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二战日本实施南下太平洋战略 为何说是日本既定基本国策

导语:日本在二战中实施了南太平洋战略。为什么是日本既定的基本国策?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在二战轴心国中,数日本的侵略让人无法理解,如果说德国入侵欧非尚有一支称霸欧洲强大陆军的话,那么,日本的侵略扩张简直就是不自量力,在

日本在二战中实施了南太平洋战略。为什么是日本既定的基本国策?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在二战轴心国中,数日本的侵略让人无法理解,如果说德国入侵欧非尚有一支称霸欧洲强大陆军的话,那么,日本的侵略扩张简直就是不自量力,在侵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为何又调头南下对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进行疯狂占领呢?作为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一个岛国,日本占领东南亚是为了扩张需要还是策应欧洲战场呢? 二战爆发以前,日本军界两派对立催生出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国策基准”为日军南下指明了方向 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日本关东军加紧对中国华北地区的渗透,并为「 ”七七事变”埋下伏笔。而此时,欧洲战场德国的迅速崛起,让日本军界派生出「 ”皇道派”与「 ”统制派”。 1936年2月25日,日本「 ”皇道派”1400余兵官兵发动了军事政变,妄图对日本政治体制进行变改,把独裁统治集于天皇一身,清除内阁。但经过「 ”统制派”的打压,这场政变很快被镇压,参与政变的少壮派军官也被处以极刑。 但让人惊讶的是,清除了政变,日本政治体制却把「 ”皇道派”倡导的主张沿用了下来,将日本打造成了天皇统治下的军国主义国家,在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制下,日本军部成了国家主宰一切的象征,独裁和军国主义成了战争和法西斯的代名词。 有了特殊的体制,日本军部开始着手完成丰臣秀吉提出的基本国策,这个让日本历届统治集团奉为神明的侵略思想,在军国主义分子眼里,仅仅入侵中国是不够的,于是,他们策划出一个叫做「 ”国策基准”的行动纲领性文件,直接把对外扩张写到日本国家战略上。 按照「 ”国策基准”的要求,日本对外扩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确保对中国大陆的占领,一部分为南进向海洋要主权。基于这个国策,日军把侵略行动又划分了三个进攻方向,并作为日军扩张的生命线。第一是中国东北;第二是内南洋,即太平洋的委任统治地域;第三是外南洋,即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 在日军的眼里,中国东北和内南洋基本已达成了既有目标,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趁德国在欧洲与英法打得火热之时,迅速南下完成第三条生命通道的占领。 为此,从1936年开始,日军进行了疯狂的扩军备战,特别是加强了远海作战能力的建设,仅两年不到的时间,日本军事预算不断加码,装备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到1937年底,日军步兵师团的装备火炮数量一度超过了法国,离英美军事大国仅一步之遥。 日德沆瀣一气,昔日的死敌变成了同盟好友,相同的利益追求迫使两国走向南北两条侵略之路 在疯狂备战的同时,日本加大了对外交往攻关。从1935年开始,德国就主动与日本勾结,妄图把日本拉入到独裁和瓜分世界的阵营。在这之前,一战的时候,日本可是站在协约国一边对德宣战的国家。可是相同的利益追求,把两个独裁体制拉到了一起,两国一拍即可,《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应运而生。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消息传来,日军为之一振,面对英法绥靖政策,德国对西欧各国如入无人之境,日本军部似乎也看到了相同的情形在东亚发生。 早在「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美英法等国对日军侵华采取的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期间甚至为了各自在华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国而与日本达成私下交易,这个被称为「 ”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结果,使日军在中国更加肆无忌惮,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也变得越来越艰苦困难。 在西方列强的怂恿和绥靖关照下,日军加紧了对中国战场的封锁和武力干涉,特别是1939年7月24日,英国与日本签订了《有田克莱奇协定》,英国承认日本侵华的事实,使其侵略合法化。一些英美政客还策划要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妄图要求中国政府与日本议和。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中国的抗日力量得到削弱,日本的在华利益更加得到巩固。 1941年,美国为了支援英国对德作战,确保欧洲战场尽早结束战争,秘密与日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谈判,其主要内容包括承认伪满,同意日本延缓从中国撤军,出卖中国换取日本同意恢复门户开放政策,以此达到维护美国在华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对于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中国军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顽强的打击,通过百团大战的胜利,有力地回击了外国势力妄图干涉中国的「 ”远东慕尼黑阴谋”。 也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日本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美英等国对日本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中国战场形势也得到缓解,抗日战争进行到战略相持阶段。 入侵东南亚,发动太平洋战争,既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也是轴心国的联合行动 对于日军的偷袭珍珠港行动,轴心国德意两国首脑吃惊不小,但木已成舟的事实让他们迅速感到高兴,起码日本终于在南边搞出了大动静,还在一定程度上牵扯了一部分美英的作战力量。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日军南下战略的支援任务,其主要目的还是国策基准中的东印度群岛,因为那里盛产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为了这一战略目标,早在1940年的时候,日本就一边跟美英等国捉迷藏,采取一边谈判一边制订进攻计划的策略,把盟军忽悠得信以为真。 在日军的南进计划里,第一步就是占领重要资源地带,摧毁盟军在东南亚的主要根据地。而且在随后的作战实践中,日军也是毫无修改地按照这一方针在执行,在经过武力攻占马泰港缅以后,日军又在菲律宾撵走了麦克阿瑟,对印尼和太平洋诸岛进行占领打击后,并向澳大利亚也伸出了魔掌。 有学者认为,日军南下太平洋,是为了配合德国欧洲战场,从本质上讲,日军有自己的一套侵略策略方针,日军南下东南亚,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其一,通过入侵缅甸和印度支那,封锁盟军运往中国战场的物资;其二,完成国策基准中的第三道生命线通道占领任务;其三,抢夺美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军事利益。 但是,日本机关算尽却误了卿卿性命,虽然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初始胜利,但本身就是侵略性质,其结果必然遭到彻底惨败。当美国从欧洲战场缓过神来,在中国远征军等盟军的侧击下,日军最终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军梦想占领东亚入主东南亚的白日梦也宣告结束。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太平洋战争史》 精彩推荐:二战意大利军队有心称霸,为何成了轴心国的猪队友 二战苏德装甲部队大比拼,苏军如何装甲成军后来居上 二战太平洋战争,为何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个重大战略失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五粮液和五粮液1618有什么区别下一篇:大西洋海底有多恐怖 大西洋海底有多恐怖 泰坦尼克号沉没于此/怪兽时常出没

文章评论