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谈《汉书》

导语: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谈《汉书》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囊括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它的编着

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谈《汉书》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囊括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它的编着者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 ”自幼聪敏”,「 ”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 ”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 ”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 ”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史记》的巨作。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他「 ”私作国史”。班固蒙冤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后来,多亏其弟班超到京师洛阳,上书辩白,朝廷才将他释放。这样,班固的书稿被汉明帝看到。明帝很赏识班固的才气,召他到洛阳,任以兰台令史之职,随后又迁升为郎,典校秘书,并让他继续完成修史任务。从此,班固正式开始了《汉书》的编着。他精心苦思,反复修改,经二十五年,终于在死前完成了这部着作的大部。余下未定稿的「 ”表”和「 ”天文志”,则是由他的妹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写就的。 《汉书》这部史学巨着,有记叙西汉帝王事迹的「 ”纪”十二篇;志各类人物生平及少数民族、外国情况的「 ”传”七十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和各种社会现象的「 ”志”十篇;史「 ”表”八篇。全书八十万字。书中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汉武帝以前部分,基本上依据《史记》写成。汉武帝以后部分,除吸收了班彪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着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 ”耳闻”。不少原始史料,他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如《贾谊传》录入了《治安策》等奏议。《晁错传》录入了《举贤良对策》、《教太子疏》等奏疏。以前,有人从文学角度批评《汉书》说;「 ”孟坚所掇拾以成一代之书者,不过历朝之诏令,诸名臣之奏疏尔。”其实,从史书看,这正是它的优点。许多原始史料,今天已经看不到,多赖《汉书》收入,为我们保存下来。《汉书》的「 ”志”即是《史记》的「 ”书”,但比《史记》增加了《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和《五行志》四篇,所包容的历史现象更为博大丰腴。特别是《艺文志》,记述了当时和前代的书籍源流、存佚、内容,并作了分类,是我国留存最早的一部目录学书。以后的「 ”正史”大多效仿它,写入这部分内容。作为史书,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莫大方便。至今,凡研究西汉历史的人,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就体裁论。《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 ”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从此以后,历代的「 ”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史通·六家》说:「 ”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刘知几的这个评价,今天看来还是很公允的,它道出了班固及《汉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毋庸讳言,作为一部封建史书,《汉书》在指导思想上有明显的封建性。它宣扬汉家王朝上「 ”承尧运”,「 ”以建帝业”;汉高祖刘邦「 ”实天生德,聪明神武”。这就为当时以继承西汉正宗而建立起来的东汉封建统治,披上一层神秘外衣。制造了其存在的神学合法依据。《汉书》认为,人民对于封建统治者,应该有「 ”守职奉上之义”。必须服服贴贴地做到「 ”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统治秩序。不难看出,班固的史学思想正是时代和他本人情况的反映。当时的东汉王朝。专制主义封建制度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班固师承儒家正宗之学,又有着封建官宦的家世。这一点与司马迁作《史记》时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历来人们喜欢对比班马,但是必须首先分析其时代的同异和个人经历、家世之差别,然后才可以得出历史主义的正确认识。否则,或褒或贬都会失去应有的依凭。《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我国后世的正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读《汉书》应该注意其版本。清代乾隆年间武英殿刊印的「 ”殿本”和清代同治年间的「 ”局本”都是较好的版本。尤其是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系影印北宋的景佑本而成,其中很少错误,是《汉书》的善本。现在新出版的中华书局《汉书》标点铅印本,是经过了专家学者的精校,又为之标点,读起来更为方便。自《汉书》问世以来,历代有不少人为它作注。其中重要的有唐代颜师古采集前代二十三家注释汇成的《汉书》集注和清代王先谦汇集唐以后四十多家意见作成的《汉书补注》。这些注释,对于《汉书》中的字音、字义和史实等均有详细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提供了便利,成为今天使用《汉书》的重要工具。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点滴拍卖天天上新、3万多古籍、50万高清图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初第一美女徐妙锦:永乐帝一生都未征服她做皇后下一篇:二战日本航母攻击编队当时日本服役航母有几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