们生命的主权,我们是否愿意将我们生命未来的决定权,交託在这一位爱我们的天父上帝的手中、让祂来引导带领我们的一生呢?。

  上帝说祂将生死与祸福、摆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可以选择顺从命令,得到生命的道路,或是选择悖逆,遭祸的道路,这两个不同命运的选择,生死存亡的结果就在人们一念之间。

  摩西呼天唤地作证的目的:是要再次陈明上帝祂那长久不变的爱,祂的心是要祂的百姓,都选择得到生命得以存活,蒙福这条道路。生命能存活、蒙福之路,就是顺服上帝,遵行祂的道;谨守祂的诫命,爱上帝和爱人。

  愿我们在各样的事上,都能尊主为大,将上帝摆在第一位,以使我们在各项一念之间的选择,都能得胜。今天,摆在你面前的,只有这两条路,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请问,你要选择那一条道路呢?

  2017生命抉择的基督教讲章篇三

  经文:伯34:4;诗90:10--12,17

  约伯记34:4 我们当选择何为是,彼此知道何为善。

  诗篇90:10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90:11 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90:12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诗篇90:17 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与我们身上。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我们手所作的工,愿你坚立。

  2009年,环南主教团访问了陕西教会。在交流中得知,非洲有的国家,因环境、生活水准等因素影响,人均寿命大概只有五十多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原来也不高,但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平均寿命大概到了七十几岁。

  人活七十古来稀,如今八九十也不稀奇。在圣经中,摩西感慨说:人的年岁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

  可见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人生就像一场梦。在这短短的年岁中,有人选择了积极正确的道路,活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青史永垂;有人却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糊里糊涂,懵懵懂懂一辈子,到头来一事无成;有人选择了犯罪作恶的道路,受到人们的轻视和唾弃,遗臭万年。

  基督徒的一辈子,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怎么个活法,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愿以“选择人生”为题与大家共勉。

  一、失败的选择

  当选择临到神儿女的时候,由于环境、私欲、好奇、软弱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情况面前有时可能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圣经中这方面的例子不少,下边仅列出其中几位。

  满足情欲的选择

  在善与恶,也就是短暂和永恒的选择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失败了。我们看到,神在伊甸园中设立了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并且除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外,他们可以选择“各样树上的果子”。但他们却偏偏选择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从圣经中得知,他们这样选择的理由有三:一是悦人的眼目;二是好做食物;三是和神一样有智慧。而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这三样,不是从神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所以是一次最大错误的选择。他们选择了短暂和世界,而没有选择永生,选择了智慧,而没有选择生命,由此把人类带到了罪恶之中。使徒保罗说的“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句话的根源就在于此。

  信神而不靠神的选择

  在依靠物质利益与依靠神的选择中,罗得失败了。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神大大赐福他,侄儿罗得因此也跟着得福。当他们的仆人因家产发生矛盾时,亚伯拉罕非常仗义,把选择权给了罗得。但罗得没有选择继续依靠亚伯兰,得神祝福,而是选择了约旦河的全平原,并一步一步地渐渐迁移帐篷,直到罪恶满盈的所多玛城。他以为选择肥沃的土地,发达的城市,不依靠神就可以家产丰富。但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神因所多玛城的罪恶而给予的毁灭,在此过程中罗得失去了他看中的土地、羊群、妻子。

  耶稣在《路加福音》中把这段时间称为“罗得的日子”,要人们回想罗得妻子的结局,可谓教训深刻,警钟长鸣。

   权利、尊严与顺服和谦卑的选择

  在权利、尊严与顺服和谦卑的选择中,祭司们、文士和法利赛人失败了。我们在四福音中看到,祭司是犹太人的神职人员,身份神圣,地位特殊,在教会中有很高威望,受到众民的尊敬和爱戴;文士和法利赛人是犹太人中的文学家和法律工作者,对犹太历史、律法和文学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起草和制订一些法律等,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

  但我们却发现,他们在维护自身权威、地位和所谓尊严的时候却违背犹太传统和律法,想方设法消除异己,把无辜的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太上层这些所谓佼佼者却因自私、权位和虚荣而选择了违背自己良心和犹太律法的错误做法,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所以耶稣多次批评这些“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其结果实在是对这些人的极大讽刺。

  二、成功的选择

  当神的呼召、一些试探临到神儿女的时候,许多人却能够选择出正确的,合神心意,讨神喜悦的道路。圣经中有好多人物都有很好的选择,这里只列出其中的几位。

  亚伯拉罕——信心的选择

  当神呼召他离开本族本乡的吾珥的时候,尽管他不知道往哪里去,前面的道路又将如何,但他却听从召唤,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因此也作了希伯来人的祖先。这个选择具有挑战性,但也表现出他的顺服和充足的信心,是信心和顺服的选择。在他一百七十五岁的人生中,对神充满信心和百般的依靠,也因信使很多神迹奇事与他相随,神祝福他的家族和他的后裔。今天,我们都称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也因此蒙福。

  摩西作为法老女儿的养子,可以说身份尊贵、穿衣华丽、生活安逸,万人敬仰。但他却选择了神要他走的道路。自从他看见荆棘中的火焰,蒙神呼召后,一直对神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在旷野四十年的预备中,他尝尽人间酸甜苦辣,遇到诸多艰难困苦,遭遇好多磨难和挑战,但却义无反顾。在他带领以色列人的四十年中,他与神的百姓历经磨难,同受甘苦,以致有时也以人的愤怒代替了神的义。但圣经说,他在神的家里尽忠了,是神忠心的仆人。

  大卫--谨慎的选择

  大卫在《诗篇》中说:“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例如,在扫罗王和大卫的斗争中,大卫是谨慎地对待扫罗。在建造耶和华圣殿的这件事情上,大卫也是这样。他没有因为他是君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谨慎地遵从了神的吩咐,只准备了建殿的材料,后续工作由儿子所罗门王完成。

  耶稣——牺牲的选择

  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为顺服上帝的旨意,选择了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而且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他不仅在道成肉身之前有牺牲的选择,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也不是简单的祷告,而是放弃自己,成全神旨的重要选择,“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所以说,十字架的路是一条舍己的路,牺牲的路,也是一条充满永恒生命的光明之路。

  三、我们的选择

  今天,我们都走上了跟随耶稣的道路,但在走这条道路的过程中,却需要我们每时每刻作出正确的选择,争取是自己的每一步都是“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充满信心不灰心

  我们选择一辈子侍奉神,作神的使者,广传福音,建立教会,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也是一条需要我们用信心走完的道路。如果没有信心,可能开个头就止住了,也可能走到一半就半途而废了。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因此,我们在平时侍奉的每一件事情上,要像亚伯拉罕一样充满信心,要“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凭着信心往前走。

   持守异象不违背

  十字架的路是一条充满各种挑战和艰难困苦的路,也是一条牺牲的道路。当我们遇到被人误会,遭受冤屈、受人歧视,被人围攻,甚至更大打击的时候,我们既不能灰心,更不能背叛自己、否定自己当初向神承诺的选择。摩西虽然遇到许多试探和考验,但没有违背他被呼召时的异象。保罗遭遇的挫折也不少,他也没有因此“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谨慎选择不马虎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精神比较文明,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欲望横流,罪恶涌现的时代,基督徒,特别是教牧人员遇到的试探与试炼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认真选择。正如约伯所说:“我们当选择何为是,彼此知道何为善”。

  对待所遇见的事情,不要贸然决定,而要慎思明辨,小心行事。正如大卫在诗篇中所说:“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今天,异端、邪教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需要持守真理;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我们需要分辨着对待,步履稳当;一些引诱人的不良做法也很多,需要我们谨慎自己的脚步。

  最后,我愿用摩西和以赛亚的话和作为结束:“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愿慈爱的上帝赐福所有听见这话而去行的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尤斯塔斯基德 世界十大海盗之一威廉·基德,曾是战争英雄最终被处以绞刑下一篇:神的天平 神掌权的基督教讲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